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3-10 02:13:38彭传东周有祥彭小琴
湖北植保 2023年4期
关键词:松滋市生态农业绿色

肖 娟,彭传东,周有祥,周 倩,胡 斌,彭小琴

(1.松滋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湖北 松滋 43420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将从绿色经济体系基本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等六个方面着手,着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崛起先行区。因此,深入开展生态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在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后,我国农业已经迈进生态型农业发展新时期。

松滋市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自古有“金松滋”之称,是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滋市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首批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长江中游油菜产业集群,其种植业特色明显、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本文在分析松滋市生态农业现状基础上,结合产业实际,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以期为松滋市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1 松滋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地貌“六山一水三分田”。国土总面积2 177 km2,总耕地面积8.61万hm2,总人口82万,现辖2个街道、15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行政村居255个。近年来,松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及中央和省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严格履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遗余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人居改善”等为重点,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坚持把“生态、绿色”作为发展底色,着力优化生态环境,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狠抓各项措施落地,松滋市生态农业环境持续向好。

1.1 种养循环新模式初见成效

种养循环是农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方式。2021年,松滋市作为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8个县市之一,坚持“种养配套、就近消纳”原则,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开展粪肥还田利用工作,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开展粪肥收集、处理、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加快推广粪肥还田施用技术,将“臭烘烘”的粪污变成了农民心中的“香饽饽”。依托该项目实施,2021年和2022年分别消纳畜禽粪污13.3万t和11.6万t,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3%和96.6%,带动全市粪污处理量82万t。通过种养循环模式,我市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不断开拓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1.2 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

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国家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松滋市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深入开展,大力推广“精、调、改、替”化肥提质增效技术,减少化肥过量不合理施用,提高化肥利用率。2022年化肥总实物量136 102 t,比上年度减785 t,减幅0.57%。完成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3.27万hm2,技术覆盖率达90.6%,商品有机肥应用9 850 t,绿肥种植面积2 566.67 hm2,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面积246.67 hm2,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92.05%。

1.3 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有机融合

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业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松滋市共举办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试验示范区样板25个,核心示范面积3 866.67 hm2,辐射带动4万hm2,共采购绿色防控物资杀虫灯528盏,维修杀虫灯222盏,辐射覆盖0.2万hm2,采购性诱捕器8 900套、黄板5.3万张、诱蝇球3.3万个。截至2022年10月,全市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完成建档立卡31家,从业人员317人,拥有大中型机械290台,其中,植保无人飞机200台,日作业面积0.51万hm2。由于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设备、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松滋市成功创建202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提高本市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覆盖率,强化农药减量化行动,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粮食作物稳产保质增收效果显著。

1.4 “三品一标”为绿色发展增添动力

“三品一标”产业是农业生态发展的重要载体。“三品一标”在产品方面,是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承诺达标合格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生产方式上,主要是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传统的“三品一标”是品牌打造,是生态农业的成果;新“三品一标”则是对传统“三品一标”的拓展和深化,顺应了农业发展的新需求,更深入地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近年来,松滋市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工作抓手,围绕松滋鸡、柑桔、蜜柚、西瓜、莲藕、葛根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特色产业从“小农化种植”到“标准化种植”转变,不仅满足老百姓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更是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目前,松滋市共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46个,其中绿色食品34个、有机食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通过连续三年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打造了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政策认识不足

在生态农业的建设过程中,虽然政府部门不断扩大宣传,但是由于从事农业的多数是留守妇女和老人,其文化素养不高,对生态农业认识不够;一些农业经营主体也受短期经济效益不显著、技术理解难度大的影响,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保持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习惯,加上没有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导致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不能有效地宣传和推广。

2.2 技术集成不够

现阶段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存在技术单一、集成度不够,生态效益不显著。目前推广的技术在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等各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局部、分散效果,然而,还是不能完全达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指标[1]。也因为农业技术集成配套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比较低。而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是注重技术之间的优化配置,大幅推进集成技术[2]。

2.3 专业人才偏少

农业专业人才总量偏少制约了松滋市生态农业发展。一是新农人队伍弱化。近几年,有经验有技术的“60后”基层农业工作人员逐渐退休,新进的大学生因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包括农业科技新技术,农业机械新装备,农业发展新理念等专业知识欠缺,使得推广技术服务工作难度增加。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匮乏。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民既要懂生产技术知识,还要懂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创新模式等知识,目前松滋市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对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回村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实用人才体量不大。三是职业农民类型单一。松滋市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个交通便利、经济良好的乡镇中,发挥示范带头引领作用的合作社带头人数量不多。职业农民的类型也是以生产经营型为主,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民类型还有待增加。

2.4 资金投入不足

松滋市生态农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财政、金融部门、社会资本的资金支持。目前投资主体主要为政府和企业,仍是杯水车薪。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社会资本投入,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总体资金投入远远不够。

3 发展建议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的特点和需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科学谋划,落实措施,加大宣传,努力打造松滋市生态农业升级版。

3.1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全民动员,人才驱动

一是以创建示范市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履行生态环保政治责任,紧扣“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目标,加大对农业资源以及非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效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成本,以保护资源、避免资源过度使用的层面制定相关政策[3],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以提升“含绿量”来增强“含金量”。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优先推进环境质量改善、重点产业的生态化转型以及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二是强化生态意识学习。充分利用电视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报纸等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态农业知识,深入学习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展开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活动,确保全民的生态意识稳固提高。

三是注重生态人才培养。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培养,采取集中学习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生态农业人才,激励引导农村能人、大学生、返乡农民、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领办参办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绩效评价、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信贷支持、股权分配等激励机制,增加专业技术人才供给,尤其是要增加农业市场营销、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人才供给。只有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兴农作用,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4]。

3.2 以优化县域生态农业产业布局为措施,落实规划,有序发展

一是按照环境承载确定养殖总量。在畜禽养殖方面,松滋市耕地总面积8.61万hm2,按照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按照耕地/猪当量=1/1控制,松滋市畜禽养殖总量应该控制在129万猪当量以内。优化方案是生猪出栏总量80万~90万头,年出栏家禽700万~800万羽、肉牛1万头以内、羊9万只以内。在水产养殖方面,稳定现有平原湖区精养渔池养殖面积3 333.33 hm2,创新机制恢复、提高丘陵山区3 333.33 hm2堰塘养殖功能,主要措施是在丘陵山区全面实施堰塘清淤、护坡、防漏工程,并建立健全堰塘管护使用机制,增加丘陵山区堰塘的灌溉功能和渔业养殖功能。

二是依据地域特色划分生态网格。按照行政区域,结合山地、丘陵、平原湖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农业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分布,以边界相对清晰的农业生产区域为单元,将全市划分成25~35个生态种养网格,每个网格国土面积100 km2以内,耕地面积3 333.33 hm2以内。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将种养总量分解到各网格,因地制宜设定符合每个生态网格自身特点的种养功能区,把绝大部分养殖废弃物的消化半径控制在2 km以内。

三是遵循生态规律配制生产要素。通过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田路网林网建设、畜禽粪污治理、水产尾水治理、循环农业等工程建设项目,引导生产主体在生态农业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创造条件让各种农业生产资源要素成为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和谐共生的有机链条。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立足空间均衡和稳定,明确区域生产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5]。

3.3 以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路径,集聚资源,提高质效

一是继续集成减量节本增效技术。持续推行以减施化肥、减施农药、循环种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高效循环节能农业生产模式,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达到物质良性循环、资源节约的目标。重点加强新型缓/控释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优质绿肥作物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与植物源农药、天敌与授粉昆虫技术产品以及物理化学高效诱虫捕虫装备;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稻-虾、藕-渔、稻-油等绿色高效模式。

二是加速推进生态农业新装备应用。农业现代化特征在于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示范推广,大力发展以农机为载体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分区域分作物有步骤建立一批机械化先导区,推进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打造数字农业和智能农业。通过新技术装备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优化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比例,做到“以技术换土地,以土地换生态”,实现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双提升”[6]。

三是以社会化服务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注重对生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多种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努力打造“一站式”农业信息化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培育“田保姆”综合服务中心,在农业耕、种、防、收等重点环节上提供综合跟踪服务,强化生态农业技术支撑,满足发展生态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

3.4 以强化资金政策供给为保障,夯基垒土,释放潜能

一是统筹整合实施好生态农业项目。设立扶持生态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优化配套服务。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等农业项目,突出重点生态区域。建立健全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保障机制,并通过监管、评估等手段确保生态农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支持、科教培训等方式,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

二是发挥生态基地示范作用。围绕各乡镇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用看得到、摸得着的成果和效益引导农民积极学习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促使广大农民愿意主动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

三是培育特色生态农业品牌。目前,松滋市已确定4条农业产业链,分别是以白云边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以松滋鸡为主导的畜禽产业链,以葛根为代表的果蔬产业链,以农旅融合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链。以优质农产品为支点,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以及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在产品端的带动作用。紧扣资源禀赋,通过产管并举、产销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实现优品优价,推动农民增收,产业增值,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助力实施强县工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松滋作为武陵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绿水资源丰富,生态农业条件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下一步,围绕松滋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已有基础,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聚焦松滋鸡、洈水刁子鱼、卸甲坪葛根、松滋柑橘等优势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外引内联,注重政策供给,充分挖掘优势,做大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为县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松滋市生态农业绿色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The teacher who makes me shine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How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她的温情,让我难以忘怀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经(2017年6期)2017-07-05 10:10:01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20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7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松滋市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