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菲德启发式教学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11 17:07姜艳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2期
关键词:鳄鱼经验美术

1 罗恩菲德启发式教学论

关于启发式教学论一直都是教学中热议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存在着坚定的“启发式教学派”。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核心是“以儿童为中心”,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也渗透在其启发式教学论中。他的启发式教学论的观点则认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和表达方式,美术教育只需要教师不停启发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生活情感经验的扩展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的潜力。成人应该接受儿童的绘画表达方式,通过把握和理解儿童的心理变化来引导儿童进行美术活动,协调学生认识自我,并且用各种方法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并非牵动着学生来完成教师审美下的美术作品。如果教师一直妨碍儿童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会让儿童产生挫败感。儿童的需要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改变,教师应该跟着儿童的需要来调整自己[1]。

罗恩菲德作为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不仅推出“以儿童为中心”的进步主义美术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以儿童为中心”美术教育观的践行者。在他对启发式教学论展开实践应用时,也以亲身实践分享了相关教学经验,形成独创的教学特点。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是启发的内容要尽量跟生活有关,必须是儿童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已经认识到的事物。

二是在启发形式上主要是问题式启发,通过询问相关的问题来启发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其受到艺术刺激来进行艺术创作[2]。

三是在这些与生活有关的经验中,着重选取那些能刺激到儿童感官的经验。

四是启发的范围要不断扩充,要尽量多。

2 个案分析

2.1 背景介绍

本研究将采用个案研究法来对罗恩菲德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启发式教学论的应用策略加以论证。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小元,男,年龄4岁,身体健康,在延吉市某幼儿园中班就读,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小程,男,年龄3岁,身体健康,在延吉市某幼儿园小班就读,父亲为公务员,母亲为会计。小琳,女,年龄为3岁,身体健康,父亲为公司企业老板,母亲为教师。小妍,年龄为3岁,身体健康,父母均为教师。研究者从2023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对研究对象定期进行美术活动实施,长期记录研究对象在美术活动(主要以美术课程的形式)中的表现以及对其美术作品进行记录整理、对儿童家长不定期进行访谈沟通。

在美术课程中,通过对罗恩菲德启发式教学观的详细了解和解析,并结合过往教学经验,设置了一系列符合罗恩菲德教学观的美术课程,由研究者独立完成,由延吉市舒文画室提供教学环境,对研究对象的绘画作品进行拍照,对课堂过程进行录像以备解析。

在每次活动时间设置上,由于儿童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为了使儿童全程保持创作的激情,达到在高度热情下自由创作的目的,美术活动时间不宜过长,通常采用20分钟至25分钟即可。

活动主题是一次以《鳄鱼拔牙》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课程,课程形式为统一授课。

2.2 课程过程内容叙述与分析

教师通过刺激儿童个体对动物鳄鱼以及拔牙的相关经验来启发儿童进行美术活动。主要采用的便是问题式启发,在启发中尽量给学生提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提示,幼儿会对切身经历的事情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發生的过程触及或刺激到了他们的感官的事情。

“你们见过鳄鱼吗?”“它长什么样子呢?”(用于引导作用的启发)“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条腿呢?”“它是不是很大?”(进而展开持续的细节启发)这时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纷纷表达出自己的经验。教师通过儿童的回答做出进一步不同的启发。儿童的回应是课堂继续顺利进行的重要流程,如果儿童不愿参与其中、配合教师的流程,则课程将会失去意义。欲使儿童愿意参与其中,这里就体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语言内容上,语音、词汇、语法上是否规范,在教学语言表现形式上,教师发音说话也属于对教师在教学语言上提出的准则。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学语言应丰富多彩,形式多变和直观也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一味陈述式且语气平淡地讲授,那么他的课程将无法俘获幼儿的芳心,我们要知道,一个简单的关注目光转换就能很容易地将幼儿思绪牵动到别处,因此在教学语言运用中,重点性的提高音量、故事性的设问、动作随着语气的充分配合都会成为提高幼儿注意力、掌握课堂节奏的有效方式。接下来,通过充分响应教学语言的要求,也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儿童进而回答:“我只在电视里见到过,我知道那个鳄鱼眼睛是很大的,老师我家里有个鳄鱼玩具,我家也有……”儿童的思维总是不停跳跃,很容易进入到其他话题的讨论里,这时教师选择将话题紧紧围绕在与鳄鱼相关的主题内容里,并且启发尽可能围绕在能引起感官经验上。

“那鳄鱼玩具是什么颜色的(对视觉经验的启发),你们的鳄鱼玩具有什么相同之处?是谁送给你的鳄鱼玩具?你喜欢你的鳄鱼玩具吗?(对情感经验的启发)”诸如此类,最后使每个儿童都清楚自己将要画的内容。“你有过拔牙的经历吗?牙齿是不是硬硬的?他跟石头谁更硬呢?(对触觉经验的启发)……这样的问题要尽可能多,并且伴随着教学全程。通过启发式问题的堆积来让儿童将琐碎的要素联系在一起,最终表现在画面上,通过在课程中儿童的表现情况来看,启发越多,儿童建立内容的因素就越多,最终表现在画面上的内容就越多。通过小元的反映得知,鳄鱼嘴下方以黑笔勾勒的似滴水的形状是鳄鱼拔牙时流的一大滴血,下面还有医生为鳄鱼止血,这样的描绘可能与小元看牙医的经历有关。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毋庸置疑,需要提供给儿童自由的创作空间,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是难以以统一授课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紧紧围绕儿童来展开的教学方式也造成了课堂散漫、教师在教学中吃力疲惫的问题,然而我们依然有应对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采用非强制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制约这种困境。例如,在本次课堂上,小程非常喜欢美术创作,但是他的创作脱离了教学主题,由于小程平日里对恐龙的喜爱,他只想在纸上画恐龙,而这时如果教师强制性命令他必须画今天的主题内容——鳄鱼,必定会引起该学生的抵触心理,对美术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教师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夸奖别的同学画的鳄鱼来刺激小程对鳄鱼的认同感。“快看呐!小元画了蓝色的鳄鱼,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蓝色的鳄鱼!”“小琳的鳄鱼画了好多斑点啊!”“小妍画了一个头朝下的鳄鱼,好有意思呀!”儿童并不一定会遵守教师规定的行为做事,但是他会很容易与同学之间产生对比的心理,因此当一个儿童不愿遵守课堂规则时,那么在其他同学身上下功夫将会在该“问题儿童”身上得到一个积极的反馈。事实证明,当小程意识到,其他同学都画了鳄鱼,心中不免引发了自己的追随感,开始绘制鳄鱼主题。这就是受隐形的教学环境影响的原因。

此外还有让幼儿自由创作而忽视美感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无法向幼儿讲授构图色彩等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有必要对儿童的画面进行干预来达到美感的要求。例如在这次课程中,教师采用了鳄鱼在中间这样统一的构图方式来防止幼儿过于随性乱画,在保证相对美感后其他可以任由儿童自由创作。针对性格开朗活泼、创作激情的小琳和小程的作品,适度的干预画面可以使创作洒脱的学生不受能力限制自由地投入到创作中,这样他们也不会因凌乱和没有美感的画面而产生挫败感。

实际上,儿童是很难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的,即使再感兴趣的事情也不会使儿童自发集中注意力。因此如何激发儿童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重难点。首先,教学时间不宜过长,定位在20至30分钟。既要做到满足以儿童为中心准则下儿童自由创作的要求,也要保证课程系统性,使教学主题任务顺利完成。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采用了由统一授课,再到逐个指导,再统一授课,最后逐个指导的基本形式来完成本次美术课。教师先引出主题,即鳄鱼拔牙,随后开始统一的启发提问,而由于每个个体的经验不同,得到的会是儿童不同的回答,这个时候需要整合儿童的问题,提出下一个细节问题。当经验差别越来越大,已经不宜或者无法再去整合问题,这时就来到了第一个逐个指导的环节。老师这时下场到每个儿童身边,把握每个儿童不同的丰富、有弹性的经验,尽可能地为儿童添加素材,展开思維。而随着儿童思维的展开,必定会出现与本次课题并不相关的素材,甚至会出现关注其他同学画面,开始与其他同学打闹等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小元和小程两位活泼好动的男孩则是产生这种问题的关键人物,这时便又进入了统一授课的环节。这一环节的作用是提醒儿童课堂的纪律性,使儿童明确自己的课堂任务,强化课程的主题,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主题上来。整合儿童的画面,继续统一启发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经验“同学们是都画了鳄鱼了吗?”“是否画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是否画出了拔牙的过程?”“你是用的什么工具拔牙的呢?”如此,小元和小程便会检查自己的画面是否含有上述因素,通过不停地与教师沟通,又会形成新的想法,从而再次进入到逐个指导的环节。课堂过程中这种授课形式转化可一直重复下去,直至儿童画面丰富起来。

前期我们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铅笔、黑色勾线笔、马克笔这种比较能够准确描绘轮廓的材料来满足儿童对鳄鱼形象的刻画需求。幼儿很容易便因为枯燥乏味的重复刻画失去兴趣,若想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尽量满足儿童求变的心理,通常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在材料的转变上,这是维持儿童兴趣的一个技巧。在此次案例中,长时间的使用铅笔已经让小元失去了兴趣,经常使用一种笔总是很乏味的。这时给他一支黑色勾线笔会使他添加新的兴趣,随后色彩颜料的使用也会再次满足他求变的心理。在用色上,儿童则根据自己对鳄鱼的认知涂上相应的颜色,本节课中发现,儿童只会对主题鳄鱼以及其他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上色,这种对上色的选择满足了罗恩菲德提出的观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运用只会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进行上色,上色区域的选择体现着儿童的情感倾向。

3 结语

教师通过课程过程观察学生反应与课程结果分析,罗恩菲德的启发式教学论在对幼儿授课上十分有用,对儿童创造力的激发产生相对积极的效果。其中,隐形教学环境的氛围烘托、材料的有效运用、教师语言上语调的丰富表达以及在启发时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启发内容均对启发式教学论的有效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值得参考的罗恩菲德启发式教学论的应用策略。

在当下美术教育形式化盛行的环境下,罗恩菲德启发式教学论或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转变的指引性理论,但罗恩菲德思想自身仍有缺陷,马菁汝在博士论文中总结了罗恩菲德所受到的主要质疑,但对罗恩菲德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时仍然持肯定的态度。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中,扬长补短、集思广益,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发展出适应实际需要的美术教学方法。

引用

[1]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5-7.

[2] 马菁汝.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姜艳(1999—),女,吉林四平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鳄鱼经验美术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鳄鱼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