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蜻蜓光耀万代 直升机飞遍全球

2023-03-10 09:02赵国庆
军工文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航空学院直升机航空

赵国庆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写下名句“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以赞美教师杰出的贡献。这样的诗句用来形容王适存在直升机教育事业中的成就,再合适不过。

“车船受限于江海,汽车、火车受限于道路,飞机受限于机场,只有直升机是万用的航空器、万岁的交通工具,可以‘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我国直升机领域学术“泰斗”和杰出教育家王适存教授对直升机做出的著名论断。王适存教授一生致力于直升机技术研究和教育,培养了大批直升机技术专业人才,许多人已成为中国直升机界的领军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就对中国直升机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这种万用的和万岁的交通工具得以在祖国自由翱翔贡献了一生的力量。

心怀报国志 结缘航空梦

1926 年,王适存出生在湖南长沙。1936 年他们一家随父亲工作的调动,回到了老家邵阳。在邵阳,王适存读完小学并升入中学。初中的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转到位于沅陵的雅礼中学。雅礼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 年创立于长沙的“雅礼大学堂”,这所学校最初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民间团体雅礼协会创办的。1920 年,学校设中学部,其教学育人以“严”字著名。

当时的沅陵是敌机轰炸圈内的主要目标,学校上空时常有敌机盘旋,根本没法正常上课。王适存晚年回忆起在雅礼中学的经历,曾有过这样的记忆:“那个时候日本轰炸,刚好我们学校是在一个工厂旁边,大概日本鬼子要炸那个工厂,丢了几枚炸弹,就炸掉了我们一两栋房子。幸亏我们每天都跑出去,所以学生、老师都没有事。抗战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基本上就是每天早上吃了饭,然后背着粮食出去到外面吃了中午饭,下午再回来。天天这样。”

面对猖狂的日寇,王适存心中生出疑问:“日本鬼子的飞机这么猖狂,这么欺负咱们中国人,我们的飞机哪去了?为什么不迎头痛击?”

不明究竟的他,跑去请教老师,这才知道,当时国家非常落后,尤其是航空制造业,更加落后,根本没有几架能与敌人对抗的飞机。少年时的王适存认为,想要国家强大,先得把航空搞上去,“航空救国”的念头渐渐在他心中形成。

1944 年,王适存高中毕业,当时正逢日本人打长沙, 内外消息不通。王适存辗转从湖南来到贵州,在贵阳期间凑巧得到消息:在遵义的浙江大学要招航空系新生。王适存立即从贵阳赶赴遵义,考入了航空系。

当时的浙大,除了中文课,其他科目都是用英文教材,老师上课时英文、中文夹杂在一起讲。王适存读的是航空工程系,但大一期间,课程都是和机械系一起上的, 航空专业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所以,大一这年,喜欢国文和英文的王适存就将精力主要花在这两个科目上。他终身保留着阅读古典文學和历史名著的爱好,直到晚年,他每次出差都会买几本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

到了大二的时候,范绪箕、梁守等知名教授来到浙大,浙大航空系正式组建起来了。范绪箕早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在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获得航空工程博士学位,是钱学森的好友兼师弟, 来浙大之前,范绪箕曾在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任教授。梁守早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获硕士学位,他来浙大之前,曾在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和机械系任副教授。“重量级”教师们的精彩讲课,给王适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晚年在谈及梁守时,曾有这样的记忆:“他上课从不带书本、讲稿,就在讲台上这么讲, 条分缕析,侃侃而谈,课讲得很好,很吸引人。”

1948 年,王适存从浙大毕业后进入位于上海龙华机场的中国航空公司,被分配在航空机械工程室工作。1949 年9 月,他回到母校浙江大学,担任航空工程系助教。

1952 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3 所学校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华东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之一)。当年10 月,学校正式在南京成立,王适存也随学校来到南京。

1956 年,王适存取得了派往苏联留学的资格,1957 年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攻读直升机专业。许多俄罗斯的国家院士、科学家及一些著名的宇航员都出自莫斯科航空学院。

王适存来到苏联一个月后,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1957 年11 月17 日,毛泽东在参加“十月革命”40 周年庆祝典礼后,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接见了留苏的中国学生,王适存就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

王适存晚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毛主席一讲话,这个开场气派就不一样。他说‘同学们, 我向你们问好!不是一般人说的‘你们好,而是‘我向你们问好!后面讲的话,我已经背得很熟了,‘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他一字一句讲得非常的气派,的确不同凡响。”

毛泽东后来在谈及这次接见时,曾深情地对这批留苏学生寄予厚望:“这些年轻娃娃在这里学成回国后, 都会成为很有用的人才。”在以后的岁月中,王适存一直持续地从这次接见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并把这种力量传递给他的学生。

王适存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的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他的毕业论文所研究的是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解决的直升机前飞时旋翼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在王适存完成毕业论文后,他的导师维利德格鲁贝表现出少有的激动,并对论文大加赞赏,而且毫不犹豫地划掉原论文的题目——《旋翼在前飞时空间一点诱导速度计算》,将其改为了《直升机旋翼广义涡流理论》。对于导师的做法,王适存觉得“广义涡流理论”这个词似乎过于高深,担心自己的论文与之不相配。

到了论文答辩的那一天,他深深地被老师的远见所折服——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真正表现出自己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对于学生的论文,维利德格鲁贝表现出高度的自豪感。

答辩结束后,学院的师生们簇拥着王适存走向餐厅, 为他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王适存的答辩顺利通过, 并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不过,沉浸在喜悦中的他,并没有想到,后来,他的这篇论文会被苏联国防出版社发表, 并在次年由美国NASA 全文转译以AD 报告的形式出版。1966 年,苏联著名直升机设计师米里在他主编的专业书里,对王适存的这篇论文做了详细介绍,并将论文提出的理论命名为“王适存涡流理论”。这个著名的理论也奠定了王适存在世界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理论界的学术地位。

一日声名遍天下 满城桃李属春官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写下名句“一日声名遍天下, 满城桃李属春官”,以赞美教师杰出的贡献。这样的诗句用来形容王适存在直升机教育事业中的成就,再合适不过。

1961 年,王适存从苏联回国后被分配到西北工业大学的直升机设计教研室。1963 年12 月,他被提升为副教授并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回国后,他感受到学校和同事对他的高度期待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归国留学生的期待。

1970 年1 月29 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通知,将国防科委所属的高等院校的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将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归于三机部领导。2 月20 日,三机部军管会根据这一决定,向北航、南航、西工大发出相应通知,并决定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西迁至西安与西工大合并。5 月12 日,西工大向三机部军管会建议将直升机专业迁并至南京航空学院。随后,直升机专业正式迁并至南京航空学院。随着专业的转移,西工大自1965 年开始研制的“延安二号”轻型直升机也被迁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王适存教授随直升机专业来到南京航空学院。

自1961 年归国从教以来,王适存教授培养了上千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学生成为国家直升机型号的主要设计师、副设计师、技术骨干,以及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也有不少成为直升机使用、维护单位和部队的高级领导。大多数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王适存教授不仅见证了中国直升机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还将影响力延伸至了国际舞台。1979 年,他赴美参加了A1AA 会议;1985 年,在他的建议下,南京航空学院与美国直升机学会在南京联合举办了“国际直升机基础理论研讨会”,来自欧、美、日等国的专家80 多人到会, 王适存任中方主席,并作了“中国的直升机技术”的报告; 1988 年,应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等三所大学和波音直升机公司等三大直升机公司的邀请,他赴美巡回讲学一年, 这在中国直升机界是史无前例的;90 年代他又几次出访俄罗斯,成为在俄罗斯直升机首届年会、莫斯科航空学院及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做报告的第一位中国人。

90 年代以来,他虽已不再担任行政职务,但他仍然带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他还出任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合办的“直升机旋翼动力学”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王适存曾表示,他是最富有的人,他的财富就是他的数百名学生。2006 年12 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为庆祝王适存教授教学50 周年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一篇报道写道:“五十年耕耘满天云霞,五十载执教桃李遍及天涯。” 王适存教授的学生中,有成为直升机型号总设计师的, 有成为直升机设计研究部门领导的,还有在科研院所成为领军人物和国外同行赞誉的学者。在王适存教授教学50 周年这一特殊日子里,他们从全国各地给恩师送来贺电和鲜花。

于媚,作为直升机事业的专职记者,在南航校报编辑部担任主编。她在一篇文章中充满激情地写道:王适存教授对所选专业的一贯追求和深情,令人感动。他在直升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样在科教领域也成绩卓著。作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指导了三十多名硕士和博士生,直接或间接培养的学生达到了千名。

于媚在《王牌教授》一文中写道:这1000 多名学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些学生中,无论是王适存教授的第一位学生高正,还是最后一位学生徐国华,在王适存的爱国、爱专业思想的影响下,经过自身的努力, 都成为了中国直升机专业领域的优秀传承者和学术中坚。

忠诚奉献寄丹心 逐梦蓝天酬壮志

1965 年,国家为了满足军方需求,下达了研制一种轻型直升机的任务,该任务被交由西北工业大学承担。王适存教授作为直升机教研室的骨干成员,他倡导自行研制直升机“延安二号”,并积极参与具体研制工作。随着直升机专业调整,1970 年冬, “延安二号”由西北工业大学搬到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制工作继续进行。1975 年,“延安二号”试飞成功。“延安二号”在研制过程中所做的大量计算和试验工作,为我国直升机的发展积累了第一手技术资料,这些都在他向总参评审组所作的《“延安二号”小型直升机汇报材料》里得到了反映。该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试飞成功的直升机,曾获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1 年,王适存光荣地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获得了新的活力。他一方面继续致力于教学、带研究生和旋翼涡流理论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他还尽力参加教学管理工作和社会学术活动,担任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系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以及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6 年,王适存教授继续参与了直7、直8 等型号的研制工作。在这些项目中,他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才能、深厚的学术功底、敬业的工作态度,以及爱国的精神风貌, 为中国直升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航空领域的成就成为后续航空人的光辉榜样。王适存教授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空工作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空梦而不懈努力。

从日本敌机狂轰滥炸中胸怀报国志向的坚毅少年, 到莫斯科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风度翩翩的儒雅青年,再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尺讲台上诲人不倦传道授业的和蔼中年,一直到执教五十载、桃李遍天涯的慈祥老年,王适存教授用他的一生一直践行着“航空救国、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光荣梦想。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1961 年归国从教以来,王适存教授培养了上千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学生成为国家直升机型号的主要设计师、副设计师、技术骨干,以及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也有不少成为直升机使用、维护单位和部队的高级领导。大多数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猜你喜欢
航空学院直升机航空
直升机?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直升机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直升机取票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