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创建了新的挑战难题。在响应政策的基础前提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将语文课堂打造成高效率、高质量、有趣快乐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
作者简介:俞晓燕(1982—),女,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学习本身是一件充实自我、愉悦身心的事情,教师万万不可用枯燥烦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积极加入互动游戏、开放性探讨等多样化形式,并同时加强家校合作,配合趣味性作业,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坚持育才育人的基本导向,促使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思想观念。
一、引导学生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的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开展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当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合理耐心地纠正学生,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能够积极地改正[1]。教师为人师表应当以身作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被平等对待,他们会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对于文章最后的结局,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女孩最后真的看见了奶奶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小女孩看到了奶奶,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持有小女孩没看见的观点。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是有其合理性的,教师应该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不同的见解给予鼓励及尊重,而不能对持有独特想法的学生进行批评指责甚至言语侮辱。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即使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存在错误,教师也要委婉地提出问题,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纠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学生不光从教师这里学到知识,也会从教师这里学到为人品性。因此,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践行好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在保护学生心灵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肯定鼓励,让学生收获学习自信
小学生的年纪都还比较小,因此对受到教师的表扬及肯定具有较为强烈的渴望。在学生取得进步或者表现优秀的时候,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应该对学生进行肯定及称赞,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积极心态。一句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可以转变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语文[2]。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新期望和新目标,从侧面不断地推进学生向前进步。
古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较为生涩难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一课为例,其中生僻字的字词读音、长句朗读的抑扬顿挫、通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该篇课文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该篇课文时,教师在朗读示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朗读,并且对学生的朗读进步予以鼓励与肯定,进而树立学生学习古文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对古文的畏难心理。
适当的鼓励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起到了刺激大脑兴奋中枢的作用,是加快学生爱上语文学习的催化剂和驱动力,也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方法。鼓励式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取得进步,从而获得教师更多的肯定,可见这是一个帮助学生主动变得优秀的好办法。
二、课堂形式
(一)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入理解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的大多数课文内容都可以创建生活化的情境模式,这种融入情境的课堂模式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演变成一种具体可感的实际情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这种模式有助于其消化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以教材的插图为切入点,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選,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特定的情境内保持视听的高度结合,让学生置于这一情境中,快速掌握读音、形式与释义等知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荷花这一主题,利用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为学生创建欣赏荷花池的场景,进而带领学生充分体会课文思想,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内容。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开展的课堂活动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生活实际,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优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为学生减压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到让学习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
(二)游戏引领,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强,为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内容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为保障游戏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教师要注意游戏环境的创设,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可以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丰富的游戏活动中。对于任何游戏来说,环境都是必须要关注的方面,只有教师创设了有吸引力的游戏环境,才能够吸引学生,进而让班级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更好地掌握并消化更多的语文课堂内容,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享受语文课堂、收获语言知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练习“我的心爱之物”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学生三个词:一个名词,一个动词,一个形容词,然后让学生把三个词放进一句话中,再将这句话扩展成一个故事,同时要求学生在编故事的时候要注重细节,让其他学生通过听故事能够感知到人物的特点。同样三个词,学生会编出完全不同的故事,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经历。这个游戏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写作思维,让学生的思绪回到自然状态,继而再变换重塑。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散了思维,打开了脑洞,增强了想象力,写作也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将游戏教学法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构建多元化的魅力课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互动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语文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互动的课堂互动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形成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总结归纳能力,间接地提升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经过这样不同的开放性问题讨论,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教师在课前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认为大自然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你听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学生在如此有引导性的问题之下会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见解,由此展示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互动,课堂的氛围十分活跃。与此同时,教师的发问可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寻求答案,这样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小学生思维比较多样化,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解释、补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将互动教学模式融入语文课堂,对推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是极其有益的,同时使得学生更具备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课后辅助
(一)家校联合,让学校教育延伸拓展
在学生的生活中,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与家长的相处时间占据更大的比重。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与习惯的养成,都受到家长耳濡目染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联系,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延伸学校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将语文学习贯穿学生日常的每一个角落,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养成其良好的道德品性。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陪伴学生安全地开展观察爬山虎的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对爬山虎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爬山虎的形态,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内容展开想象;还可以建立家长与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密联系,使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家长也能够及时帮助解答。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良好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互动,是学生校内学习的延伸。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陪伴与督促,可以强化学生在学校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同时家长耳濡目染的点滴教学,也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二)趣味作业,让作业不再机械重复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的语文作业侧重点通常都是抄写汉字,用这种不断重复书写的方式帮助他们加强记忆,从而学会每一个汉字的写法。然而这种机械式的重复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并且很多学生并不会真正地将抄写的汉字记到脑子里,更多的学生在重复抄写之后就将生字抛之脑后了。因此教师应该调整语文作业的形式,减少作业中大量抄写、反复练习的内容,增添一些开放性、创新性的作业,以思考、理解、探索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生字要义,这样的作业设计更有记忆点,学生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教师不妨采用“字词溯源”的方式开展趣味作业。首先教师可以在一篇课文中选出3—5个汉字出来,然后让学生课下尝试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将这些汉字的其他字体以及来历找出来,再让家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汉字为什么这么书写的原因,从而达到记忆汉字的目标。比如在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壮”这个字的写法,特别是区分右边是个“士”而不是“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带有思考性的作业,比如“壮”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资料,真正了解“壮”字的含义。
与传统家庭作业形式相比,趣味性作业不再追求学生作业的数量,同时对学生作业准确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其更加重视学生参与到作业中的态度以及作业答案的创新程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趣味作业的同时,还能丰富对课文的认识,补充更多学习之外的内容,实现学以致用,这才是趣味性作业的真正目的。
总之,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教师应调整传统的语文课堂形式,融入互动教学、游戏教学、家校合作等多种创新形式,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掌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帮助学生爱上语文。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育价值,在“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常菊.浅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方法[J].学苑教育,2022(09):7-8,11.
[2]张向荣.“双减”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打造小学语文情境魅力高效课堂[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06):38-39.
[3]赵梅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双减”增效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