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燕兰
事业单位是我国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不以营利为目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信息透明度在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也在增强,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此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笔者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探讨,为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参考作用。
第一,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优。首先,组织结构存在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明确组织结构中各成员的责任,没有实现权责利的对等,单位领导“一权独大”的问题较为明显,容易滋生腐败。其次,员工胜任能力不足。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成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的工作思维,年龄结构偏大,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和自身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而不断修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后于单位发展需求。
第二,单位各项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形成风险评估意识,没有认识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例如没有落实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也没有落实授权审批机制,容易产生贪污腐败的风险。
第三,单位的控制活动不完善。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但是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没有实现对各项收支的有效管控,单位内部的人员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制约。
第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结构混乱,即便设置了组织架构图,但实际运营中岗位设置却与组织架构不符。部分员工工作压力较大,部分员工却过于清闲,没有严格按照岗位配置开展工作。其次,激励约束机制不科学。激励约束机制对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单位没有落实激励约束机制的要求,绩效目标不明确,绩效目标没有和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相结合,职工参与单位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对内控管理的认可度较低。
第二,在监督与评价方面,事业单位存在着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财务监督的重视力度不足,监督制度不完善,难以针对各类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首先,财务目标。财务目标要求事业单位确保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得到准确处理,要求各项收支都得到及时记录,并确保财务信息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对各类财务信息的分析,促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对风险进行控制。其次,服务目标。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目标,需要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事业单位服务目标是提高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通过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公众的满意度,注重公众心理方面的需求。最后,活动方面的目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必须要遵循现有的法律,并依法开展各类经营活动。
第一,优化组织架构的设计。事业单位要根据政府实际需求和社会服务目标,明确组织架构设计环节,落实各层级人员岗位职责,在单位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单位内部的各成员了解自身的工作义务,提高对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落实单位主要各成员的职责要求[1]。单位的负责人是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加强对财务职责的规范,要求根据预算指标落实预算管理工作,严格开展预算业务收支,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落实抓好管理原则,杜绝违纪现象的发生。优化账务处理工作,要求准确对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不足的问题,单位可以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单位的各项审计计划,并按时向上级领导提交审计工作计划,总结与反馈工作情况。负责对单位日常管理情况审计,并对绩效进行定期考评。单位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落实单位内部的管理要求,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单位的服务满意度。
第二,完善单位的决策机制。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决策流程,根据决策事项的重要性由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审批。同时要明确决策原则,单位内部的成员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提高单位整体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效果。对于重大事件及整体工作问题需要充分讨论,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的问题,以提高单位集体的领导效率。其次,单位要明确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对于重大事项,各机构负责人需要明确相关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收集相关数据为决议提供佐证。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必须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在重大问题批准之后,主管领导要签署具体意见,明确决策责任。执行重大决策后,单位的管理层要对各类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最后,要落实决策责任与纪律,对于重大事项不得改变集体的决定,对于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提议不得通过,严禁私下串通的问题。单位内部的决策过程要有专人记录,对于重大决策要进行专门登记。
第三,落实执行机制。首先,完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其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操作流程与管理制度,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以调动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将评价结果与个人的奖金、晋升等相挂钩,对单位内部人员出勤、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评,确保考评的总体目标和局部目标相结合,促使单位内部的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另一方面,单位需要加强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通过监督检查机制改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将监督检查纳入管理的全流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新监督检查机制,运用各种监督方法,在分析单位风险点的基础上优化检查机制。例如完善对群众来访接待处理机制,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记录并反思,必要时及时上报领导。又如,完善网络信访管理机制。事业单位要对网络信访及时处理,通过信访的信息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拓宽监督方式,以提高监督效率。最后,单位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监督,有效的审计管理能够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单位在构建内部审计机制的同时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内部审计管理的渠道,提高管理的效率,确保内部审计的规范性。
第一,完善预算控制体系。首先,要编制收支预算。事业单位要分析单位的收入来源并编制收入预算,做好对收入预算的审核,并明确单位的支出项目。在单位预算编制完成后提交上级部门审查,根据上级部门的审查意见进行调整并再次上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预算偏离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要及时整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在日常监督的环节,需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形成动态化的监控体系。
第二,支出控制优化。事业单位的支出控制包括审批、借款、报销等部分。在事前需要加强对业务的审核,在活动发生之后由执行人填写报销凭证进行报销,应按照财务和审计管理办法,对支出标准和报销流程进行明确,严格把控费用支出的标准,避免小金库或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
第三,采购控制的优化。事业单位要对采购流程进行充分规划,确保采购流程具有合法性与合规性,结合单位的需求及存货情况明确采购计划并开展审批,通过审批流程之后进行招标和定标,避免投标方资质不符的现象。
第四,加强对财务控制优化。财务控制优化重点是做好费用报销工作,报销流程要把握好签字审核控制,明确报销时间,超期没有报销的不予报销,没有取得合规凭证的也不予以报销。
第一,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为了改善内部控制的效果,需要提高全体成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宣传,让全体成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为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单位要对全体成员开展培训,不仅需要提高工作人员内控意识,还需要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提高单位内部的凝聚力[2]。
第二,完善管理体系。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对此有必要明确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合理设置相关职位。防范权力滥用的问题,并且平衡各成员的工作量。
第三,加强监督力度。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发展过程中要针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机制判断内部监督的重点,避免内部监督工作的局限性。内部监督需要加强和外部监督的协同,例如内部监督部门要及时听取群众信访的意见,并针对内部监督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确保内部监督机构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
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相关理论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能够促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在未来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缺陷进一步整改,并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单位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发生贪污腐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