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3-12 01:59王振东
河北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风群体农民

□文/王振东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1]。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的乡村农民旧况将会与乡村振兴下的新生事物发生碰撞,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与推进。在此背景下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农民思想水平、增强农民对国家政策的领悟力、有效引导农民提升精神面貌,契合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乡村振兴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必须抓紧、抓实“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要解决农民问题。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解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必然要求。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乡村振兴能否有效落实,社会治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还要看农民的参与程度。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乡村振兴中的当事人。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关乎农民自身利益的福祉,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农村农民主人翁意识,更大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创造性,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开辟农村农业发展新道路。

(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乡村是乡土文化的发源地,是每个中国人的根脉。乡村振兴也对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要求。理论上来讲,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这个软件不能软;实践上,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难点,这个难点要突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世代相传的淳朴乡村文明呈现衰竭之势。思想引领行动,在乡村振兴下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加深农民对乡村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加快乡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守住乡村文化瑰宝,留住乡情乡韵[3]。重拾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农民关系,建设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态农业,构建欣欣向荣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青山绿水之间构建起其乐融融的农村美丽画卷,这才是乡村振兴应有的蓝图。

(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加快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农民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体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能够有效对乡村规划建设建言献策、对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参与配合、对优化乡村公众服务提出合理性要求、对勤劳朴素,互助友爱的乡风文明进行发扬推广。这将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乡村振兴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挑战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使得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性越来越高,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乡村振兴越进行到深化阶段,留下的问题越是棘手。深刻分析当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行针对性地解决。

(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缺失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过程。但是在农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组织较少,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兴致不高,再加之缺乏合理的长效机制的管理与约束,致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

(二)农民群体特殊性限制农民思想解放

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据农民群体的实际状况作出针对的教育方案。从整体来看,农民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政策理解能力低,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对于乡村振兴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农民群体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在政策了解上侧重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分红与补贴。更重要的是,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低,对乡村振兴中推广的各种农业科学技术难以掌握。因此在思想教育活动中,必须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

(三)农村不良社会风气制约农民思想进步

农民群体因为受教育程度低,纯朴憨厚的一般特征,容易被不良文化因素所侵蚀。当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波及农村地区,伴随的一些重利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良好乡风、淳朴民风的乡风建设造成阻碍。

三、乡村振兴下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举措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的思想政治水平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从多方面下手,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提升乡村文明整体风貌。

(一)强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建设

新时代党中央已经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关心和重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者,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中央的最新指示;学习网络媒体技术,拓宽政策学习路径。同时要提升教育素养,对于农民不理解的政策要能够用本土化的方式传递给农民,对于农民滋生的错误思想也要及时规劝。这种在实际工作中总结问题,进行理论创新,进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4],对于引领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一定程度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寻找基于本土,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内容是提升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

一是融入传统乡村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之根[5]。而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根源,是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孕育出的乡村基因,是构成农民群体共有的生存财富。这些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激励着一代代农民艰苦奋斗,耕耘不辍。在乡村振兴推进中,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优秀的乡村文化,将其融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起农民群体的精神共鸣,激发农民群体“拓荒牛”品质,推动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

二是发挥榜样积极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和个体思想的解放,农村也涌现出许多敢闯敢试的先锋人物。农民在岁月之中亲眼见证了这些人的起步到成功,因此这部分群体的发家致富经验在农民心中分量更重。在脱贫攻坚刚刚完成、乡村振兴正在起步的关键阶段,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精神将发挥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要让这些人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用自己的故事来感染周围的人,将先富带动后富党的口号落实到实践中。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在乡村振兴下的创业热情,凝聚起强大的建设力量。

(三)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达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手段之一。要深入农民群体,创新其想要的、能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此促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开展农民座谈大会。随着人民主体地位观念的提升,农民对乡村治理的参与需求也逐渐提升。要创新群众与干部双向交流的教育方式,诚邀村民群体开展农民代表座谈大会,提升农民群体参与感。充分实现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让农民群体能说也敢说,就自身在乡村振兴推进中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疑问都能够畅所欲言。在真切交流中了解群众需求,解答群众疑惑,化解群众误解。

二是借助文化活动载体。文化活动是人民激发生活热情、丰富生活色彩的重要形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借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例如动员群众参与当地特色节日文化活动,重温乡风民俗,发挥优秀文化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等。这种群众的广泛参与的文艺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更能让群众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此促进淳朴乡风建设。

(四)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健全群众自我教育工作体系。

一是完善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在中国农村文化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农村发轫并形成一套扬善惩恶、重视教化,且由全体村民集体遵守的制度文化,在今天演变成为对村民具有一定道德约束和行为规范的村规民约。要完善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良性作用,促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这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彰显,它的内容、执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心声和人民的诉求。因此,村民自发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也可以促进农民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是健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非一蹴而就,而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因此要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乡村振兴中,我们不仅要促进农民群体的物质富裕还要满足精神富裕。要开展定期的村民集体教育方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乡村振兴的内容。要积极开展图书下乡活动,鼓励农民群体学习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切实保障农民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大力开展农村庙会、社火等传统文化活动的举行,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学习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此促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结语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农民的思想工作能不能做好关系到乡村振兴是否能顺利推进。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工作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必须使农民群体和基层干部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做好这一项工作。思想解放带动生产力的解放,思想进步带动乡村振兴的进步。在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农民思想政治建设根基,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猜你喜欢
乡风群体农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乡风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