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本刊特约专家 李德荃
10月30 日至31 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自1997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基本上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因而迄今分别在1997年、2002 年、2007 年、2012 年、2017 年召开了五次会议。此次会议时隔6 年召开,并首次改称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中既有强化党对全国金融工作统筹领导的意涵,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领域党政分工协同关系的最新认识。
近年来,国内外的经济与金融形势严峻。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国对我国悍然发动贸易战和高科技封锁战;与此同时,美国为抑制国内通胀,持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对全球资金产生虹吸效应,严重危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顶住了外部压力,经济总量由2017 年的83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121 万亿元,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升,金融形势总体可控,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由于疫情的冲击,一些行业或企业的无序扩张甚至肆意妄为,一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松懈,国内经济和金融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值此紧要关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理清了形势,指明了金融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明确提出了未来几年金融工作的重点,自然有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金融系统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金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金融核心竞争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产业发展基本稳健,有力支撑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从而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344.8 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银行市场。在全球1000 强银行排名榜中,我国有近150 家银行上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银行更成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超过24.9 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我国的股权、债权和基金等资本市场也持续发展,稳居全球第二大市场。随着金融业稳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我国,目前已有来自52 个国家和地区的202 家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金融大国,远非金融强国。本次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战略。何为金融强国?金融强国的特征主要有三个。首先,融通资金是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衡量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效能的基本依据就是观察其能否将整个经济体中暂时沉淀闲置的资金尽数吸纳出来,进而高效地转化为投资资金。因此,便捷高效的融通资金是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二战之后,美国之所以能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关键就在于其始终能在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萌发中拔得头筹。而在其中,体系完备且运作高效的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是最为基础性的致胜条件之一。其次,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具有财富管理和风险管控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将逐渐重视财富管理问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供和创新高质量金融产品,并要求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跨市场财富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因此,全球公认的财富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是金融强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最后,金融强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一定高度对外开放。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进出口贸易额会越来越大,对外交往会越来越频繁,人民币走出去将是必然的趋势。外国法人或自然人持有的离岸人民币必须有足够的资产转换途径。这不仅要求我们尽可能建立健全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体系,尽可能与其他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体系互联互通,而且还要求有足够顺畅的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由此,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体系不仅要足够完备和高效,而且也要尽可能地对外开放。因此,高度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由之而来的主要国际资金池地位是金融强国的第三个显著特征。
可以预期,伴随着金融强国战略的逐步落实,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将进一步完备,例如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创投基金市场等将显著发展。此外,我国金融还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尽快培育一支高水平的金融从业者队伍。山东省的幅员和人口介于韩日之间,山东省的经济规模有足够的条件在不久的将来赶超韩日。由此,山东省内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有条件与韩日比肩,从而有条件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企业。因此,我们的省属金融企业大有可为。
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目标宏伟,历程必然艰辛。本次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方针,就是要求我国金融永远恪守“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言以蔽之,相较于西方现代金融强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突出特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
基于此,本次会议提出未来金融工作的三个具体着力点:一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三是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这就为我省金融产业发展的布局以及省属金融企业的业务拓展指明了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历经多次重大风险考验。之所以迄今未发生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紧绷风险监管这根弦,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重视及早发现风险,力争把风险扑灭在萌芽或早期阶段。本次会议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必须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着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为此,本次会议特别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并且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此外,本次会议还要求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目前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三类长期性工具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抵押补充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等14 类阶段性工具。预计中央银行近期可能出台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可能继续有差别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基准利率。因此,省属金融企业有必要强化风险底线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研发提供高质量金融产品或服务,优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