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

2023-03-13 05:57沈绮媚刘菲菲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治疗仪腰椎间盘脉冲

沈绮媚 刘菲菲

(宜丰县人民医院,江西 宜丰 336300)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疾患之一[1]。该疾病发病后可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目前治疗该疾病有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2种方式,手术治疗起效快,部分患者能够痊愈,但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治疗时多选择康复训练、推拿、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2-3]。而低频脉冲治疗属于生物电医学范畴,在手术风险大且后遗症无法有效解决的疾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4-5]。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9)。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2-81岁,平均为(49.15±3.6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26kg/m2,平均为(22.19±1.07)kg/m2;病程5-41个月,平均为(26.78±2.18)个月;患侧:左侧15例,右侧17例;椎间盘突出节段:L4-L5处20例,L5-S1处12例,(两者兼有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1-83岁,平均为(49.22±3.70)岁;BMI18-27kg/m2,平均为(22.23±1.09)kg/m2;病程6-43个月,平均为(26.84±2.23)个月;患侧:左侧14例,右侧15例;椎间盘突出节段:L4-L5处18例,L5-S1处11例,(两者兼有5例)。将2组基础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均衡性良好。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纳入标准:符合相关文献[6]提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且通过CT、MRI等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影像学证实为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且均为单侧方突出;病程>8周,体质量指数<27kg/m2;18-85岁;意识清醒,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坚持完成相关训练动作;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本次研究过程与目的后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骨折疏松或腰椎骨折、骨结核病变者;凝血功能障碍或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免疫系统缺陷或存在恶性肿瘤;因精神障碍或其它主客观因素无法沟通交流者。

2 方法:对照组采用腰椎康复训练。包括腰椎牵引和腰部核心训练,具体体方法如下:腰椎牵引以腰椎自动牵引床(日本PH-T3021FRA型电脑牵引床)进行,患者取平躺位,于胸部和骨盆处采用固定带进行固定,先对患者实施间断牵引(牵引5分钟后间隔1分钟实施下1次牵引,30min/次),可通过牵引阶段性结束的间隔时间来提高耐受程度;间断牵引结束后可实施主副牵引模式依次交替进行,主牵引以6kg持续牵引40秒,副牵引在此基础上持续增加重量,以患者耐受为准,主副牵引持续20分钟,在牵引中可使用硅热片对患者腰椎部进行加热,以上操作1次/d,持续4周。腰部核心训练每次训练40分钟,5次/w,持续治疗4周。训练均由1位经验丰富的康复师指导,根据个体特异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具体如下:(1)仰卧位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向躯干两侧伸直平放,与躯体垂直,双下肢并拢屈曲立于床上,抬起臀部,缓慢撑起躯干,直至与大腿保持同一平面,使躯体维持10秒,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2)俯卧位背伸运动。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软枕,双手于背后握住,双下肢保持伸直,维持下巴收紧状态,缓慢背伸背部躯干,维持10秒,后缓慢回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3)侧方搭桥运动。患者取侧卧位,躯干下方的上肢外展垂直躯体,屈肘90°支撑于床面上,另一只手保持自然伸直状态置于体侧,双下肢保持伸直置于床面上,以下侧手肘及足部为支撑点,缓慢撑起躯干,使头、躯干和双下肢维持在同一平面上,保持动作10秒,后缓慢恢复原位,重复动作10次;(4)4点跪位交叉伸展上下肢运动。患者取4点跪位于床上,缓慢伸展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至水平状态,维持10秒,后缓慢恢复原位,再缓慢同时伸展另外一侧上肢及对侧下肢,重复动作10次;(5)仰卧位屈膝球上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双上肢保持伸直状态置于躯干两侧,双下肢屈膝置于瑞士球上,缓慢撑起躯干,直至与大腿位于同一平面,维持10秒,后缓慢恢复原姿势,重复动作10次;(6)仰卧位单腿屈膝球上搭桥运动。患者取仰卧位,重复动作5的基础上缓慢伸直一侧下肢,维持10秒,后缓慢恢复体位,并换另一侧下肢伸直,重复动作10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仪器为JD-2008型低频脉冲治疗仪,于患者背部及腰部放置治疗电极,将输出频率控制在30-50Hz之间,以无序直角方波脉冲电流进行输出,另外在患者腰背两侧放置肢体刺激电极,电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舒适及耐受程度为准,20min/次,1次/d,持续4周。

3 观察指标:(1)2组治疗前后JOA、ODI评分对比。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7]以症状(9分)、体征(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分)3个维度进行评估,得分范围0-29分,分数越低功能障碍越严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ODI)涵盖10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得分范围0-5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评分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评估。(2)2组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对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PQ(SF-MPQ)[9]量表评定,量表共分为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定级(VAS),现有痛强度(PPI)3个部分,其分值的降低表明疼痛症状得到减轻。(3)2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对比。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于早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置于抗凝管中作为检测标本,经3000r/min的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放入-70℃环境保存,检测之前提前30分钟取出使其复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神经肽Y(NPY)、环氧化酶-2(CO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试剂盒由北京中杉金桥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4)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采集(取血时间同上)血液标本后用浓度3.8%的枸橼酸钠溶液抗凝,在37℃环境下进行血液流变相关参数的检测,使用Rheotest LK型毛细管粘度计检测血浆黏度;用美国贝克曼Microfuge微量离心机检测红细胞比容;采用日本Sysmex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5)2组复发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均行1个月随访(电话或门诊复查),统计此期间患者复发情况。

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JOA、ODI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JOA、ODI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评分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ODI评分对比(±s,分)

表1 2组治疗前后JOA、ODI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JOA OD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2)20.14±2.17 27.68±3.46 26.93±3.57 18.74±2.66对照组(n=29)20.21±2.21 24.71±3.51 27.03±3.62 20.85±2.70 t 0.125 3.325 0.109 3.072 P 0.901 0.002 0.914 0.003

5.2 2组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PRI、VAS、PPI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PRI、VAS、PPI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PRI VAS PP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2) 12.12±2.12 4.81±1.06* 6.56±1.25 2.97±0.97* 2.64±0.79 1.56±0.56*对照组(n=29) 12.09±2.15 5.73±1.09* 6.54±1.27 3.69±0.96* 2.66±0.81 1.93±0.61*t 0.055 3.340 0.062 2.909 0.098 2.470 P 0.957 0.002 0.951 0.005 0.923 0.016

5.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NPY、COX-2、IGF-1水平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PY、COX-2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IGF-1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NPY(ng/L) COX-2(ng/ml) IGF-1(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2) 165.75±15.22 112.53±7.84*134.26±9.64 105.33±7.51*132.86±11.74 156.87±14.61*对照组(n=29) 168.23±14.36 118.62±8.81*135.51±9.87 109.74±8.06*133.75±12.17 147.56±14.12*t 0.653 2.857 0.500 2.212 0.291 2.525 P 0.516 0.006 0.619 0.031 0.772 0.014

5.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2组治疗前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血浆粘度(mPa·s) 红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2) 1.65±0.37 1.36±0.26* 0.65±0.14 0.36±0.09* 4.29±0.52 2.75±0.44*对照组(n=29) 1.69±0.41 1.54±0.30* 0.69±0.10 0.41±0.07* 4.33±0.56 3.03±0.46*t 0.401 2.510 1.272 2.404 0.289 2.429 P 0.690 0.015 0.208 0.019 0.773 0.018

5.5 2组复发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6.25%(2/32),对照组复发率为31.03%(9/29),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6.322,P=0.012)。其中11例复发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因长期不良外力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脱出,压迫相邻脊神经根,造成腰部反复疼痛,下肢麻木,长时间还会引起腰背部肌力下降,功能减退,使脊柱稳定性下降[10]。低频脉冲是通过较低频率的电磁波进行医疗保健,常用于关节骨病的术后理疗,来发挥调节免疫力、疏通经络及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因此本次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低频脉冲治疗,观察其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在该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上有着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评分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OD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腰椎牵引短期内效果与常规物理治疗相近,而长期训练,可不断增强腰部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及抗疲劳能力,产生较常规理疗更为显著的效果;腰部核心训练是一种针对腰部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训练可加强腰背部肌肉和腹肌肌力,调节脊椎平衡性,只有腹肌、腰背肌保持稳定才能维持腰椎平衡及良好姿势。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可通过热效应将物理因子直接靶向作用在腰椎区域的经络及穴位上,还可通过穿透腰椎组织深处提高对病灶的治疗效果,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及平衡阴阳的功效;另外低频脉冲可对腰椎间盘病灶组织间的细胞活性进行再次激活,继而增强腰椎局部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腰椎病灶组织的治疗及修复,故治疗后腰椎功能显著改善。刘银肖[11]等人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中药封包联合低频脉冲治疗证实,低频脉冲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与本次研究存在类似之处。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RI、VAS、PP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促进疼痛缓解。腰部核心训练涉及整个躯干、腹部及骨盆肌肉系统,尤其是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可充分动员核心肌群参与收缩,不断增强腰腹肌肌力,同时改善腰椎平衡及稳定性。而低频脉冲可对腰椎间神经组织起到兴奋作用,继而使得腰椎局部组织及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及牵引张力大大减轻,有助于缓解疼痛。林明奎[12]等人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臭氧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后发现,临床效果良好且疼痛得到显著缓解,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PY、COX-2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IGF-1增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纠正血清疼痛因子表达。疼痛机制复杂,与脊髓、脑干和丘脑密切相关,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是疼痛信息处理、加工和传递的第1个检查点,也是疼痛反射的中心,它将疼痛反射传递到大脑的不同部位。机体疼痛的调节会涉及到一些共同的大脑结构和神经回路,部分化学物质和神经递质会参与2种调节系统,如NPY、COX-2、IGF-1等。NPY是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之一,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其处于激活兴奋状态;COX-2是炎症反应的参与酶,会加重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而低频脉冲可通过皮肤将神经纤维的应激信号传导到脊髓组织或神经末梢,继而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扩张周围组织血管,达到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目的,可有利于纠正神经传导速度,使NPY、COX-2水平降低,参与机体疼痛的调节,使患者疼痛程度下降;而IGF-1属于神经递质中发挥兴奋作用的主要介质,当疼痛缓解时其水平会增加,进一步发挥镇痛作用。吴必武[13]等人对不同病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后指出,脉冲射频可改善腰椎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频脉冲可均衡患者机体生物电荷,矫正人体生物电规律,即生物电以细胞间质为主要运行通路并在细胞之间进行传导,依据共振原理可有效修复腰椎损伤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14]。另外,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与低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好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疼痛及改善血液循环有关[15]。

综上所述,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利于腰椎功能恢复,降低疼痛,对疼痛因子表达及血液流变学有着纠正作用,且可一定程度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另外本次研究仍存在研究时间短及纳入样本量少等不足,可能会对本次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期待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继续深入研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详细的依据。

猜你喜欢
治疗仪腰椎间盘脉冲
脉冲离散Ginzburg-Landau方程组的统计解及其极限行为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上下解反向的脉冲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