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升级

2023-03-11 14:07:27王鹏
视听 2023年8期

◎王鹏

“新媒体”已经不是新鲜的名词,论历史,早在1967年,其就已经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论概念,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凡是具有媒体属性的内容提供者,都开始求新求变。时至今日,新媒体的概念基本围绕着互联网而展开。身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特别是新闻广播如何能跟上“新”的潮流,吸引更多受众,同时还能占据网络流量的一席之地?本文从笔者所在的平台和节目出发展开讨论。

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的播出频率为FM106.9,作为省会城市台,其既有一定的覆盖局限性,又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新闻播报必不可少,播音员必须字正腔圆,内容以宣传政府政策为主,以国内、国际新闻为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上下班听众提供尽知天下事的机会。但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单纯播报四平八稳的新闻内容已不太能满足如今听众,特别是35~55岁听众的需求,而这部分听众却是最需要获知新闻的群体之一。所以,如何将新闻广播做到快传播、易听懂、更亲近,进一步完成内容升级,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一、内容更快传播

根据CSM媒介研究,在2021年17个收听率连续调查城市所覆盖的325 个频率中,新闻综合类频率有89个,占所有频率的27.4%,是频率数量最多的一类专业性广播频率。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新闻综合类频率以29.3%的份额稳居各类专业频率首位,较前一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凸显出其较强的竞争实力。这是后疫情时代凸显出来的新闻广播的优势。如何做到快传播,成为广播节目在新媒体竞争之下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时政新闻的快速播报

作为新闻广播最为重要的传播内容,国家政策类新闻最需要快速传达到听众耳中。目前,新闻广播信息的来源,除了记者采访各政府部门外,更多的是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提供的稿件。广播媒体在传达政策的同时,可以有观点独到和细致周全的解读,帮助听众了解政策内容,以及政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广播节目出发,由于是听觉优先,必须将解读切分,使观点更清晰,最好能几句话说明白,也就是常说的“敲黑板、划重点”。所以,时政新闻快速播报的第一层含义不仅包含“播”,而且包含“评”。另外,要达到“快”的效果,则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比如借助短视频平台、音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流量媒体及时传达,并将内容长度控制在1分钟以内。如果观点太多,可以将音视频切分成几个片段分批发送,帮助听众厘清内容的关键所在。

(二)突发新闻及应急事件的快速传播

广播的优势在于伴随性和及时性,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2021 年对广播市场的调查分析中更体现出这一特点。调查显示,家中仍然是新闻综合类频率的重要收听场所,到达率达67.4%。居家收听时,听众更需要足不出户知天下。这就要求新闻广播必须通过及时性强的新媒体找到新闻来源,并及时发布。从车载广播收听份额来看,2021年新闻广播虽然略低于交通类和音乐类广播频率,以20.5%的市场份额列位第三,但较2020 年提升了1.8 个百分点。新媒体时代,播报应急突发事件是广播媒体的优势。在近几年疫情、地震等突发灾害增多的情况下,新闻广播进行应急事件传播,做出必要提醒,是内容升级的重要方向。广播电台可在日常节目中开辟常设板块,并与相关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在无突发事件时播报应急处理知识,在有突发事件时及时传达信息,进一步提升新闻广播的公信力和服务力。

二、节目更易听懂

(一)播报易听懂

在所有广播主持人类型中,新闻类是对主持人语言、声音要求最高的类型。随着早前私家车时代及如今5G 时代的到来,听众的收听场所随时在发生变化。就像前文所说,车上收听新闻广播的人群在增加。驾驶途中,司机很难集中精力听懂冗长的播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稿件编排上尽量以简单化的方式处理,特别是新闻提要,一句话说清新闻事件,让听众迅速理解。赛立信媒介研究在2021年对全国进行的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生活习惯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因疫情“禁行”之故,车载广播收听量与2019 年同期相比下滑48.4%,但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点击量则上升了26.2%。基于这个发展特点,针对网络收听群体,广播节目就更要简化新闻内容。根据网络收听的黄金法则,音视频产品的前30 秒内容至关重要。要在短时间内抓住收听用户而不使之换台,就需要播报易听懂的新闻提要。下文以2022 年10 月12 日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的《新闻E直播》为例。

本市提要

和燕路过江通道全线贯通将在年内建成通车

南京三季度二手房成交22459套环比两连涨

国内提要

商务部数据显示:前八个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银保监会表示:将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继续完善监管制度

国际提要

俄联邦安全局表示:乌军事情报局局长系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主谋其中8人被拘

英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将于明年5 月6 号举行

不到百字的提要,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清晰了解新闻内容。民生新闻如《和燕路过江通道全线贯通》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和传播性,易于受众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所以,要使新媒体时代下的播报易听懂,通常可以采取新闻提要的方式。

(二)评论易听懂

新闻评论是新闻广播节目里不可或缺的内容,既能彰显新闻广播的权威性,又能突出评论员个人的专业形象。但是,如果评论内容过于冗长或引经据典过多,往往会让听众无所适从,最终换台。要在新媒体时代使评论入脑入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以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的评论节目《马青时间》为例,其虽然在早高峰的《新闻早知道》节目中有15分钟的单元时长,但由马青独立完成的评论部分通常只有5分钟左右。《马青时间》在内容上进行了相对固定的划分,前段为事实陈述,中段为个人观点,结尾为总结反思。最为重要的个人观点部分通常由一句话概括。这样的评论内容更容易被受众记住,同时也更适合传播。同时,结合上文所提的收听渠道也能发现,网络传播音频产品已成为常态。这种短小精悍的评论类节目更适合在网上传播。

除了专门的评论类节目外,新闻广播中还有“一句话评论”这种泛娱乐化的节目。以笔者主持的《网络热点一周集萃》为例,一档20分钟左右的节目通常会播报4~5条新闻,每条新闻结尾会以一句相对诙谐、轻松的评论收尾。如2022 年8 月27 日的节目中聊到了“有位女孩找了月薪1600元的工作,却满心欢喜地发视频,火上热搜”的新闻,结尾处的一句话评论是:“评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去想,她是不是根本没在乎过拿多少?毕竟我们现在不知道孩子他爸的月薪啊!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可见,新闻可以有效拉近广播节目与听众的距离,博得听众共鸣。

(三)编排易听懂

移动端的新闻具有板块化明显、延伸性强的特点。新闻广播节目有必要以此方式编排。笔者编辑、主持的《新闻全接触》节目,一是以话题为中心编排。以2022年9月21日的节目为例,当期节目话题是“你最不想忘记的人是谁”,而由此主题编排的新闻是“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因为当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由话题切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听众的参与性,同时又能将新闻融入话题中。二是以内容为中心编排。如果说新闻内容是“珍珠”,那么精心的编排就是一条线,可以将这些“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以2022年8月24日节目为例,有一组新闻的内容主题是“鳄雀鳝”。笔者先通过河南汝州抽干湖水抓鳄雀鳝的最新消息为引子,串起全国各地鳄雀鳝出没的消息,最后回到有关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介绍,相对完整地组合了新闻。整组新闻时长只有六七分钟,每条新闻时长只有一两分钟,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此类新闻在相对细致的编排中完成新闻广播节目的内容升级。

三、形象更加亲近

新闻广播的主持人更趋向于播音。为了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样的播音形象需要完成一次适应性升级。即便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康辉、刚强也都已经走进综艺节目,树立其独具特色的鲜明形象,变相地让受众走近他们。那么,靠声音吸引受众的新闻广播主持人该怎么办呢?笔者仅以收听率最高的早晚高峰时期的广播节目为例,总结以下两点思考。

(一)改变从早高峰开始

以南京新闻综合广播为例,7时到7时30分的《南京新闻》以本市时政新闻为主,要求主持人播报语态平稳、状态严肃。而在7时30分到9时的早高峰新闻节目《新闻早知道》中,主持人语态更偏重生活化,男女对播可以增加一定的对话感。但这样的主持人设改进得还不够彻底。笔者观察了广播事业发展相对完善的浙江广播之后发现,虽然其在时间安排上与南京新闻综合广播类似,但在主持人的表达上有很大差别。如浙江之声,早7时到8时的《浙广早新闻》与南京台的《南京新闻》使用了相同的严肃而严谨的播报方式。但从8时开始,浙江之声主持人的风格有了很大转变。8时到9时的《方雨大搜索》更贴近民生,社会新闻居多,主持人似邻家大哥娓娓道来。很难想象,一个省级新闻广播电台在早高峰时段会以这样接地气的主持风格作为主导。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CMS 调查报告显示,以在家收听为主形成的波峰多在07:00~07:30出现,所以严肃严谨的资讯播报更多地出现在这个时段。目前,该时段全国收听率靠前的节目均来自新闻广播,如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AM882/FM88.2的《新闻882》、济南新闻综合广播FM105.8/AM1053的《新闻六十分》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FM93.4/AM990的《990早新闻》等。

以车载收听为主的波峰主要集中在08:00~09:30时段,所以新闻主播转变形象,主动争取移动收听人群。从CSM 媒介研究全年连续调查的17 个城市收听率数据,以及对2021 年传统广播收听市场所做的简要分析中可知,车上收听率以25~54岁的中青年听众、中高学历听众为主,高收入听众车上收听率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听众。

(二)“彻底放飞”的晚高峰

和早高峰的紧张及追求资讯量不一样,晚高峰广播节目主持人更从容、更淡定,节目内容也更具有趣味性。以南京新闻广播的《新闻E直播》为例,主持人王馨不仅具有松弛而温婉的嗓音,同时还有一定的评论能力,在晚高峰节目中,既能和听众拉近距离,又能与他们保持一定的间隔。但所谓的“彻底放飞”,并不能“飞”得离谱。所以大多数晚高峰新闻节目采取“脱口秀”的方式“放飞”。早在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开播的晚高峰节目《海阳现场秀》,即以此种脱口秀评述新闻的方式受到听众欢迎,并为自己赢得了金话筒奖。

如今,这样的节目并没有随着新媒体到来而被淘汰,反而扩大了市场。如浙江之声、西湖之声等较受欢迎的广播媒体,在晚高峰时基本都以脱口秀式新闻为主。浙江之声的《领先一路晚高峰》中,主持人崔麒通常在1 个小时内说5~6 条热点新闻,同时伴有他的思考评论,兼具幽默和深度。《领先一路晚高峰》按碎片化节目处理,其中的每一条新闻相对独立,让听众在短时间内听到相对完整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所提到的新闻脱口秀节目绝不是完全为了娱乐化或标新立异而展开的。它仍然以新闻为主体,以传播为责任,适时地用独具个性的主持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既能帮助主持人更好地树立形象,也能形成相对固定的听众群。对于广播节目主持人来说,这些特点尤为重要。

四、结语

根据赛立信媒介有限公司在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盘点中的分析,后疫情时代,新闻广播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有所提升,市场份额突破27%,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未来,新闻广播要想完成内容升级,应对新媒体冲击,更需要把握内容为王的理念。针对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立体呈现、疫情后响应经济提振的直播带货以及围绕假日经济、区域经济领域重大事件而展开的大型专题报道、系列报道等,均可以凭借高品质的内容生产而赢得听众及在线用户群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只有打通线上线下,探寻用户资源整合,才能开拓变现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