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摘 要】山西吕梁民歌是吕梁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近年来吕梁民歌的传承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基于此,本文从吕梁民歌的历史渊源、演变过程、音乐特点、文化价值等相关角度进行综述分析,重点探讨新时期吕梁民歌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给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吕梁民歌 历史渊源 传承困境 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2-0074-06
吕梁民歌是吕梁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和传唱的民间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吕梁民歌不仅是吕梁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吕梁民歌的诞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密不可分。通过欣赏与了解吕梁民歌,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所具备的丰富的智慧、情感和生活,因此,将这一珍贵的民间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并不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吕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探讨如何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吕梁民歌的历史演变、本体特色与文化价值
吕梁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吕梁人民在生活、劳动和社交活动中,用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曲调,歌唱爱情、歌唱劳动、歌唱幸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吕梁民歌。吕梁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婚姻、风俗节令、劳动生活、历史传说、寓言故事等各个方面,地方特色鲜明,有着淳朴的乡土气息。吕梁民歌产生于吕梁山区的文化土壤,汲取了当地丰富的语言营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看到的这种艺术形式。
吕梁民歌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它运用比兴、夸张、象征等手法,使歌曲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同时,吕梁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反映了吕梁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风貌,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理想。吕梁民歌作为吕梁人民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艺术创造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吕梁民歌的历史演变
吕梁民歌的演变过程可以按旧社会、抗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当下四个时间节点来划分。在旧社会,吕梁民歌主要以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美好愿望为主题。此阶段的吕梁民歌通常表达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苦难,以及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渴望。到了抗战时期,吕梁民歌的主题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吕梁民歌发挥了宣传抗日救亡、鼓舞士气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吕梁民歌充满了激昂、豪迈的情绪,歌颂了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吕梁民歌进入到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吕梁民歌的主题转向了歌颂新生活和赞美劳动。这一时期的吕梁民歌具有欢快、明朗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赞美。到了当下,吕梁民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新时期的吕梁民歌既保留了传统民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时代特色,不但包含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吕梁民歌的本体特色
吕梁民歌的音乐本体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曲目种类繁多。吕梁民歌的曲目种类繁多,包括咏人述事的叙事歌、表达情感衷肠的爱情歌、劝世救人及讲述生活的歌曲等。这些歌曲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展示了吕梁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文化。第二,音乐风格独特。吕梁民歌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融入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带给观众深刻的听觉享受。同时,吕梁民歌的演唱方式也独具特色,既有高亢激昂的山歌风格,又有婉转悠扬的抒情风格。第三,文化内涵丰富。吕梁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民歌不仅反映了吕梁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欣赏吕梁民歌,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吕梁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第四,传承与创新并重。在传承方面,吕梁民歌注重对传统曲目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将古老的民歌艺术代代相传。在创新方面,吕梁民歌不断吸收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推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使吕梁民歌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吕梁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吕梁地区山多地少,人民生活相对艰苦,因此吕梁民歌多以爱情、劳动等为主题,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吕梁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吕梁民歌的歌词质朴自然,旋律优美动听,加上演唱者的精彩表现,使得吕梁民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吕梁民歌这些独特的艺术特点,不仅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吕梁民歌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梁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吕梁民歌是吕梁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首先,吕梁民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曲调悠扬,歌词质朴自然、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其次,吕梁民歌是吕梁地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吕梁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为吕梁地区文化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再次,吕梁民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吕梁地区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元素之一。传承与创新吕梁民歌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吕梁民歌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濟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民歌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吕梁民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产业。它对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共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时期吕梁民歌传承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新时代对吕梁民歌发展情况进行田野调查,能够了解新时期吕梁民歌的发展现状、传承方式、创新实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收集与吕梁民歌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梳理其发展历程和传承脉络,可以为田野调查提供理论支持。其次,通过实地走访、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到相关资料,为吕梁民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田野调查中,调查者深入到吕梁地区多个县市,如离石区、孝义市、汾阳市等,重点关注吕梁民歌的传承人、民间艺人、文化机构、教育部门等相关群体和机构。在实际走访中,深入吕梁地区的乡村、社区、学校等场所,与当地居民、民间艺人、传承人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吕梁民歌的认知和传承情况。最后,对具有代表性的吕梁民歌传承人、民间艺人等进行深入访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学艺经历、演唱技艺、传承方式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过新时代对吕梁民歌发展情况的田野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时期吕梁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三种。其中,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主要的传承方式,而学校教育传承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第二,新时期吕梁民歌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一些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传统民歌中,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作品。同时,他们还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丰富吕梁民歌的艺术表现力。第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吕梁民歌面临着传承断代、观众流失等挑战。然而,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吕梁民歌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一些文化机构和教育部门开始加强对吕梁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以提高其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吕梁民歌的传承主要是以口传心授为主,缺乏文字记录和整理。传统的吕梁民歌大多是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曲调和歌词逐渐失传。这种传承方式缺乏系统性,难以保证传承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此外,吕梁民歌的传承缺乏多元化的方式,如现代媒体、网络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不足。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技术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然而,吕梁民歌的传承方式仍然较为传统,缺乏与现代媒体、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有效结合,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另外,吕梁民歌的传承人队伍也十分有限,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和传承人的培养机制。许多传统民歌的传承人都是当地的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和传承机制,因此最终的传承质量和水平也难以得到保证。
(二)缺乏现代化元素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吕梁民歌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束缚。许多传承者过于强调对传统形式和风格的保护,导致创新意识不足。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到位。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部分吕梁民歌的创新作品在市场上容易被抄袭和模仿,影响了创作者的创新动力。与其他音乐形式有所不同,吕梁民歌的创新需要既具备音乐创作能力又对吕梁民歌传统有深入了解的人才。然而,这类人才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创新力量不足。一直以来,吕梁民歌在市场上的需求相对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发展。此外,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创作者和投资者对吕梁民歌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难以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吕梁民歌缺乏新的作品和题材,许多传统民歌都是基于当地的方言和民间传说,缺乏现代化的元素和内容,难以吸引更多的听众。传统的吕梁民歌大多是现场演唱,缺乏现代化的音响和灯光设备,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三)市场有待拓宽
当前吕梁民歌的市场认知度不高,许多人对吕梁民歌缺乏了解与认知,导致市场需求非常有限。吕梁民歌的受众相对较小,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使得许多人对吕梁民歌的兴趣不高。另外,吕梁民歌的市场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推广和销售机制。由于吕梁民歌的市场认知度不高,加上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使得许多人对吕梁民歌的兴趣不高,消费意愿也相对较低。最后,吕梁民歌的市场需求低下,也与其地域限制因素有关。吕梁民歌本身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主要是在吕梁地区流传,受众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受众群体不多。
三、新时期吕梁民歌传承发展的策略
针对以上吕梁民歌在传承与发展中所面临的三个困境,可以从“新”字出发,通过人才培育新通路,借助时代新媒介、新技术,切合社会发展新机遇等举措,打开新时期吕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新局面。
(一)大力培育传承人才
传承人是吕梁民歌的传承者和保护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吕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加大力度培养传承人。
1.多途径培养吕梁民歌传承人才
通过加大力度培养传承人,可以提高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传承能力,使吕梁民歌的传承更加系统和规范。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培养传承人。第一,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传承能力。可以邀请专业的音乐教师和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吕梁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传承方法。第二,鼓励传承人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演出、讲座等活动,为传承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吕梁民歌。第三,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传承基地等方式,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传承环境。这些工作室和基地有专业的音响设备和场地,能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传承条件,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吕梁民歌的传承中来。总之,培养传承人是吕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需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也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传承环境。
2.引入高校课堂,创新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将山西吕梁民歌引入高校课堂,建立“吕梁民歌传承基地”,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举措。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吕梁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为高校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思路。通过将吕梁民歌引入高校课堂,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接触、了解并喜爱这一艺术形式,从而实现吕梁民歌的有效传承和保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梁民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可以作为高校音乐、文化等相关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因此,高校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吕梁民歌传承基地”,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吕梁民歌的魅力,提高教学效果。高校要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吕梁民歌传承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艺术造诣的吕梁民歌传承人、民间艺人等担任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吕梁民歌的演唱活动、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吕梁民歌的艺术魅力,进而提高演唱技艺。鼓励师生开展与吕梁民歌相关的学术研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动吕梁民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此外,要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吕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与其他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吕梁民歌传承基地的建设,可以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热爱吕梁民歌的年轻人才,为吕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过将吕梁民歌引入高校课堂的方式,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从而推动吕梁民歌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融合
建立高校与企业对话机制,建立吕梁民歌传承基地合作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则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话机制,不仅有助于促进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推动产教融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更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合作的平台。双方应明确各自的需求和目标,找到合作的契合点,如: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可以结合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展开。在合作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融合现代化技术与媒介
首先,加强对吕梁民歌的文字记录和整理,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通过文字记录和整理,可以将吕梁民歌的曲调和歌词等音乐元素进行系统化整理和保存,为传承提供更加系统和规范的基础。其次,探索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下,创新吕梁民歌传承方式必然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如现代媒体、网络等新兴技术。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兴技术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可以通过录制吕梁民歌的演唱视频、制作吕梁民歌的音乐专辑、开展线上音乐课程等方式,将吕梁民歌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吕梁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吕梁民歌。再次,可以探索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传承方式。可以将吕梁民歌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绘画等进行融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听众。同时,也可以探索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合作,如其他地区的民歌、民族音乐等,拓宽传承的视野和方式。也可以将吕梁民歌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对吕梁民歌的兴趣和爱好。在传承的同时,扩大吕梁民歌的影响力。同时,举办民歌培训班,培养专业的民歌传唱者和研究者。最后,在表演形式方面也要积极创新,将吕梁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新吕梁民歌的表演形式,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民众对吕梁民歌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吕梁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活动中,通过社区活动、民间艺术团体等形式,让吕梁民歌在社区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总之,创新传承方式是吕梁民歌传承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吕梁民歌。
(三)积极探索并创新市场推广的方式与途径
创新是吕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吕梁民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1.拓展市场渠道提高认知度
市场推广是让更多观众了解和喜欢吕梁民歌的重要手段,只有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才能为其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加强对吕梁民歌的创新和发展力度,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可以通过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和创新,加入现代化的元素和内容,使吕梁民歌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其次,加强市场推广和销售工作,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吕梁民歌的认知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听众。可以通过与媒体、文化机构、演出公司等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吕梁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开发相关的音乐产品,如数字音乐、MV等,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吕梁民歌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建立吕梁民歌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发布相关的音乐作品、演出信息、文化背景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吕梁民歌。
2.借文化旅游之势大力宣传吕梁民歌
通过将吕梁民歌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吕梁民歌,同时也可以为吕梁地区吸引更多的旅游资源,并带来经济效益。在加强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深入挖掘吕梁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藝术价值,将其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第二,加强旅游设施和服务建设,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为此,要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如旅游厕所、停车场、餐饮服务等。同时,要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第三,加强与游客的交流,了解游客的需求,不断改进和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民歌演出、民俗展示、互动体验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总之,加强文化旅游开发是文化语境下吕梁民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需要注重挖掘吕梁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和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吕梁民歌的文化遗产,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吕梁民歌是吕梁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然而,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延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对吕梁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创新传承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加强文化旅游开发,将吕梁民歌融入旅游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最后,还应加强创新和市场推广,以提升吕梁民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将山西吕梁民歌引入高校课堂,建立“吕梁民歌传承基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新的思路。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吕梁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原慧艳,马苗苗,李肖晋.吕梁弹唱的语言艺术[J].吕梁学院学报,2019(06):14-18.
[2]李岩峰.论山西民歌的发展路径与传承问题——基于“黄河系列”三部作品的比较分析[J].音乐创作,2018(10):142-144.
[3]王娜.浅析山西民歌《交城山》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8(19):122-123.
[4]张晋中.区域民歌的传承及教学思考——以山西民歌为例[J].艺术评鉴,2019(03):106-107.
[5]牛强.从地域文化谈山西民歌的发展[J].音乐创作,2016(11):123-124.
[6]王青,李宝杰.陕北民歌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2(06):66-69.
[7]牛玉冰.提高陕南民歌传承性之教学模式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2015(10):17-18.
[8]连雪梅.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陕甘民歌传承[J].经济研究导刊,2017(1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