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於迪,丘晖饶,张琳颖,王永安,朱懋冠,黄文娟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体系文件中规定实验室需有质控程序与质控规划,以监控测试与校准结果的实效性。在质控数据超过预先确定的质量评估依据时,需使用有规划的措施来改善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质量控制不仅可有效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反映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促进实验室提高对检测质量控制的认识和结果评价工作[1-2]。
质控图是监视和分析检测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3]。1924 年,美国休哈特[4]首次用质控图实现了工艺管理,不但可以直接管理生产过程,还能保证生产质量,从而达到以预防问题为主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针对均值-标准差质控图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偏离,若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失效,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利用均值-标准差质控图对检测结果进行有效地监控,以及如何排除影响质控图的因素,均是实验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质控图是假设测试分析在可控制状态时,总体分析结果的质量特性是正态分布N(µs2),它的图形是来自于正态分布的曲线图。按照质控图的理论,正态分布概率见表1。
表1 正态分布概率分布表
由正态分布性质以及小概率原理[5]可知,当一个质量指标值与真实值的偏差:
(1)在±3 s内, 若只有正态的偶然变差,为“控制中”的值;如果在控制线之外,出现超过正态或偶然变差的因素,称之为“限制外”的值。
(2)在±3 s外,出现的概率为0.27%。
(3)测量值在µ-3 s与µ+3 s之间,概率为0.1%。
因此在质控图中,测定数值超出µ±3 s 范围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出现,测定数值就会被判为异常。
±3 s 原理确定的质控图控制界限,被视为是最经济合理方式,一般使用此方式,按照统计原理来绘制常规质控图[6]。
选择在日常检测中积累了数据的样品,确定测量系统处于稳定或统计控制状态,将该样品进行至少20次重复测定,且每次测定的结果均满足规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确保数据对绘制出来的控制图的判断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对样品中测试20个以上的数据展开分析,并按以下公式算出平均数、标准偏差s、平均极差等来确定控制图的统计量形式。
(1)总均值:Xˉ =(X1-X2)/2,X˭ = ∑Xˉ/n,X1和X2均为平行分析样品的测定值。
根据GB/T 17989.2—2020《控制图 第2 部分:常规控制图》[7]表1“计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计算公式”求得控制上限值UCL和控制下限值LCL,式中A2,A3,B3,B4,D3,D4是控制图系数,可由控制图系数表查得,计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表2 计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计算公式
以测定序号为横坐标,以质量特性值为纵坐标,中心线、±2 s 上下警戒限、±3 s 上下控制限,分别绘点制作控制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质控图结构
通过数据节点是否处于上、下控制线之间以及数据节点的排列状况,来评估检测过程的控制状态[8]。测定结果的预期值为中心线;±3 s 为控制限域,限内表示可接受域;±2 s 超过此区域,即应受到注意的警告限域;±1 s 是核查检测数据质量的辅助指标域。
质控图的判稳准则:(1)点全部在界限内;(2)界限内的点无排列缺陷。
质控图的判异准则:(1)点出界;(2)界内点排列不随机。
判异标准:GB/T 17989.2—2020《控制图 第2部分:常规控制图》附录A[7],其中提到了8种典型的波动异常图形(1 个点落在A 区以外、连续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连续14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侧的C区内、连续8 点落在中心线两侧且无一在C 区内),分别如图2(a)~(h)所示。
图2 8种异常质控图
质控图用于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效果,在进行试样测定之前,可以先对质控样品进行测定,在计算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极差以及标准偏差后,再在控制图上画点,可以直观地反映实验室分析工作的质量[7-12]。
(1)若测量值位于中心线附近及上警告线或者下警告线的范围内,则表明检测过程受控,分析数据可信;
(2)若测量值超过上、下警告线范围,但在上、下控制界限之间的范围内,则表明分析质量较差,检测过程可能出现失控情况,需对检测过程做初步核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若测量值落于上、下的控制线以外,即表明测定过程不受控,检测数据不能采用,应立即核查检测过程,找出失控因素,并加以修正[7]。
以某水泥公司送检的齿轮油作为控制样品,按GB/T 7304方法测定酸值含量,检测设备为“奥秘一代酸值测定仪”,不同人测定的同一个样本中,共采集25 个子组,子组数量为5。每个子组为一个人员的测量值,分析数据见表2。以测定序号为横坐标,以平均测量值为纵坐标,描绘均值-标准差质控图。
表2 控制样测试数据
中 心 线CL=sˉ = 0.021;上 控 制 限UCL=B4sˉ =0.0439(B4=2.089);下控制限LCL=B3sˉ = 0(B3= 0)。系数B3、B4均根据GB/T 17989.2—2020中“计量控制图控制限的因子”表查得,绘制的标准差质控图如图3所示。
图3 标准差质控图
中心线CL=X˭=0.697;上控制限UCL=X˭ +A3sˉ =0.727(A3=1.427);下控制限LCL=X˭-A3sˉ = 0.667。系数A3根据GB/T 17989.2—2020 中“计量控制图控制限的因子”表查得,绘制的均值质控图如图4所示。
图4 均值质控图
依据控制图的判稳原则与判异原则,图3和图4满足判稳原则,为连续25 个点,边界外点数为0;同时不属于8种判异质控图中的任意一种。此质控图表明测量系统处于统计的受控状态。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两图联合可以监控检测过程是否受控,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质控图可以监控和评估实验室是否具有可靠的检测能力,数据点位于上限值以上位置或下限值以下位置,都表明该结果在质控图中呈现异常状况;超出上、下控制限,说明测定过程失去控制,分析结果不可采用,需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纠正,然后再重新测定前后批次的样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质控图是由检测数据点绘制而成的,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检测数据的异常不但会影响质控图的判定,还会影响实验室检测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应针对检测活动相关人、机、料、法、环等因素逐项分析,找出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并进行纠正[13-16]。
(1)依据质控图的控制限及时发现数据的异常趋势,可以对实验室能力起到有效的监控,以及直观分析和评估是由偶然因素或者系统原因所引起的质量波动,以便指导操作者做出正确判定,必要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质控图的类型有很多,子组样本量大于10以上的,利用电子设备来计算过程的控制限时,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不但能准确的监控实验室能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3)确保质控图的可控制状态,必须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实验室检测活动中人员培训、仪器核查校准、方法标准学习、环境条件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4)质控过程需要有重复性这样的统计规律,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过程目前不好应用在控制图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