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3-03-11 01:47李文英
学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课堂教学

李文英

(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甘肃临潭 747500)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倡导主动参与、勤于探究,全面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在推行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比如有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思想,使新课标流于形式,互动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厌倦。所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增加情感渗透和思想交流,带来丰富的实践活动资源,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够活跃起来,使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得到优化。本文主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谈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教师提供参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理论灌输,学生兴趣不足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发挥实效,只靠教师的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与提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仍没有放弃以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灌输,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在了课本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学内容单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感受不到知识探究的乐趣,课堂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好感下降。

(二)知识脱离实际,失去教育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实际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有些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到陌生;有些教学内容设计的过于简单,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认为学不学都行;还有些教学内容设计的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教育的意义,甚至还会造成班级的两极分化,影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教学缺乏新意,互动媒介不足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出现了“教教材”的情况,指导学生画出重点,并让学生在课后背诵,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缺乏新意,交流与互动较少,存在互动媒介不足的问题。而且教师无法从学生身上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学生在死记硬背下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虽然能张口说出很多理论概念,却无法将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也无法将其贯彻到日常的行为活动中,课堂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将自己由课堂教学的操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从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学定教”,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有所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相信自己,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彼此信任,使学生可以快速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顺畅性,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师生之间相互配合。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尤浓。要想使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多留出一些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改变传统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状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不可预见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当学生陷入思维误区时,可以暂停课程,与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转换思维角度,重新调整学习状态。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课前预设开展教学,更不能因为学生达不到教师要求而对学生失去信心与耐心。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可以坦然的接受教师的批评与意见,也可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小组合作开展的基础。在每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用课后作业的形式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先学,对新知产生初步的了解;还可以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用导学案明确教学的主要知识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在导学案中,教师应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留白处,让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筛选出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当小组讨论时就不愁无话可说,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还可以用微课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课前预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为小组合作奠定充足的理论基础。

2.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的不同,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并让各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述,引导小组成员对教师在导学案中提到的问题以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内部互动提升自学质量。对于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组间讨论,让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探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问题留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向教师进行提问,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提问,在问题的关键处可以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的意识和思维,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探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构建真实教学情境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单调、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是有用的,增强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再现生活中的具体场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其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与自然,又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意愿,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学习与互动中,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找到价值归属,提升道德与法治意识。初中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表演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用真实的语言、动作和行为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2.引入生活化教学案例。有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总是拘泥于教材和课堂当中,向学生讲授狭隘的书本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引入常见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与点评,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及有关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进行深入的知识探究,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认识生活,调动课堂参与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案例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也可以让学生就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在思辨中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与时俱进,挖掘先进互动媒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也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挖掘和利用先进互动媒介,创新课堂互动形式,丰富互动内容,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与道德法治教学相融合,实现对学生的智慧教育。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将编写的导学案、教学视频、时政热点等内容利用班级共享平台及时推送给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线上预习,教师利用系统终端可以收到实时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是否预习以及预习情况怎么样,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智慧课堂的构建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新的媒介,打破了传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将需要讨论的问题上传到共享平台中,学生则可以利用智慧平台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改变了传统举手发言的形式。教师可以从后台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实现了课堂互动的人人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道德与法治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在课后,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用手机、DV 等记录下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将其制作成学习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投影中展示这些学习包,让学生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通过人机互动意识到自己在道德和行为习惯上的不足,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纠正,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五)积极展示,适应学生自主成长

每个学生对教材和教学中涉及的案例都会有自己的见地,学完知识点后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提倡学生到生活中或从网络中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信息资料,将课堂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下一节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学习成果,既可以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又可以作为新课程的导入,实现新旧知识的完美过渡,激活了课堂互动氛围,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感悟用手抄报、图画等形式展现出来,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升华学生的学习感悟,启迪学生的智慧。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感悟得到的学习成果是丰富多彩的,也有些是杂乱无章的,但这些成果中都凝结着学生的辛苦付出。在学习成果展示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对其中出现的错误要巧妙处理,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教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动、鲜活,为初中生带来新鲜的学习感受,使其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多样化的互动内容,让每一个初中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丰富互动空间;还要善于研究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先进的互动媒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课堂教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