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特点、实施策略及评价建议

2023-03-13 10:11曾茜仪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曾茜仪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文本的经典语段、表达方式、结构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训练,可以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同频共振、相融共生。探究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特点、实施策略及评价建议,旨在让学生实现读与写的有效融合,真正习得言语表达范式,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特点;评价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31-0084-03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读写结合训练,以阅读与表达均衡推进为理念,构建出了一种读写共生的教学格局。在课后小练笔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就一篇练笔内容进行训练,很少关注编者对学生整个练笔体系的要求。另外,也存在课堂练笔只注重练笔任务的布置,不注重对学生练笔情况的评价等情况,导致学生的练笔存在高耗低效等现状。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站在课程的视角,从小学阶段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特点来揣摩编者的意图,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练笔指导与评价。这样才可以真正把练笔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特点

统编语文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课后练习中共编排了29次小练笔,体现了情境化、梯度化、循环式等特点,为学生习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情境化呈现

情境化呈现是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在编排设计上的最大亮点。情景化呈现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练笔的一种现象。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课后小练笔“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这个任务情境包括 “秋天的雨把颜色分给了谁?它像什么?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主要指向任务的迁移运用。又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的课后小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从练笔要求可以看出,主要是让学生由课文情境迁移到生活情景,学习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在学生练笔中的作用,让学生的表达更加真切可感。

(二)梯度化递增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特点编排在中高年级各个单元的各篇课文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助力作用。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的课后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又如,三年级下册《荷花》的课后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再如,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的课后小练笔:“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从小练笔对学生的要求来看,从仿句到仿段,再到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对学生的练笔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凸显了练笔的梯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把握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梯度化的特点,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练笔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安排,使学生的练笔更具针对性与层次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循环式训练

注重多次循环练笔是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在编写方面的亮点。多次循环练笔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单元习作的联结;二是不同年段的循环练笔等。通过多次循环练笔,学生的习作能力自然能得到稳步提升。如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的课后小练笔:“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故事创编。”《巨人的花园》的课后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六年级上册《穷人》的课后小练笔:“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这些课后小练笔都指向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同的练笔中想象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多次循环练笔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练笔内容要求的认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循环训练中得到稳步发展。

二、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实施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为学生阅读与表达的相融共生提供了条件。教师依据课后小练笔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仿写迁移,让练笔更有针对性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文的经典范式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虽然小练笔一般安排在课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练笔必须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才能进行,而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课文与练笔之间勾连的内容,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知道课文的表达好在什么地方、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再让学生仿写这种表达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写话有据可依,起到“拐杖”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练笔更加轻松。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一文,如何才能让学生仿照着课文的样子,把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写出来呢?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让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把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写出来。又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后练习三,主要让学生感受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让学生仿写的要求,但这道练习实际上隐含着仿写的训练任务。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受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再让学生仿照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的热闹情景、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等。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支架作用的发挥,可以增强学生写作表达的现场感,激发学生积极表达的欲望,在读写迁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主线思维,让练笔更有层递性

教师明确课后小练笔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融入主线思维,可以使学生的阅读与表达始终围绕同一目标,让习作内容与整个单元内容形成层级递升的趋势,在循环运用、反复训练中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这儿真美”。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以本单元习作“这儿真美”为主题,让学生运用从课文以中学到的方法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让学生任选一幅图,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先确定关键语句,再围绕关键语句把一段话的意思写清楚。又如,《美麗的小兴安岭》的课后小练笔:“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练笔时,让学生围绕着一个意思,抓住季节的特点,把家乡的特点写清楚。有了这两次练笔作为基础,对习作“这儿真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以“这儿真美”这一主题统整单元练笔,以线串珠,既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又有抓住季节特点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做支撑,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将单元习作要求内化为能力。统编语文教材在想象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编排上具有梯度化、体系化的特点。教师依据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特点,注重主线思维在学生练笔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练笔更有层递性,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

(三)陌生化原理,让练笔更有吸引力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结合学习内容反复地进行训练。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后面都编排有小练笔,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笔提供了空间。教师依据课文特点,从陌生化原理出发对练笔内容进行创意设计,让练笔内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量变引起质变,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的教学为例,课文主要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把景物美与语言美融合在一起,使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材中虽然没有编排仿写任务,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会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火烧云形态的变化进行仿写训练,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和“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这样的练笔缺乏新意,属于近迁移,很难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基于课文特点与陌生化原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创意练笔:“运用间接描写,把‘烈日炎炎这个成语用一段话表达出来。”这样的练笔对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更能激起学生的练笔兴趣与挑战欲。有的学生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写下了这样的片段:“禾苗耷拉着叶子,都要被晒枯了;大黄狗躺在大树下,伸着舌头呼哧呼哧直喘粗气;树叶一动不动,蝉在上面高声鸣叫着……”这样的练笔对学生来说更具魅力。在课后小练笔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陌生化练笔形式,可以改变传统机械的练笔形式,让学生的练笔更具挑战性与吸引力,能有效地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评价建议

课后小练笔作为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只注重练笔训练,不注重对学生的练笔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的练笔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可通过可视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及智能化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评价中真正得到提升。

(一)可视化评价

崔允漷教授指出:“评价任务就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目标指向哪里,评价任务就必须跟到哪里。”在课后小练笔中,教师把评价融入其中,制订出具体的评价标准,这样可以使学生练笔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下人家》一文,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课后小练笔要求:“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围绕这一练笔任务与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单:

[评价内容 具体要求 星级评价 语 言 拟人化表现手法 情 感 写出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

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还关注了学生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实现了学生语言表达与情感的同频共振,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小练笔评价中,可视化评价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自己的练笔内容进行修改,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评价中逐步得到提升。

(二)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习作评价大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与能力提升。在课后小练笔训练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出评价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的读写活动真正发生。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文,在学生完成“把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的小练笔后,教师先让学生从想象奇妙方面对自己的练笔内容进行自评;然后通过星级评价形式让学生再次阅读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经历由写到读,再到对作品深层次感悟的过程;最后,把学生修改过的作品呈现在大屏幕上进行集中评价。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从自评到互评,再到教师的评价,学生既发现自己的问题,又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真正经历了评价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真正发生。多元化评价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与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多元化评价中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三)智能化评价

智能化评价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练笔评价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课后小练笔教学中,当学生完成练笔任务后,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练笔作品发送到班级网站,并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激励、表扬的点评。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长联动。通过互动评价,学生课堂小练笔的积极性会更高,真正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在课堂小练笔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价形式,使学生的个体表达得以充分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练笔评价,教师要走出传统评价单一的不利局面,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以丰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练笔的动力,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小练笔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依据练笔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练笔的评价,实现“读—写—评”一体化,这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共同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臧松刚.关于统编教材“小练笔”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21(14):55-58.

[2] 周佃淑.学练结合促读写融合:以统编教材“小练笔”为例[J].语文建设,2021(20):56-59.

[3] 袁伶娟.浅谈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33):82-83.

[4] 刘仁增.统编教材“小练笔”的语用价值与教学运用[J].小学语文教师,2022(3):44-47.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
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统编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建议
支架,为作文起步领航
自你的心中抽丝织布
追求完整的语文要素设计观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文本拓展要适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