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淄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山东 淄博 255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腰部疾病,腰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主要症状,病因如外伤和腰椎间盘病变等,且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逐渐增强,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该疾病由于病理特点和发生原因比较特殊,如果非手术治疗不充分,很可能会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加强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改善遵守行为非常有必要[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康复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改善腰椎功能和顺应性,迫切需要在临床实践中找到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基于商业“售后服务”的概念,临床医生基于无缝家庭生活的概念提出了连续护理,将医院护理扩展到家庭,并提出出院后患者护理的问题,已成为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3]。当前的临床实践家庭无缝连续护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慢性疾病的护理,例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等,但是,很少有关于此类患者的有关报道[4]。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33):男性16例(48.48%),女性17例(51.52%);年龄33-72岁,平均值为(47.80±5.15)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值为(2.04±0.69)年;体质量指数19-28kg/m2,平均值为(23.62±1.29)kg/m2;病 变 部 位:L4-513例(39.39%),L5-S120例(60.61%);合并慢性病:高血压13例(39.39%)、糖尿病12例(36.36%)、其他8例(24.24%);学历:小学3例(9.09%)、初中9例(27.27%)、高中14例(42.42%)、大专及以上7例(21.21%)。观 察 组(n=33):男 性17例(51.52%),女性16例(48.48%);年龄35-74岁,平均值为(46.10±5.00)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值为(2.11±0.65)年;体质量指数19-27kg/m2,平均值为(23.57±1.31)kg/m2;病变部位:L4-514例(42.42%),L5-S119例(57.58%);合并慢性病:高血压14例(42.42%)、糖尿病13例(39.39%)、其他9例(27.27%);小学3例(9.09%)、初中10例(30.30%)、高中14例(42.42%)、大专及以上6例(18.18%)。比较患者各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纳入标准:①经X线、CT等临床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手术治疗;②手术效果较佳,符合出院标准;通知患者和家属并签署了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骨质疏松症和腰椎结核的患者;②合并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患者;③既往有腰椎手术史的患者;④肢体严重残疾的患者;⑤自身自理能力不具备且无人照护;⑥精神疾病史;⑦合并其他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⑧合并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舒适、安静,时刻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组(家庭无缝隙延续护理):(1)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状况。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用药和康复情况,回答患者的问题,提供护理指导,并为患者提供下次门诊服务和电话时间。(2)门诊随访包括全面了解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评估下腰痛和下背部功能,观察护理措施和依从性行为的实施情况以及谈论护理的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讨论,是否改善了患者原本存在的问题,是否有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3)为患者创建个人术后康复文件并记录下来。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术后康复计划,强化患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识,听从医生的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着重于解决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4)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离开医院之前保留患者与主要护理人员之间的联系信息,出院后为患者提供文字健康教育,以及有关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和功能锻炼等内容提示,电话随访叫患者回医院复查。(5)创建网络通讯平台。团队成员负责特殊管理,团队中的所有医务人员将被添加到微信小组中成为教员,并将建立一个微信官方帐户。一群专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地宣传各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康复管理知识。微信群提供交流平台,以帮助患者和护理人员解决他们在家庭康复中面临的问题。微信小组成员专注于提出难题,就护理不足和需求提供反馈,定期进行头脑风暴和回答问题。
3 观察指标:(1)Oswestry残疾指数调查表(ODI)[5]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自理能力、疼痛强度、提物品、行走、坐位、站立、睡眠、社交生活、旅行和职业/家务。共10项内容,评分均为0-5分,总分为0-50分,如果评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差。(2)通过日本骨科学会的腰背疼痛评定量表(JOA)[6]比较干预前后2组的主观症状(主要包括腰背痛、腿痛兼或麻木感、步态,分值均为0-3分,总分为0-9分)、客观体征(主要包括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分值均为0-2分,总分为0-6分)、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分值为0-14分)、排尿功能(0-6分)共6项评分。范围0-35分,如果评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重。(3)康复效果[7]。根据患者腰腿疼痛、工作和生活及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定,分为3个等级,即优(恢复到正常状态)、良(与之前有很大的改善)、差(无任何好转),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4)生活质量。应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8]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主要内容包括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每项内容的得分为0-100分,且评分越高,则患者该项内容情况越佳。(5)护理满意度。应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技巧、护理态度等,总分为0-100分,根据得分可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69分)和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所占百分比+满意所占百分比+一般所占百分比。
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包括ODI评分、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包括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组间比较在x2检验中进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ODI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干预1、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ODI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ODI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观察组33 22.64±5.40 9.30±1.88 4.24±0.66对照组33 23.65±6.88 13.95±2.04 8.34±1.28 t - 0.663 9.629 6.354 P - 0.510 0.000 0.000
5.2 2组JOA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和排尿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观察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和排尿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JOA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JO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主观症状 客观体征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观察组 33 4.62±0.63 5.89±0.83 6.74±0.95 3.16±0.43 3.96±0.62 4.41±0.73对照组 33 4.58±0.65 5.31±0.76 6.02±0.87 3.12±0.45 3.51±0.51 3.98±0.67 t-0.254 2.961 3.211 0.369 3.220 2.493 P -0.800 0.004 0.002 0.713 0.002 0.015
续表2 2组JOA评分比较(±s,分)
续表2 2组JO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日常活动限制情况 排尿功能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观察组 33 6.32±0.64 7.63±0.92 9.15±1.25 3.08±0.39 4.01±0.59 4.54±0.73对照组 33 6.29±0.71 7.08±0.81 7.82±1.03 3.10±0.36 3.48±0.47 4.03±0.62 t-0.180 2.578 4.717 0.216 4.036 3.059 P -0.857 0.012 0.000 0.829 0.000 0.003
5.3 2组康复效果比较:在观察组中,优良率为96.97%(优20例,良12例);在对照组中,优良率为78.79%(优10例,良1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康复效果比较(n,%)
5.4 2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干预前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观察组 33 58.73±8.36 74.43±10.47 84.41±11.43 57.65±8.27 72.38±10.35 79.54±11.54对照组 33 58.67±8.42 67.92±9.83 76.62±10.27 57.61±8.34 65.43±9.75 73.18±10.46 t-0.029 2.604 2.912 0.020 2.808 2.346 P -0.977 0.011 0.005 0.984 0.007 0.022
续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续表4 2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 干预前 干预1个月 干预3个月观察组 33 54.39±8.18 67.28±10.05 74.65±11.42 55.39±8.11 68.64±10.25 75.37±11.63对照组 33 54.32±8.25 61.84±9.17 68.53±10.16 55.45±8.18 62.63±9.35 69.37±10.52 t-0.035 2.297 2.300 0.030 2.488 2.198 P -0.972 0.025 0.025 0.976 0.015 0.032
5.5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在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为93.93%(非常满意7例,满意10例,一般14例);在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为81.82%(非常满意4例,满意9例,一般14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也是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由腰椎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等导致,其发生不仅与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薄弱、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等因素有关,还与先天性腰骶部畸形、遗传因素和损伤等因素关系密切,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腰痛和下肢放射痛等不适,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腰椎活动受限和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9]。
目前,髓核或椎间盘的融合和内固定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很重要,主要通过解除神经压迫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无法恢复患者腰部萎缩的肌肉[10]。术后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恢复受损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减轻神经根压力并减轻腰椎和腿部疼痛。术后康复效果与依从行为密切相关,因为患者通常自我管理意识较弱,术后依从行为较差,且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姿势不恰当或功能锻炼方式不正确增加了腰腿痛等症状复发的风险,不利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11]。因此,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望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可解决医院外部面临的健康问题并提高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医学行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12]。延续护理是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至家庭,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该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家里也获得了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13-14]。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家庭随访和出院为需自我调整、状态观察和医疗保健的术后患者提供服务,以实施一种新的护理模式,用于以后的护理干预。短信、微信等继续以家庭无缝性的概念进行护理是将医院护理扩展到家庭护理,因为它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即使出院后也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改善依从性。在这项研究中,以家庭无缝性的概念进行的持续护理不仅可以加强出院前的健康教育,而且还可以促进SMS和微信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电话和门诊随访,积极动员家庭加强和参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护理实践方面的进展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护理模型的高效率和连续性,使患者可以从术后康复中受益[15]。结果显示,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的观察组在术后1、3个月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日常活动限制情况和排尿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最后的随访,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并有效地提高康复效果。此外,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了较为专业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可对患者提供实时的指导和帮助,使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恢复,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肯定。故本次研究中,干预1、3个月,观察组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于家庭无缝隙理念的延续护理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仅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