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南地区羊肚菌拱棚栽培技术规程

2023-03-13 22:30徐金辉曹荣利葛祥山王友清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床面原种羊肚

王 萍,徐金辉,曹荣利*,葛祥山,王友清

(1.山东省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1;2.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临沂 276017;3.山东省莒南县祥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东 莒南 276600;4.山东省费县昇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东 费县 273400)

近年来,羊肚菌价格好、效益高、市场潜力大,鲁南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但羊肚菌生产投入1万元/667m2左右,相对较高,再加上出菇适宜温度范围较窄,对栽培管控技术要求高,若掌控不好,极易造成不出菇或死菇,给合作社及种植户等经营主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当地种植户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撰写出《鲁东南地区羊肚菌拱棚栽培技术规程》,希望能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作用。

1 菌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的品种[1]。目前,山东临沂主栽品种有六妹系列的G5、G8、七妹系列、高原红和梯棱羊肚菌等。建议没有过硬制种技术的栽培户从正规科研院所或具备资质的菌种生产企业购买菌种[2]。如果条件和技术具备,可采取组织分离法自己培育高纯度菌种,经出菇试验后用于生产。

2 播种前准备

2.1 母种制备(组织分离法)

2.1.1 培养基制备 母种PDA培养基配方,配方 1:马铃薯 200g,葡萄糖20g,蛋白胨2g,琼脂1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3]。配方2: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各0.3g,维生素B110g,水1000mL,pH 6~7。配方 3:豆芽200g(煮汁),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3g,维生素B18g,水1000mL,pH 6.5。规程采用配方1,将马铃薯去皮切成薄片,加入1200~1300mL清水煮沸 20min左右过滤,按照配方1在滤液中加入其余成分,加热至全部溶解,定容至1000mL,分装在试管中,121℃高压灭菌30min,制作斜面培养基[3]。

2.1.2 组织培养 3月出菇时,挑选丛生、健壮、八分熟的羊肚菌,无菌条件下取菌柄菌盖连接处绿豆大小的菌肉,用75%医用酒精浸泡消毒后,在超净工作台内接入制备好的PDA试管斜面培养基[4-5]。接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在18~20℃黑暗条件下培养至满管,获得母种[3]。

2.1.3 转管扩繁 当试管母种的菌核变为棕黄色时(菌核初期为白色,针尖大小,后期芝麻粒大小,分散呈片状,并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开始变黄,最终为棕黄色),可挑取黄豆块大小带菌丝的培养基,转入空白培养基试管培养。每支母种可转接10~15支试管[6]。

2.2 原种和栽培种制备

2.2.1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配方 配方1,小麦99%,石膏1%[7];配方2,小麦50%,木屑30%,麸皮9%,腐殖土10%,石灰1%[8];配方3,小麦40%,木屑58%,石膏1%,石灰1%[9];配方4,小麦78%、木屑20%、石膏1%,石灰1%[10];配方5,小麦63%,木屑或稻壳35%,生石灰2%[11];配方6,小麦30%,木屑60%,腐殖土7%,石灰2%,石膏1%[2];配方7,小麦74.5%、稻壳20%、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12]。

2.2.2 培养料预处理及装袋 小麦用水浸泡12h,放入大锅煮开,然后文火煮20min左右,掰开小麦无白心;稻壳、木屑用水浸泡12h。按照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使料含水量达60%~65%。采用14cm×28cm×0.04mm聚丙烯或聚乙烯菌种袋,每袋装料500~600g。

2.2.3 及时灭菌 装料后应尽快灭菌,高压灭菌121℃保持2h,或常压灭菌温度在4h内快速升到100℃,保持15h以上,冷却备用。

2.2.4 接种发菌 原种制作:无菌条件下接种,1支母种接5袋原种,在18~20℃条件下避光培养,7d翻1次菌袋,捡出污染菌袋,15d左右菌丝满袋,20d左右菌核形成,即得原种。栽培种制作:无菌条件下,在灭菌后的栽培种菌袋两端接入原种,接种量3%~5%[7],1袋原种可接20~30袋栽培种。培养条件同原种,栽培种菌丝满袋时间不宜超过20d。

2.3 地块选择

选择有洁净水源,排水良好,耕层在30cm以上,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半年内未用过除草剂的地块[13]。

2.4 拱棚搭建

搭建双层拱棚,棚体南北走向为好,拱棚骨架一般采用直径2~2.5cm钢管搭建,内棚宽6~8m,外棚宽7~9m,长50~80m,也可因地块长短而定。内棚高3m,外棚高3.5m,外棚间距1.5~2m,占地面积以350~720m2为宜,拱棚四周挖好排水沟。按照生产季节需要,外棚覆盖6针或8针加密遮阳网,内棚由内向外,扣60目防虫网和防雾滴棚膜。根据内棚宽度和作床规划,在内棚里离地面2m以上高度,安装雾化喷水装置。在内棚棚膜外的棚脊部位,安装喷水降温装置。

2.5 杀菌灭虫

若为空茬地,8月中下旬可水淹棚内地块,进行高温闷棚10~15d,排干后,施生石灰100~200kg/667m2或草木灰300kg/667m2,深翻晒垡,pH调节至6.8~7.5。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剂6~8g/m3,或10%百菌清烟剂4~5g/m3,或25%腐霉·百菌清烟剂0.5~1.5g/m3进行闭棚烟熏6h以上灭菌。用4.3%氯氟·甲维盐乳油3~5g/100m2对水,闭棚条件下,对棚体内部及地面进行喷雾,杀灭菌蛆、害螨和虫卵等。

2.6 整地做床

播种前,将地耙细整平,南北方向做床,宽1~1.2m,床间沟宽0.3~0.5m,沟深20~30cm。

3 适时播种

鲁东南地区拱棚栽培宜于10中旬至11月中旬播种,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

3.1 菌种处理

将提前制备好的菌种脱袋,放入经消毒的盆中,捏碎成1.0~1.5cm大小的菌种块[14],然后用0.1%~0.5%磷酸二氢钾溶液拌湿菌种。

3.2 播种调墒

播种方法分撒播和沟播。撒播:均匀撒于床面,然后立即覆土2~3cm,用种量0.5~0.75kg/m2[14]。沟播:一床开3~4沟,沟深10cm,沟宽10cm,沟间距20cm,均匀播于沟内后,立即覆土2~3cm,用种量同撒播[15]。覆土后,喷重水1次,使土壤含水量达到60%~65%,手握土能成团,自然落地能散开[16]。

3.3 覆黑地膜

播种完毕后,按照床面宽度,覆盖黑色农用地膜(厚度0.006~0.008mm),膜要拉紧扣在床面上,两边每隔50cm间距压1个土块[14]。在地膜上每隔20cm打1个直径1cm的通气孔[1]。

4 营养袋制备

根据播种日期和菌床上的走菌情况计算好时间,提前制备外源营养袋。营养料配方,配方1:小麦50%,麸皮5%,谷壳43%,石灰1%,石膏1%[3];配方2:小麦30%,谷壳35%,木屑30%,腐殖土5%[17];配方3:小麦60%、谷壳39%、石灰1%[18];选用12cm×24cm×0.04mm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400g,或选13cm×26cm×0.08mm聚丙烯袋,每袋装料400~500g,装料不要太满。拌料装料灭菌方法同原种和栽培种。营养袋应当天灭菌,冷却后,尽快使用。

5 播种后管理

5.1 摆营养袋

播种后10~15d,揭开地膜,在床面摆放外源营养袋。沿床面走向以“品”字形错位平行摆放2行,行间距55~65cm,袋间距40~50cm(每个袋一般可为周围50cm左右范围供给营养[12]),袋离床边距离23~28cm。每667m2摆放量为1800~2200袋。摆袋时,用小刀在营养袋一侧沿纵轴方向划2道长10~15cm的条状口、间距2cm,或用打孔板(钉子直径2mm)在营养袋一侧打50个孔,将开口(打孔)一侧朝床面,用力按压营养袋使开口(打孔)处紧贴床面土壤,营养袋摆放好后,再盖地膜[3-19]。

5.2 发菌管理

发菌阶段是指从播种开始到催菇之前的整个阶段,气温控制在20℃以下,土壤温度控制在3~18℃,最适温度12~15℃。空气湿度为60%~80%,土壤含水量为55%~60%,土壤含水量若过小,适时适量喷雾补水,要避免浇大水。保持黑暗或者弱光环境。在棚内外气温接近时,每天通风15~30min,促进控温调湿补氧。注意勤观察,床面若出现杂菌污染,及时清除污染部位的土壤,在污染部位撒少量生石灰粉,以防杂菌蔓延,营养袋若出现杂菌污染,尽快将污染的营养袋拣出,用生石灰粉处理床面土壤。

5.3 催菇管理

营养袋疏松变轻,床面菌霜有消退迹象,呈现黄褐色,地温回升至4~8℃时,进行催菇[20]。催菇前,要搭设遮阳网(将光照调控至“七分阴三分阳”为宜),揭开地膜放在菌床一侧,撤掉营养袋,打开棚膜风口适当通风。灌喷催菇水,要求沟内小水慢灌,水不要淹过床面,沟内补水后,再用雾化喷头对床面进行补水,每次喷水5~10min,间隔30~60min喷1次,视菌床墒情喷2~3次[12],使土壤完全湿透,床面不形成积水。之后重新覆盖地膜保湿保温。每天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30min,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65%,空气湿度在80%左右。棚内气温最好控制在10~20℃。白天地温控制在16~17℃,夜间5℃,昼夜温差保持在10℃以上,促进原基集中发生[21]。7d后,床面会长满鱼籽状原基,此时撤掉地膜。用竹片、铁丝或玻璃纤维杆在床上搭60cm高的小拱,并覆盖地膜(黑色或白色均可),地膜1m2打直径2cm的透气孔30个左右[2]。

5.4 出菇管理

5.4.1 原基分化为幼菇(菇<3cm)阶段 这一时期是羊肚菌栽培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原基和菇蕾较敏感脆弱,易死亡,需精心管理。关键是维持近地面环境相对稳定,保持气温6~15℃,昼夜温差不超过10℃[15],保持空气湿度80%~8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每天或隔天早上,通过风口换气10~20min。降温天气、大风天气减少换气时间[12]。此期间,不能揭起棚两端遮阳网,扫地风直接吹对子实体[20],也不能直接向床面喷水,否则会造成幼菇大量死亡[7]。若棚内湿度过低,可通过雾化喷水装置适量补水。

5.4.2 幼菇生长为成熟菇(菇≥3cm)阶段 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2~15℃[13],棚内气温控制在10~20℃[6],地温要低于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早晨和傍晚棚内外温差不大时,通风换气30~60min。出菇期要密切关注未来3d的气温变化,气温高于20℃时,可在棚外淋水降温。如有异常高温天气,前1天应浇水,早、晚充分通风换气;高温当天,还应采取棚外增加遮阳网、棚外淋水和减少开棚时间等措施来控温[12]。

6 病虫害治疗

6.1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霉菌性枯萎病、白腐病、白霉病等真菌性病害和软腐病、红体病等细菌性病害。虫害主要有菇蝇、菇蚊、跳虫、蜗牛、蛞蝓和害螨等。

6.2 治疗措施

羊肚菌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菌虫消杀、覆盖防虫网、使用黑色地膜和温湿度合理管控等预防措施外,当病虫害发生时,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6.2.1 清除阻隔法 出现“病菇”时,立即挖掉病菇、菌丝块和周围的土壤,撒上生石灰集中销毁,并用生石灰将发病区域覆盖消杀。

6.2.2 捕杀诱杀法 ①菇蝇、菇蚊。可挂黄色粘虫板(悬挂在离地1.0~1.5m的空中,每667m2悬挂25~30张[22])进行诱捕。也可用糖、醋、酒、水比例为4∶4∶2∶10的糖醋液+糖醋液量2%的30%敌百虫乳油[23]诱杀。②跳虫。用小盆盛清水诱杀。③蜗牛。在早晚或阴天蜗牛活动时,人工捕捉,或用毒饵(含四聚乙醛2.5%~6%玉米粉)诱杀[3],或用浅碟子装上啤酒、酵母和蜂蜜混合物,置于菌床间诱杀[22]。④蛞蝓防治方法同蜗牛。

6.2.3 化学药剂法 用4.3%氯氟甲维盐乳油3~5g/100m2对水,喷雾防治菌蛆和害螨。

7 适时采收

当菌盖表面形成许多看似羊肚状或蜂窝状凹陷,基本展开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第一潮菇菌盖长5~7cm、第二潮菇菌盖长4~5cm、第三潮菇菌盖长2~4cm时,采收为宜[21]。采收时,用小刀贴床面割下,清除床面残留菌根。或将子实体整体拔出,及时清除基部泥土。晒干或烘干后,用塑料袋密封贮藏。

猜你喜欢
床面原种羊肚
羊肚菌“飞天记”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