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7)
在新课改推行之后,高中的物理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明确不足之处,敢于打破藩篱,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创新教学形式,使得整个教学能够上升一个层次.所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就应该优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建构,最终推动他们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高效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秉持着“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整个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因为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复杂的,所以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要尝试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建构形成相应的物理学习模型,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完成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有效建构,激活学习欲望,最终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探究,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一定要打破传统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模式,所以教师就应该秉持着以动手实践性为主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不管是就地取材,展开各种知识的演示,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相应的实验都是可以的.它都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比思考,延伸拓展,获得更为良好的动手意识.由此,他们的物理思维便更加缜密,会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合作与互助意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物理课堂的建构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整个课程教学都能够凸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相关技能素养的发展,主动建构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提升综合学习实效[2].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时间和位移》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时刻、时间以及位移的概念,借此来渗透关于状态和过程的思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更新教学理念,要打破传统知识讲授的模式.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学生展开情景导入,为学生描述今天和以往上学过程中从家到学校的机械运动.在描述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教师就引入一些其它的物理量,然后让学生展开生活思考,说出本校的作息时间,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主讨论.比如,同学们能够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找出更多的时刻与时间间隔吗?你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时间和时刻的理解吗?你觉得我们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时间吗?等等.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这一系列的回答中体会“瞬间”和“一段时间”的不同,这样便能够有效地渗透状态和过程的相关思考实践.而后学生借助时间轴也能够更好地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以这样的方式,便能够充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实践及运用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对物理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是提升课堂效率及质量的先决条件,更是衡量整个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就应该尝试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辅助课程教学,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实践性得到相应的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它不仅能够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及逻辑性,还能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3].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宇宙航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究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巨大成就,以这些视频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让他们受到多媒体所创设情景的引导,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本节课的探究中.接着,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展示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在解释了牛顿设想之后,借助动画动态演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依据.让他们对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有更为深层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课件,为学生出示两种推导计算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的方法.以这样的方式,便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索、分析、归纳与整理的过程,实现他们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感知,最终达成高效课堂建设的目的.
新课改倡导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实践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合作化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实现物理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的思考点.由此也能够建构高效的物理课堂[4].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新能源的开发》时,就应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桎梏,引导学生去实现对本节内容的自主探究.因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对新能源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常识出发,展开小组讨论,自主归纳并整理,逐步了解太阳能的利用途径和方式,然后对具体利用太阳能的形式展开较为细致的探究;其次,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去探究氢能的运用.主要是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60年代、21世纪三个时段出发,探究氢能源的使用.让学生对氢能源的具体使用内容及变化形成具体的认知,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探究风能以及地热能.在阅读了相关材料之后,总结梳理这两种能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实现对课内知识的深层次感知.以这样的方式,便能够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探究实效.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就应该开展实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探索,由此便能够保持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欲望及积极性.所以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要借助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使他们掌握物理知识.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为例,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归纳推理,建立起初步的概念,得到结论,最后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借此来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完整理解与认知.所以在实现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创新实验教学,借助完整的实验流程,帮助学生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度理解.首先,教师要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
(1)两个同学为一组,展开拔河比赛.
(2)将遥控电动车放在平板车上,当遥控电动车向前运动时,平板车向后运动,说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利用两个条形的磁铁进行磁吸实验,说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初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两个实验.比如,借助弹簧秤来探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而后利用DIS来展示在磁场力的条件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实例演示.通过实例体会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生产、生活及科技中的具体应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马拉车”的问题.在分析了“马拉车”这一事例之后,绘画出马拉车的受力图,比较“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区别.又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石墨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石墨烯的结构在光源照射下大量电子会向某一个方向喷射,而剩余部分则是获得相反方向的驱动力,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让学生体会到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以及未来的科学领域依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实例的探究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在多元化的实验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层认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他们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5].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应该尝试创新与优化.所以在建构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逐一落实,逐一强化,帮助学生开展更为高效的物理学习及探究,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实效性,助力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