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彦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其发展与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安定。本文阐述了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立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实际,就后续相关工作的路径优化进行了分析,致力于为今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效的提升以及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0
引言
我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规定进行了修改,并将其作为未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否科学、规范、透明、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其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对人民的服务水平。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从业者应当充分认清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尝试预算管理工作的升级与创新,这是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重要契机,也是推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保证收支管理质量的第一步
所有的财政收支都要列入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账本的范围内,如此便可以提高其对自身财政收支管理的整体水平。而随着事业单位经费预算管理的细致化,其经费在未来的运用也会越来越规范。在目前发展情况下,事业单位必须牢固地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观念,如此便可强化对普通收支的全面管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预算案时对经费进行适当、科学、合理的分配,并在实施中管好支出,力求提高经费利用率。
(二)是避免腐败行为的先决条件
预算管理包括人员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单位基本开支和单位承建工程开支等等。只有对上述开支项目进行清晰界定,才可以防止出现单位人员违法侵占公款等现象,进而遏制贪污现象的产生。故而当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中发生了超支等情况时,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程序对其进行严格处理。只有做好单位经费预算的编制工作,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另外,对单位内的经费预算进行“防腐败监督”还起着一定制约作用,其不仅能对单位内部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监控,还能对单位的经费活动进行全面约束和限制。这种体制安排虽然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单位经费的运用,但对单位经费安全性进行了进一步保障。
(三)是执行决算公开的必要基础
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服务机构,其资金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事业单位的经费运用应该由社会大众来进行监督,这就对其经费预算管理做出了一定的“公开性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经费运用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在年度的单位预算编撰中,单位人员就应当保证其自身经费管理报表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应当高标准地落实与规范,在年底的部门决算中就年初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真实客观的反映。通过上下年度的执行情况对比,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参考。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实际情况而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预算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预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一)预算编制不够合理
首先,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未能充分意识到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与开展的重要作用,这就造成了单位在实施经费运用及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事先计划,进而影响到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次,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方式比较简单,因此有些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经费管理报表时,常常采用“递增式”的方式进行预算。从本质上而言,这种经费管理编制方式不仅不公平,还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等情况。其在预算编制中,仅仅采取“零基与递增”的方式进行编撰,若只按此方法进行编撰工作,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当下工作实时动态进度,更容易出现重复报批、不科学预算指标分解等问题。显然,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预算编制缺乏实用性,会使单位的预算指标逐年增加,但经费出现大量冗余。
(二)预算执行管理不到位
尽管预算管理能够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进行一定“限制”,但仍存在較为普遍的资金使用用途转变等情况。针对资金转变用途这一特殊情况,往往由于相关审批流程监管不到位,管控环节缺失,无法实现闭环。除此之外,预算指标之间的相互挤占以及超额执行、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等情况,也会导致预算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预算绩效评价作为预算执行的“度量衡”标准,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般情况下,当前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围绕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展开,难以对预算的全部项目进行覆盖,即预算绩效评价的覆盖面不全。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管理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内涵缺陷”,且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业绩考核存在着严重的“两张皮”现象。即便如此,单位的经费预算管理仍在体制上缺少应对此现象有力的“排斥”,由于其考核手段比较单一,员工对有关工作内容的基本认识不够清晰,对工作途径和方法也不够熟悉,这便使得企业业绩评估工作的“品质”难以“被保障”。
(四)预算编制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预算编制工作的成效,直接得益于预算编制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当前,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与编制人员业务能力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两者衔接不紧密、融合度不强的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常常在预算编制工作的统筹上,在预算编制人员的安排上顾此失彼。一些单位安排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也有的单位会安排一些业务人员参与到预算编制中。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对于业务领域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对项目进展情况的有效把握,而业务人员则不具备充分的财务知识储备,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相关数据信息难以实现高效共享,这些必然会影响到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预算编制制度在不断地更新替代,但相对应地,预算培训工作呈现出了停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开展与业务培训脱节,限制了预算编制人员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因为对相关政策与工作细则把握的不全、不深、不透,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符合新规范要求的,更难以适应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的预算编制工作。
(五)预算管理缺乏内部监控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应的内部监控机制,故而其针对预算管理的考核工作还较为片面。工作实际中,一些部门的预算编制不符合相关财政法规政策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落实预算指标不够严格等情况。
另外,是对预算执行过程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的控制效果不佳。各类经费使用缺乏规范的划分标准,加上部分人员在执行中随意调整项目内容,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贪腐风气,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预算工作质量。
最后,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也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这便导致问题暴露之后难以及时妥善处置,继而造成了更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三、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发展的建议
为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事业单位应当尝试从以下角度去推动其升级与开展。
(一)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应用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仅包括预算管理工作部门,更包括了部门工作的详细内容以及工作手段,只有一体化系统将其内涵全覆盖,系统的应用才能更专业、更科学。为了确保整合体系内信息资源的统一,实现对预算工作各阶段数据和信息的统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需要以预算项目为基础,以确保各部门在工作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均可按预算项目的方式列入单位经费预算管理资料库。只有对数据进行全面的、统筹的管理和处理,才能有利于后期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和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二)强化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首先,应当系统梳理部门业务及综合信息。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各部门业务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对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收集。通过相邻年度的数据对比、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为编制预算管理方案提供参考。同时要注重对各部门的方案汇总进行统筹协调,重大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还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应广泛采用零基与增量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式,立足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审核项目内容及额度是否合理。
其次,要对财政预案的执行对象类型进行界定,如此方可实行对单位内财政收支的动态监控。第一,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财政部门的具体政策以及中央财政的相关规定,对本单位财政拨款的支付办法进行“相关性调整”。第二,工作人员在编列单位经费预算管理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单位的预算目标和实际用款需要合理地对经费申请方案进行编制。第三,单位的预算管理案在实施期间如有人员变动、单位重大调整、重大项目追加资金等,均需要按规定时限向财政单位进行申报,且财政部门应当对上述现象进行及时的统筹安排。由于预算管理案的制定和实施有较大时效性,因此,单位的经费预算管理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预算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的执行与协调。
(三)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和业绩的整合实质上是对过去“两张皮”预算管理模式的修正和转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则是在此基础上将绩效管理纳入到单位的预算编制流程中。例如,单位将绩效管理的构成因素纳入到全面管理和监督之中,再在编制、审核、执行和调节等各方面促进预算管理工作与业绩管理的有机联系,进而帮助单位建立一个崭新的管理体系,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形成编制目标、监督、评价、结果反馈、反馈应用的运作模式,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综合水平。
(四)全面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加强相关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强化相关人员法治意识,加强其系统操作流程培训,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和业务水平。
其次要切实增强领导层对预算管理开展的重视度,充分认清预算管理工作所蕴含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内涵,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推进事业单位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建设发展。
最后要构建预算编制的协调机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主动与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高效的协调渠道,积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的信息交流与资料汇集。对于还处在生命周期内的项目,应当进行反复审核,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對于已经处于衰退期的项目,应当组织制定相应方案,分析评估持续投入资金的必要性。同时,相关人员可结合工作目标并依据业务部门的保障需求编制预算草案。
(五)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建立相对应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内部控制与绩效评价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及质量进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在预算下达后,主要是结合部门的职责分工,对应相关法规制度,在单位[HJ2.83mm]内部进行逐层逐级的指标细化分解,保证预算追加调整程序的规范与优化。其次,要落实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提升预算执行动态的分析质量,为后续预算项目的编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还需要重点关注专项支出,实施精准控制,确保专款专用,提升项目控制的精细化程度,强化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事业单位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与升级。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自身也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本文立足工作实践,围绕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了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强化预算编制、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等优化路径,以期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全面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孙洁.关于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及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7(23):30-30.
[2]陈会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0(16):2.
[3]张文素.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9):2.
[4]周吉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重点环节分析[J].财经界,2013.
[5]袁建群,丁晓铭.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践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