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性研究

2023-03-11 05:38王钰岚沈晓婷丁铁锋
科技风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职业素养

王钰岚 沈晓婷 丁铁锋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太仓 215400

如果按照现代企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需求来评定大学生,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观、职业心理、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乐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毕业生或者正在实习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缺失、责任心不强、解决问题能力弱、坚韧毅力不足等。这说明当前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日常教育中比较薄弱,职业素质缺失的现状对于高校职业素养教育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时机、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深化职业素养教育,从而弥补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短板,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新时代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要想很好地被社会和企业所接纳,除了掌握较强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应该重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现代职场中,往往更看重员工的职业素养,因为企业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但是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职业目标定位不准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习一门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或生活打下基础,但是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做普通劳动者,不愿意选择一线的劳动岗位,欠缺正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和工作中好高骛远,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必然会受到影响。

2.求职就业能力不强

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求甚解,导致学业水平不高,就业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容易错失就业机会。有的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就放弃,导致频繁跳槽,职业成就感低,难以自食其力。

3.职业发展潜力不足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薄弱,不善于沟通、建立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不仅要有突出的工作能力,还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大学生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导致发展受阻。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只会按部就班地适应工作,没有职业规划意识,未做好职业发展的长远打算,职业动力和发展潜力不足,影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二)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肩负着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应格外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近些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但相对应的职业素养教育却没有提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1.在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刀切现象

首先,扩招导致学生生源复杂、质量参差,其次,高校专业繁多,未来就业岗位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素质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未来所需的职业素养不同,高校就应该因材施教。比如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除了开展普适性的爱岗敬业、诚信负责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应强调开拓创新、人文情怀、审美素养等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部分高校未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岗位设置分层分类的职业素养教育方式,而是采用一刀切教育方式,仅开展普适性的职业素养教育,导致较多学生职业素养未得到提升,高校职业素养教育未达到理想效果。

2.在课程设置上缩减了素养类课程

部分高校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培养上,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减少了职业素养课程的课时,用讲座沙龙、参观体验等代替,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的系统理论知识。有的高校甚至删减了部分素养类课程,例如“文学鉴赏”“综合阅读”“口语表达与交际礼仪”“应用写作”等课程,导致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职业品德塑造产生一定影响。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基本的商务礼仪和常用的公文写作,缺乏职业通识技能导致岗位适应性差,职业过渡期长、成就感低。

3.在教育实践上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

高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拓宽了教育实践的渠道,加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只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实践教学,错失了最接近职场环境的职业素养教育,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

(三)开展劳动教育对推动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上面我们总结了大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高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职业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契合的着力点,劳动教育就是深化职业素养教育的着力点。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开展劳动教育对推动职业素养教育,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与企业人才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以劳动教育为着力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当代企业虽然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工作经验非常重视,但是他们更加注重员工的职业素养。企业已不再单纯用学历来衡量大学生,而是考察大学生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生产、服务性劳动中磨炼劳动品质,提高劳动的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因此,开展劳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以劳动教育为着力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把职业素养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培养出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学生,才会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赢得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使高校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3.以劳动教育为着力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切实需要

劳动是学生开启职业生涯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活动。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素质,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此外,高校为社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性关系

(一)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统一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养成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企业认可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勤劳、奋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在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修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责任担当、勇于奉献的职业思想和道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人际沟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职业发展中必需的素质能力。由此,高校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在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融合性。

(二)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通

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教育。在日常劳动教育中培养的良好个人习惯是形成职业行为习惯的前提;在生产劳动教育中获得的产品质量意识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从中体会到的劳动伟大的意识能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思想意识;在服务性劳动中强化的责任感是塑造职业道德基础。因此,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相互融通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方式。

(三)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形式相同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高校丰富了劳动教育形式,主要通过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高校职业素养教育氛围形成已久,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职业素养、在岗位实习和校企合作中践行职业素养。可见,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开展方式相似,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性育人方式,在劳动教育中提升职业素养,在职业素养教育中深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多个层面可以相互融合。此外,一方面劳动教育在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也印证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巩固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从而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劳动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础,职业素养教育是对劳动教育的深化,二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理想形成

职业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没有不劳动的职业,要想获得职业发展,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和方式,明确劳动与职业的关系,认清劳动对个人生存、职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净化浮躁、茫然的思想,摒弃懒散、畏惧、盲从的习惯,养成俭朴、踏实、勤奋、严谨的劳动品质,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劳动与职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观,从而树立合适的职业理想。

(二)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社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非常重要,在开展劳动教育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生产性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密切相关,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将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能力,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跨越;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具体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三)劳动教育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劳动教育树立了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职业品质,塑造了学生的积极劳动意识和不畏艰难的职业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劳动能力。职业思想的形成和良好的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性育人有较强的可行性,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中,探索职业素养与劳动教育融合性育人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劳动精神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以积极的职业精神、过硬的职业能力及优良的职业素养服务企业、贡献社会,对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提升高校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职业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