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达
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念就是市级媒体的方向盘,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市级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级媒体是基层媒体,虽然在渠道覆盖、资源条件等方面落后于国家级媒体和省级媒体,但其优势在于贴近民生,接地气。只要能真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服务本土受众,市级媒体就能在媒介竞争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是历史和实践共同的产物,凸显出创新性和继承性特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人民至上”。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2020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经验。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提出“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是“六个坚持”中的第一个。习近平总书记还以《坚持人民至上》为题,在2022 年第20 期《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从“人民至上”提出的相关背景可以看出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现实需要的关切。
如何理解“人民至上”?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诠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是新时代发展之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实践之需。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人民至上”的媒体思想观念一方面要求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另一方面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市级媒体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理念与价值追求,不仅要团结人民、成风化人,而且要凝心聚力,为民谋福,并最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关键在于落实好“以民为本”的创作导向和舆论导向,同时这也是做好党的媒体舆论工作的方法论。
落实到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媒体工作者应做到“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新闻采编与作品创作的灵感“来自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于“为了人民”,要推出优质的新闻报道和文化作品“造福人民”。笔者参与创办的《民生820》栏目是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的王牌栏目,是当地最受老百姓喜爱和支持的一档电视新闻节目。该栏目以“真情为百姓”为宗旨,将报道焦点对准关系人民生计的问题,全面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为群众提供贴心实在的服务,高度契合了“人民至上”的理念。自2007年开播以来,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连续15年收视率在梅州地区排名第一。“有事找820”是梅州百姓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在梅州市民心目中,“820”成了类似110、120 一样的“求助符号”。“人民至上”理念的践行成就了《民生820》的好口碑和品牌基础,拓展了栏目的生存空间。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一档市级媒体的民生节目能够成为“长寿节目”,实现收视长虹,实属不易。
关于“人民至上”的理念,从“树立”到“坚持”,其背后体现的是对媒体工作者的更高要求。以下结合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民生820》栏目分析市级媒体如何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新时代的媒体工作应当守正创新,应当以“人民至上”的理念为指引,既要转作风,又要改文风,积极开创媒体宣传工作新局面。
首先,应当服务大局,将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将守正作为创新的基础。所谓守正,就是要守党管媒体之正,守服务大局之正,守媒体导向之正。市级媒体报道的内容、宣传的范围等均应当有大局观,体现服务大局之要求。从2020年4月开始,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局,《民生820》栏目开展了“美丽乡村行”大型系列报道,走访了梅州50 个乡镇。记者深入农村一线,挖掘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产业等丰富资源,通过细腻的镜头展示新农村的美,引燃了一波“乡村游”的热潮。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民生820》栏目策划推出了“我的家乡这十年”系列报道,讲好民生故事,以融媒体节目的方式呈现,打通《民生820》电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通过航拍、H5、短视频、海报等全媒体方式进行推送,给电视端的观众和新媒体端的受众一个全新的节目体验。节目不但受到受众的欢迎,还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其次,创新内容以及表达形式,讲好群众的故事。应当以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为引领,既强化政治站位,保证新闻报道的引领性,也要接地气,保持新闻内容的服务性,坚决避免居高临下的问题出现。要增强媒体亲和力,不必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是要强调实效性。内容创新就是要求内容为王,在保证内容品质的基础上,对表达形式进行创新改进,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采用可视化方式呈现和智能化技术推送,从而使媒体作品更加生动和清新,以取得直抵人心的效果。
最后,要实现服务方式方法的创新,正确处理好“引领”与“满足”的关系。媒体践行以民为本,既要发挥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又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这不仅是媒体的本职工作,而且是市级媒体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民生820》栏目在为民服务方面大胆创新,例如栏目连续多年开展“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等活动,共发动热心观众和爱心企业扶贫济困捐资超过6000万元,帮助了一大批困难学生。又如,栏目于2015年成立了梅州市首支媒体志愿服务组织——《民生820》志愿服务队,吸引了700多名市民参加,开展了近2000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成为当地志愿服务的一支中坚力量。这些创新活动不但极大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也让市民暖心。
“人民至上”服务理念的贯彻,重在两个方面工作的落实,即“三贴近”“走转改”,用有思想温度的作品去感染群众。要把握好舆论宣传和监督的关系,让媒体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干群关系处理工作中的润滑剂。事实上,媒体的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二者相得益彰,旨在激发社会向善、向上的精神。
第一,转作风与改文风同步进行,杜绝官本位式的媒体文章。从实践来看,目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官样”作品仍常见诸媒体,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考验着市级媒体工作者。必须从转作风与改文风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对照材料写稿子、关在家里写文章的做法。为真实反映百姓心声,《民生820》栏目记者开展了大量的暗访来听民声、解民意。《村民办事难村里盖个证明章六旬老人团团转》《作风治理曝光台汽车驾考暗访调查》等一系列好作品就是记者深入一线,以群众身份亲身体验而播发的。这些来源于群众的作品因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感受,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获得“广东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优秀新闻作品”荣誉。
第二,防止媒体监督边缘化。媒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导向性上,一方面要明确应该弘扬和批评什么,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态度。媒体监督应当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为民说话、为民办事,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频共振。在实践中,因为部分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被弱化以及边缘化的不良倾向,有的媒体甚至秉持“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思想,在面对广大群众的诉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仅对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或者个案做文章,严重背离了应当秉持的理念——人民至上。这种思想作风导向最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其他媒体“先声夺人”的现象并非鲜见,不利于主流媒体的权威树立和社会公信力维护。为深化舆论监督,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民生820》与梅州市纪委监委、梅州市人民检察院建立沟通工作机制,将一些群众的诉求直接转达到相关部门,推动解决,成功走出了一条运用法律纪律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双管齐下”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子。如今,每天有100 位以上的观众向《民生820》反映问题,这些问题经报道后解决率达99%以上,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第三,市级媒体的内容生产应避免低俗化,更不能冷漠化,重点在于传达社会的正能量以及真善美。市级媒体的作品如何才能“动人心”,如何才能顺民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新闻为代表的媒体影响力主要来自对道义和正义的守望,来自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来自对生命最淳朴的敬畏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关怀。自2012 年起,梅州市广播电视台《民生820》以栏目名义设立“民生820正气奖”,由爱心企业出奖金,专门奖励当地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正能量人物,以此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十年来,栏目共颁发“正气奖”近400个,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抚慰人心的正能量故事,唤醒和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美好与善意,让“好人有好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观众心中,带动社会更多人一起向善而行,让主流媒体社会公信力得到维护和提升。另外,《民生820》栏目在每年的春节前都会推出品牌活动“助残疾人、贫困户梦想成真”,这是当地春节前的一个极受关注的“送温暖”活动。到目前为止,栏目组联合爱心人士,已帮助500 多户弱势群体“圆梦”。这些暖人心的活动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用有温度的行动和作品传递温暖和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了党媒的亲和力、凝聚力。
进入新媒体时代,很多市级媒体集体出现了“本领恐慌”现象。广大媒体工作人员应深入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做党政传播者,做时代发展的记录者,做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也要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融媒体时代,为落实“人民至上”理念,地市级主流媒体要进一步提升政治修养。
一是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工作人员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更加全面和深刻地把握“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刻理解媒体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真正融入工作中,推动各项业务真正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够以更加亲和并充满感染力的话语方式进行播报和言说。
二是秉持人文理念,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作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媒体舆论传播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动人,尊重普通个体,观照人的需要和发展。如果媒体报道缺乏“人情味”,对百姓没有感情可言,则违背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根本要求。
三是解决好“融”的问题,杜绝“本领恐慌”现象。目前来看,为数不少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不感兴趣,他们获取信息或资讯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体。为此,主流媒体应当正视这一客观事实,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新媒体平台建设和新媒体人才培养,让广大媒体工作者成为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的行家里手,尽快掌握媒体舆论竞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避免被边缘化。《民生820》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手段,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等,扩大社会传播面和影响力。其中,《民生820》微信公众号因信息时效快、内容新、贴近老百姓而迅速受到观众读者的喜爱,连续多年站稳由“新榜”推出的“中国微信500 强”榜单,成为梅州当地总阅读量、综合影响力第一的公众号。
新传播形势要求市级媒体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和本领,不断提升自我、修炼自我、完善自我。针对当前存在的客观问题,市级媒体应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尽快占领网络舆论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