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博
(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急诊科,辽宁 盘锦 124010)
骨科创伤一般由突发性的不良事故导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该病长伴有暴力打击等外界因素,常伴有出血、疼痛、骨折甚至是休克等症状,且对于急诊骨科患者来说,疼痛是最基本、最难以忍受的临床症状[1]。在外力创伤后,导致患者肌肉和骨骼受到严重创伤,导致严重和持续的疼痛,导致血压和心率升高。患者在其中忍受激烈的疼痛,加之骨科创伤往往难以愈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等的概率越高。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认为,良好的疼痛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2]。然而,常规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意义不大,已无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因此,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来说,早期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它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感,给予患者更好的生活体验。加之早期的康复护理,能使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提高创伤骨科患者的治愈疾病的能力。故本文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76例,采用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以探究其在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7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其中男女各19例;平均年龄为(45.56±5.48)岁。观察组38例,其中男女各19例;平均年龄为(44.41±4.79)岁。2组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1)纳入标准:①经X线或CT检查明确存在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者;②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者;③无交流障碍,可自主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2)排除标准:①复杂性骨折、病理性骨折患者;②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精神性疾病、意识交流障碍者;⑤依从性差者。剔除标准:患者依从性差,中断或改变治疗方案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需及时终止试验者;资料缺失,无法进行疗效评估者。
2 方法:对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手术完毕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使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关于骨科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治疗方法,并告知相关的饮食知识,锻炼方法,以促进其恢复。同时,加强围术期的知识宣教,做好生命体征的检测、饮食护理和科学锻炼的指导,让患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应用了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1)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7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2名为高资历、专业技能高的组长,其余责任护士配合组长完成疼痛护理管理。患者应在入院后2小时内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患者的疼痛因素和性质、疼痛持续时间等疼痛评分信息。(2)心理护理:骨科创伤患者有的由于伤口大,出血多,疼痛感剧烈,可能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对症下药,针对该情绪进行安抚并科普骨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使骨科创伤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和过程,从而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管理,减少焦虑不安的心理,降低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疼痛。(3)疼痛转移护理:强化患者对疼痛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疼痛是最常见的病症表现,疼痛不仅会使患者痛苦,增加焦虑不安的现象,更会影响骨伤患者的预后,使其卧床、下床、出院时间延长,不利于骨科创伤患者的健康恢复。此外,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止疼方法,如冥想法、注意力转移法、呼吸训练法等,使患者掌握这些方法并且实际应用。同时,培养骨科创伤患者的兴趣,多多探索内心的真正喜爱的东西,从而转移骨伤患者的注意力,增强骨伤病人耐痛能力。(4)科学使用镇痛药:护士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检查止痛泵中的药物剂量,避免导管扭曲。鼓励患者在其耐受范围内避免使用止痛药。如果疼痛太重,患者无法忍受,可以使用适量的止痛药来减轻疼痛并将疼痛降至最低。并尽量减少用量,确保治疗效果相对满意;(5)疼痛教育:向患者及其家人解释止痛知识,通过使用止痛贴士或分发止痛手册向患者介绍引起疼痛的因素,以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6)舒适护理: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对于骨科创伤的病人来说,病房保持新鲜空气,保持病房卫生,调整病房为怡人的温度、湿度,增加骨科创伤病人的舒适度。病房周围多布置新鲜绿植,以增加生机,转化病人的心情,改变墙壁颜色,变化墙壁图案,以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引导骨创病人积极乐观,摆脱疼痛的控制。(7)操作过程干预:在适当的护理操作过程中,确保动作轻柔、严格消毒,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患者伤口感染。在治疗患者伤口时,护理人员应适当合理控制操作力度,并轻柔有序地进行,以尽量减少护理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康复训练。(1)运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以改善心理和躯体的紧张状况:它通过身体的肌肉放松和紧张,来有意识地控制患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在场进行监督和引导,从双上肢开始到身体各个部位,再到双下肢。一步步缓慢进行,不可操之过急,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防止肌肉萎缩、压疮等有重大意义。(2)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手术切口有红肿热痛现象,应该及时用抗生素护理,若是疼痛难以控制,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止疼,常见的如芬太尼。也可以使用冷热冰敷来行物理止疼。保持骨隆突处皮肤干燥,定期翻身,以防压疮;抬高下肢以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并练习深呼吸,多做咳嗽运动,预防肺感染。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睡眠质量(PSQI);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1)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疼痛评分标准:将疼痛从0-10分为11级,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由患者自行选择疼痛的程度。0-3分表示疼痛轻微,患者可以忍受;4-6分患者疼痛影响睡眠,但是也可以忍受;7-10分表示患者不能忍受强烈的剧痛。(2)患者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3)生活质量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共36个条目,8个维度,单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性信度0.87,具有较高的信效度。(4)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5]: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比较2组在接受护理前后PSQI分值,该量表主要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方面。,每项按0-3分计分,总分为21分,得分越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5)护理满意程度:采用自制的医院满意度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由患者自行填写。根据最终评分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超过80分的患者评价为非常满意,得分为60-80分的患者评价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患者评价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
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基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4.89±2.67)分,低于对照组的(6.24±2.61)分,P<0.05。说明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能减少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疼痛。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8 6.58±2.34 4.89±2.67对照组 38 6.47±2.69 6.24±2.61 t - 0.19 2.23 P->0.05 <0.05
5.2 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为(7.36±3.26)天、住院时间为(14.57±3.69)天和创伤愈合时间为(70.54±5.26)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强化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s,d)
表2 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s,d)
组别例数 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观察组38 7.36±3.26 14.57±3.69 70.54±5.26对照组38 10.29±3.21 16.89±4.23 88.52±6.33 t - 3.95 2.55 13.47 P - <0.05 <0.05 <0.05
5.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强化疼痛护理和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n=38)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n=38)
组别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72.32±3.26 78.23±3.56 75.25±4.23 78.63±3.65 74.23±4.53 73.56±3.21 75.66±2.36 76.64±3.56对照组60.32±3.62 62.36±3.45 65.34±4.26 58.36±3.53 64.63±4.36 65.32±3.49 68.23±2.34 65.24±3.68 t 15.18 19.73 10.18 24.61 9.41 10.71 13.78 13.76 P<0.05
5.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5.05±0.31)分,低于对照组的(6.45±0.41)分,P<0.05。说明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能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改善。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8 15.50±3.35 5.05±0.31对照组 38 15.45±3.29 6.45±0.41 t - 0.94 16.79 P - >0.05 <0.05
5.5 2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满意率为94.73%(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1%(29/38),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n,%)
骨科急诊创伤患者多为突发性,伴有严重的骨骼和肌肉损伤,病情难以预测。与其他科室的患者不同,骨科患者经常会有严重的身体疼痛,这将进一步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和高血压。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即使他们得到良好的治疗,他们也会致残,严重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研究[6]表明,骨科创伤中存在着许多医疗纠纷,这与患者遭受的剧烈疼痛有关。一方面,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容易导致治疗护理缺乏合作,患者更容易因易怒而对医务人员产生意见;其次,它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多数患者会因剧烈疼痛而影响正常生活,这将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医务人员除了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外,还应通过有效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医疗纠纷,从整体上优化整个治疗过程。
疼痛是骨科创伤外科术后的首要关注点,一旦疼痛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病人食欲过低,创口难以愈合的不良反应。因此,必要的疼痛干预不可或缺。虽然骨科疾病的治疗已逐步改善,但疼痛症状的缓解仍需通过有效的护理来实现。在这方面,如何做好护理工作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践研究[7]发现,引入强化疼痛护理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中加强疼痛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和身体舒适度,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其实施重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护理、无痛或低痛护理操作、疼痛转移和止痛护理、疼痛教育、舒适护理的应用上,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的措施。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76例展开研究,将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用于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中,并取得了理想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如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4.89±2.67)分,低于对照组的(6.24±2.61)分,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7.36±3.26)天、住院时间(14.57±3.69)天和创伤愈合时间(70.54±5.26)天,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5.05±0.31)分,低于对照组的(6.45±0.41)分,P<0.05;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满意率为94.73%(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1%(29/38),P<0.05。证实了其能减少患者的疼痛,加快创伤骨科患者的恢复进程,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研究中,我们为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给予了必要的疼痛护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疼痛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疼痛知识,掌握自我控制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疼痛评估,我们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镇痛干预。让患者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睡眠。通过操作护理、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对睡眠的影响,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疼痛减轻,就能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疾病,给予战胜疾病的决心。早期良好的康复训练能促进创伤骨科的康复进度[8],这可能是因为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了早期康复计划,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了患者的健康状态,促使患者按部就班地进行康复训练。其目的是促进患者训练依从性和功能的恢复[9]。这和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通过疼痛护理联合康复干预,去干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能够及时有效地运动,保证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肌肉萎缩;同时,还可以加强和促进患者的全身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体质,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10]。
综上所述,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减少疼痛,减少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创伤愈合时间,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