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惠·创课堂”构建与实施

2023-03-13 08:05朱国明
教育界·A 2023年3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新课标

【摘要】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及工作方式不断改变,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的課程标准与时俱进,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聚焦核心素养,着力于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信息科技与课堂的融合,笔者开展了新课标视域下的信息科技“惠·创课堂”构建研究,成效显著。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慧·创课堂”

作者简介:朱国明(1975—),男,江苏省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融通程度不够,而笔者所在学校的信息科技课堂存在“低”“碎”“浅”“缺”的问题。

(一)低—学习目标定位低

以往,学校仅仅将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目标定为促进少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发展,没有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目标,这导致信息科技教学不够整体化。然而现今时代科技发展迅猛,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愈发提高,较低的学习目标定位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碎—知识学习碎片化

信息科技学科重实践这一特点,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理解、练习和巩固,师生问答和小组讨论等环节都需要放在课后进行。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快速理解知识并开始实践,一些信息科技教师把完整的课堂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讲授,而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然而,小学生接触信息科技学科知识的时间不长,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很难察觉信息科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要优化信息科技课堂,教师理应合理设计课堂结构,选择符合信息科技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过程性评价模式,避免碎片化的知识教学。

(三)浅—浅表理解不深刻

根据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开展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当坚持学用结合。然而,一些信息科技教师只注重学生能否完成浅表技术层面的操作,不注重学生能否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美国课程研究专家格兰特·维金斯(Grant Wiggins)和杰伊·麦克泰(Jay McTighe)在《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理解的六个维度:解释、翻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课堂上的学习可能让学生储备丰富的知识,知道如何解释、翻译,但学生难以凭借课堂上的学习就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四)缺—问题解决缺机会

信息科技教师应当全面、精准地把握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积极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并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度融合[1],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信息科技素养。然而,在一些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讲解知识后,便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任务,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再询问教师。在这样的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没有积极地指导学生,学生难以掌握灵活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教师应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牢牢把握信息科技学科“素养为先、科技并重、突出创新、学科融合”的特征[2]。然而信息科技学科中的“低”“碎”“浅”“缺”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的浅表,导致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欠佳。基于此,笔者重新构建信息科技课堂,打造新课标视域下的信息科技“惠·创课堂”,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

二、新课标视域下的“惠·创课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一)信息科技新课标的特点

这里的信息科技是指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新课标颁布后,原有的信息技术学科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学科,由原来的重视技术,转变为重视科技[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面确立了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价值与定位,完善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与课程实施保障等内容,反映出“素养为先、科技并重、突出创新、学科融合”的特征。

(二)“惠·创课堂”的基本内涵

此处的“惠”指普惠、普及,强调信息科技课堂面对全体学生。《说文》中说“惠,仁也”,意思是“惠”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教育正是要展现对学生的仁爱。“惠”也有赠送的意思,曹植诗云:“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就是滋养学生,让学生繁茂地生长。

此处的“创”强调让学生动手创新、创造。“创”有开创、首创之意,也有制作之意,信息科技学科应当是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的学科。与此同时,“创”也分宏观与微观,宏观的“创”是从顶层进行颠覆,微观的“创”是指优化、重构。

“惠·创课堂”是指学习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信息科技的运用具有适时、适度、适切、融合、融通、融洽特征的课堂。这样的信息科技课堂坚持立德树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目标定位准确,知识建构体系化,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效提升信息素养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惠·创课堂”的本质特征

1.简约性

简,是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厚积薄发;约,是指慎重选择,取其精华。“惠·创课堂”的简约性体现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内容、精简的教学环节以及简化的技术运用。

2.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段话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惠·创课堂”的自主性指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和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则从原来的教学生,转变为更多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3.交互性

“惠·创课堂”的交互性体现在师生会运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传递,以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自我交互等形式,利用交流、对话、讨论等方法,师生可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升华。

4.综合性

综合性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重组、整合、改造和活化上,由此“惠·创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会有所提升。此外,教师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必备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自主、全面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普及性

普及性指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这样的课堂更符合现今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更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惠·创课堂”构建思路

在开展信息科技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情,通过信息科技手段精确突破学习难点,依据反馈向学生推送精当的学习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期待,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学習效果,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视域下信息科技“惠·创课堂”有一个核心—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两种形态—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和基于项目的“惠·创课堂”;三个阶段—前置学习、整体学习、延伸学习。由于篇幅有限,下文仅讨论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及评价策略。

四、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构建策略

(一)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整体框架

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可从时间维度上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前置学习阶段、课中的技术探索阶段和课后的运用拓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均应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做到学用结合。

(二)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推进策略

1.前置学习策略

在“惠·创课堂”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醒学生注意前置学习,为参与信息科技课堂活动做好准备。在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时,教师应通过导学帮助学生自学,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情做出判断,为课堂教学的调整做好准备。目前,教师可以利用“易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前置学习,具体操作策略如下:(1)基于“导学案+微视频”组织前置学习;(2)基于拓展课程组织前置学习;(3)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过程监控;(4)利用大数据进行学情诊断。

2.整体性教学策略

整体性教学策略是指,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运用PBL(项目)模式开展教学,和学生一起制订一个微项目的细则,而后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协作完成该项目。在和学生一起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项目的目标明确,梯度适当,符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素养培养的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有所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构,同时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融入项目教学。

3.示范教学策略

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进行操作,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操作习得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4]。在运用此种教学策略时,教师应确保自己的示范准确,流程清晰,并及时与学生交流,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应当再次示范。

4.创新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尤其应当强调创新,这也是“惠·创课堂”的重要属性。在教学前,教师需反思课堂训练流程,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优化,以发展学生思维,对学生知识创新和迁移的能力进行深度培养。

五、新课标视域下基于问题的“惠·创课堂”评价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广大信息科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辅导学生,帮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构建“惠·创课堂”时,教师应采用以下四类评价策略。

(一)立体化评价

在构建“惠·创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评价的立体性,从而动态调整、改进信息科技教学,让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师生、诊断教学、反馈信息等作用。

(二)多维化评价

新课标提出信息科技教学应“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教师应“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科技课程”,这决定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惠·创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以绝对标准为主,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结合的多维标准。

(三)多样化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在“惠·创课堂”上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手段和工具获取评价信息,综合评价学生的进步与变化。

(四)全面化评价

教师应明确,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水平,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评价的全面性。

结语

打造“惠·创课堂”的目的是构建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新模式,让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要打造良好的“惠·创课堂”,信息科技教师仍需不断通过实践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路径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人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67-73.

[2]陈乐.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UG NX 10.0案例教程”为例[J].科技风,2022(10):143-145.

[3]于颖,谢仕兴,于兴华.青少年数字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问题解决[J].中国电化教育,2022(06):56-63,88.

[4]陈晶.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9):124-125.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