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婷
在孩子的成长中会有风雨,年幼的孩子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只有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让每一朵花都在爱的阳光下美丽绽放。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都会起到深远的影响,因为幸福的童年能抚慰人一生的伤口,不幸的童年则会成为人一生中永远的伤疤与隐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发现很多父母存在重视孩子的物质需要而忽视孩子精神需求的问题。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孩子形成健康和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孩子早期的心理健康对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重视,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带来深远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对什么都不了解,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忽略了孩子在家庭中的感受,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孩子年龄虽小,但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心情好坏,孩子都能敏感地发现,家里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孩子的心情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幼儿园中班的玲玲(化名)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每次只要有小朋友大声说话,她都会下意识地堵住耳朵,整个人缩成一团。不仅如此,玲玲在集体活动中总是“小心翼翼”,她总是玩着玩着就停下来,一脸担心地问周围的小朋友:“我有没有让你不开心?”玲玲缺乏安全感的行为让很多小朋友感到不解,其“奇怪”行为也让她在幼儿园中备受冷落与孤立。为了找到玲玲敏感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玲玲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家访。玲玲奶奶的一番话让我明白了玲玲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原来,玲玲的父母都是急脾气的人,他们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吵大闹,甚至摔东西拍桌子,每一次父母吵架时,玲玲都会捂着耳朵躲在桌子底下默默地哭泣。
玲玲敏感的性格是父母造成的,她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中,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了察言观色,每天都因为担心父母吵架而提心吊胆。试问,这样的家庭氛围怎么能养育出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又怎么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呢?想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生活琐碎,夫妻双方产生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然而做父母的不应该将这种“针锋相对”的争吵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应该让争吵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心情。
争吵发生时,很多父母都会选择避开孩子,然而敏感的孩子总是能捕捉到蛛丝马迹,在心中生出许多猜测,甚至因此茶不思饭不想。正确的做法是,当父母双方有了矛盾,一定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双方切忌在孩子面前歇斯底里、大声喊叫,而应当尽量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当冲突发生时,父母要对孩子坦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在一些事情上意见不一,在生活中两个人有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事情。”以此让孩子放松心态,接受父母的矛盾。同时,当矛盾解决时,父母应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孩子看到父母恩爱如初,不仅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了,还会明白吵架都是暂时的,矛盾是会解决的,以此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另外,父母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论爸爸与妈妈发生怎样的矛盾,我们都是爱你的,爱不会因为我们之间的矛盾发生一分一毫的变化。”有些家长,特别是父亲会觉得在孩子面前直截了当地表达“爱”,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其实这样做是在给孩子“爱”的保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因此不会在父母下一次发生矛盾时那么担惊受怕。
孩子的感受和成人的感受一样重要,幼儿对爱的敏感程度甚至远高于成年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在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让他们在惊奇的同时又有一些惶恐与害怕,于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更依赖父母,更需要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阶段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很容易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利影响。
奇奇(化名)今年刚上幼儿园大班,小小年纪的他却是一个“冷酷”的小朋友。奇奇在幼儿园里独来独往没有朋友,他甚至说:“我讨厌我的妈妈。”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讨厌自己的妈妈呢?原来,奇奇的妈妈是一个“工作狂”,由于工作忙,她经常去外地出差,很多时候,奇奇刚见到妈妈还不到一周,妈妈又要走了。妈妈“工作狂”的特性让奇奇在成长中受了很多“委屈”:说好了要和奇奇一起过生日,可奇奇等到睡着了,妈妈也没有出现;哄奇奇睡觉时明明答应不走了,可等奇奇第二天早晨醒来,妈妈又“消失”了。为了不让奇奇哭闹,妈妈总是编造各种理由,有一次她说要去买玩具,可奇奇等到天都黑了,妈妈都没有回来,于是奇奇知道妈妈又走了。时间一长,奇奇再也不相信妈妈的任何承诺,性格也变得“孤僻”起来。
妈妈的谎言对奇奇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其实,成长的孩子能看懂的事越来越多,当他们的感受不被重视,父母屡屡不遵守承诺时,他们会认为“爱不再存在了”。在成长中缺乏爱,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或封闭自我,对所有人都缺乏信任,甚至认为所有人都是“坏人”。作为父母,应当重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在意、被重视的。
另外,家长要遵守和孩子的每一个约定,不欺骗孩子,不忽视孩子。家长可以向孩子多表达爱,让孩子确信父母永远爱自己。同时,孩子的成长不应缺少父母的陪伴,切莫让工作霸占了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童年时光。
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容易走入误区或比较极端,不是对孩子过度溺爱,就是对孩子过于严厉,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过度溺爱,容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养成自私、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性,而过于严厉又容易导致孩子冷漠、自卑,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爱孩子这件事上,父母可以遵循“中庸之道”,宽严并行。
在关爱孩子时,家长一定要有分寸,要“藏起一半爱”,让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又不至于被这种爱“冲昏头脑”。同时,当孩子对家长提出请求时,家长切忌对孩子言听计从,而应当应允孩子合理的请求,拒绝不合理的请求。当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大哭大闹时,家长不应当妥协,而应当坚守底线,让孩子知道无理哭闹是没有用的。
在管教孩子时,家长一定要理智。孩子年龄小,家长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衡量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同时要给孩子一定容错的空间,可以略施小惩,不可动辄打骂。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听孩子的解释就直接惩罚,否则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疏离感,甚至心生怨念。
在孩子的成长中会有风雨,年幼的孩子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只有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让每一朵花都在爱的阳光下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