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O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以“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为例

2023-03-13 07:20曾武智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广东省江门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世纪本课知识点

■ 曾武智(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广东省江门市)

OMO模式指的是“Offline-Merge-Online”,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将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与新兴的线上学习相互结合。2020年以来,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相关部门提出要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随着5G技术、个人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广泛应用,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OMO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科边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如问卷星、Excel、Python&Tableau等数据分析软件,对教与学进行可视化诊断分析,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良好的开放性、活跃的交互性。教师基于教学实际和数据分析,优化线上教学设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研制高阶思维问题,开展主题+问题链式学习,创设历史情境,实现个性化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帮助。学生将作为积极的学习者,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担心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喝不够”,片面追求“大作业量”,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如人意,核心素养无法落地。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2022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指出“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这两份文件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下,如何落实“双减”政策,贯彻新《课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低耗、高效、优质”的历史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课为例,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的OMO模式,依托数据分析,优化历史教学,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OMO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在OMO模式下,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可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阶段这三部曲。

(一)课前准备

1.基于课程标准,落实教材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

“双减”课程标准能否落地,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有效落实教材知识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中讲述了“中世纪”“庄园”“城市”“特许状”“市民阶层”“自治”等诸多术语和专有名词。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历史学习中对“城市”“市民”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学生知识碎片化,阅历单薄,生活体验缺乏,理解本课知识很有难度,核心素养不容易“落地”。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基于课程标准,宏观把握教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运用史料实证让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作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唯物史观对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的过程产生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知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古代东方城市的差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使学生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硬知识”之外,体会到更深刻、更丰富的情感以及学科思想方法,在课堂中埋下素养的“种子”,浸润深度学习的“雨露”,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2.精准提炼,确立教学主题,实行深度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根据“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相关部门的指引,线上教学每节课20分钟为宜。在此条件下,历史教师面对“时少货多”的情况,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整合教学资源,通过精准提炼主题,精简课堂内容,发布有逻辑性的问题链,加快课堂节奏,高度概括教学内容,减少学生的负担,实行高效课堂,深度学习。

在本课,学生对欧洲“中世纪”基本上没什么了解,“中世纪”很多时候被描述为一个“愚昧无知与宗教迷信的黑暗时代”,随着生产力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城市居民为争取自治与自由,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充分体现了“人”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而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大学的兴起,大学的兴起和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明白了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在西欧封建时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把本课的主题定为“黑暗时代的一丝亮光”,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发布课前线上任务,开展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

在OMO模式下,完成课前线上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学生可利用电脑、平板或手机登录“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平台预习系统,知道“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课程内容,并通过“问卷星”“钉钉小程序”对预习成果进行数据反馈。笔者使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整体分析和个体分析,获取精准化的数据,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反馈结果,笔者进一步落实线上资源整合,发布在线任务,要求学生观看“云盘”中的短视频、参考资料、课件,使学生的自主预习变得便捷高效、操作性强。如在本课中,笔者就搜集了“中世纪城市”的图片和影视作品,查找相关史料,优化整合后,上传到在线教学平台的云盘供学生自主预习,把相关网络资料的链接发送给学生。

同时,通过“钉钉”在线平台给学生推送本课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形成具有逻辑性、递进性的任务链:

主题:黑暗时代的一丝亮光

问题1:为何中世纪被学者称为“黑暗时代”;

问题2:中世纪城市是如何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的?

问题3:市民阶层如何产生及分化?

问题4:大学的“自治”有何特点及影响?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学生对“城市自治”“大学自主”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建构相应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其能够运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完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等历史核心素养。

(二)课中实践

在OMO模式下,课中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根据课前数据反馈,对课前在线任务进行剖析、答疑,教师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平台可以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运用Python&Tableau种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软件监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创设高阶情境,深度理解历史,提高学习效率

九年级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各学科知识的传递在这个时候达到一个高峰。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吸收程度,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OMO模式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可以通过创设高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辩论等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补充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在本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笔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通过“共享屏幕”,播放名著《14世纪的城镇生活》中关于“一个逃亡农奴的故事”的短视频。故事内容为,因为西欧封建庄园主残酷压榨,一个叫露西的农奴想尽办法逃离庄园,千辛万苦躲避骑士的追捕,艰辛逃亡到城市,在城市手工场从事纺织劳动,在城市中住满366天后,骑士突然出现说要逮捕露西,然而市长及时出现宣布这个“逃亡农奴”是“自由人”,露西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通过勤奋工作,最后也成为一个小手工作坊主。通过播放短视频,营造故事情境,再现历史,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学习内容,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讨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根据故事获取历史信息,虽然这个文学作品故事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并不能作为一手史料,但这个文学作品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框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故亦可作参考资料。教师从时代背景、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创设高阶情境。弄清教材中德国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真实含义,这样一改传统满堂灌的死板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

2.善用思维导图,建构和整合知识脉络体系,培养历史思维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和结构性,能够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有效整合在一起,既能够梳理历史时序脉络,也可以全景式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不同阶段、地区、领域的历史事件清晰呈现给学习者, 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对于历史课程的教与学、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在讲授本课时,笔者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先构建大致框架后再通过“电脑钉钉”创建思维导图,通过在线协作,要求学生进行细节扩充,使学生明确基本脉络,引导学生产生整体知识的观念和全景意识,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系统有效。以此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知识架构,这样学生再回顾知识点时头脑中不再是一个个零散的“珍珠”,而是一串“珍珠项链”。从实际教学成效来看,学生学起来更简单有效、学习的动力和持续性也更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本课,笔者采用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3.多管齐下,拓展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历史学科是一门联系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在OMO模式下,教师可以便利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云服务数字教学资源就某个具体知识点给学生提供素材、观点,进行知识渗透,使历史知识得到拓展。如在讲授“中世纪城市”时,教师除了讲清楚“城市自治”的具体内容,还可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内容, 让学生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古代东方城市的差异,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讲述“大学的兴起”时,分析西欧封建主、基督教与大学专业的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提前掌握“文艺复兴”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了解同时代的中国此时却在不断通过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措施来强化君权,使城市的发展无法突破封建束缚,导致了最终的衰落。这让学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能够迁移和应用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优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三)课后阶段

教学数据是师生沟通信息的桥梁,是验证课堂教学效果的试金石,是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在OMO模式下,教师要利用“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平台的优势,及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反馈。初中历史教师大部分担任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完成第一个班级教学后,数据量相对充足,数据分析后,就可以清晰掌握上节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有效实现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在这一课中,笔者采用Excel、Python这两种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课后数据分析,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的专业”这一知识点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笔者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推送知识点链接,要求这部分学生重看、选择性看课堂回放,巩固知识点。在对第二个班讲授这个知识点时则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本文基于“双减”要求和数据分析,开展0M0模式的教学探索,期望通过这些探索和研究能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中世纪本课知识点
中世纪欧洲艺术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