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Autumn
由深秋入初冬,贵州漫山遍野的植被由绿变黄再到深红色,色彩穿插、层层渐变。列车穿行于山间,像是驶入了一幅立体的油彩画,让人对这丰富的颜色处处流连生爱。这里的冬天不会太冷,大多时候的气温都在零上,然而,云贵高原的山间多湿气,人们偏爱酸辣的风味,利于除湿暖身。那种根植于贵州生活日常的风味,炙热浓烈,就像贵州带给人的视觉色彩一样浓郁,层层叠叠,晕染交融。
贵州的酸辣与地域相近的川渝地区有很大不同。酸分为白酸和红酸,白酸通过淘米水起酸,红酸通过番茄发酵。30 至45 天后,时间的酝酿让人感到它的酸味更有底蕴。贵州的辣同样与众不同,人们凭其智慧勤劳,赋予辣椒别有特色的香气,胡辣椒和糟辣椒就是经典代表。胡辣椒在制作过程中要先炒香,再用石杵把它锤打细碎,这是激发辣椒香气的关键。许多贵州人去川渝地区吃辣吃不惯,就是因为找不到那种打出来香气的辣椒,总感觉少了一缕香辣魂。糟辣椒也一样味道不简单,新鲜辣椒和蒜头、白酒和盐腌制,放在缸里密封上半个月,令其自然发酵,也是经过一番磨砺炼打,辣椒融合着酒香和蒜香,辣得极其富有层次。
贵州人对香气层次的追求也体现在许多食物的制作上。比如:腊肉腌制后要经过一轮烟熏,将肉的咸香中浸染一层烟火与草木灰的味道。又如,肠旺面使用的红汤,灵魂在那一勺红油。红油的熬制很花功夫,第一轮先是要熬出遵义辣椒和花溪辣椒的辣气,第二轮再熬出白芝麻和花椒籽的香麻。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天南海北的人来到贵州旅游和生活,风味柔和的粤菜越发普遍受人们喜欢。于贵州人而言,粤菜虽然少了黔菜的辣,但它能满足本地人对香气层次的追求。在贵阳凯宾斯基大酒店御龙轩中餐厅,既有粤味,也有贵州菜。冬日到来,在黔粤风味的互补融合中,厨师们创作了又一季新味,带给食客云贵高原之上的层层浓香。
厨师每日用黄豆磨浆做成新鲜的嫩豆花,并用贵州的红片糖熬成汁。红糖汁浇在豆花上,一入口,软嫩香甜。
产自海南万宁的东山羊肉厚不肥,适合白灼、盐焗、红焖等多种烹制方法。这道羊腩煲是将羊肉加入香叶、八角、桂皮、姜、柱侯酱及腐乳焖煮,烹制入味时再加金桔,以金桔的酸甜清香解羊肉的油腻。带皮的羊肉煲得软韧相济,汤汁浓郁,金桔的清新气息平衡在其中,多一缕清香。
白菜苔是贵州冬季时令蔬菜,脆嫩多汁,与贵州特色脆哨一起炒,蔬菜吸收了脆哨的香气,也平衡了脆哨的腻感,令整道菜在提升香气的同时也平衡了风味。
贵州本地的农户普遍种白萝卜,萝卜水润清甜,冬天正应季。用鲍汁将萝卜炖煮入味,以黑松露增加香气。
融合了猪大肠、鸡血、脆哨、炸豆腐和芽菜等多种食材的贵州特色面。猪大肠用姜蒜腌制,调味后煮软,与其他食材一同烹制。猪大肠既吸收了多种食材的香气,也将其本身的鲜美溶解于汤中,令面条吸收,鲜美回味。
产自云南的天籽兰花,色泽鲜黄,与3 个月以上的老鸽炖汤,入口温润,风味鲜醇。
桂花鱼切成2 厘米宽的鱼块,用盐和姜蒜腌制后,在沙煲中用红胡椒焗制,将烹制完成时再加入贵州白酒,烧出浓郁的酒香,通过酒精进一步激发鱼肉的香气。
融汇了多种贵州特色食材的一道炒饭,包括烟熏腊肉、脆哨、折耳根、酸菜、红腰豆等等。尤其是糟辣椒的加入提升了整道炒饭的风味,微辣且充满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