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各个国家都开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可持续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而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提高对生态文明的保护意识,成为每一位公民的重要职责,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中生更要如此。为此,要积极利用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这一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态观、资源观、环境观,对学生学习与成长大有裨益,相关教师可酌情借鉴本文提出若干策略。
生态文明思想不能随意、盲目的融入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因为这样极易导致教育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让课堂陷入混乱、无明确主题状态,很显然,这并非高中地理教师所愿意看到的。为此,要牢牢把握以下几项原则,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地理课堂。
以高中独立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原则: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纲领,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生态文明思想若想顺利融入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并确保融入效果良好,便要贴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做到不增加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又要涵盖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用来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
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根本的原则: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是第一重目标,并非最终目标,最终目标依旧是育人,让生态文明思想的融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主要用来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更好适应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思想顺利、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是精心备课、挖掘生态文明知识点,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的巧用,让生态文明思想的融入周到、合理,不打乱原本教学节奏、不让原本教学方向发生偏差,相反的,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达成育人目的才是最好的。
备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全面梳理教材内容,提炼教学主题、明确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从每节地理课程的内容出发,找到与生态文明可以产生联系的地理要素,做到有效串联、衔接、延伸,让生态文明思想自然而然融入,不让学生感觉十分刻意、十分强硬,从而顺着教师的指引和启发自然而然接受生态文明思想,就可以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指引、进行启发。
例如在《海水的运动》一章节中,地理教师在明确“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后,借助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申出生态文明相关话题,如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还有对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等,顺着这个思路让学生触及生态文明思想领域,从而了解海水运动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激发维护生态文明的责任心。
若学生只是将地理教师所阐述的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刻板学习、更多的在理论层面思考,便不能对生态文明思想有较多感触、至深感触,生态文明思想便不能走进学生心中并对学生言行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便无从谈起,为避免这一教学问题出现,地理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生态文明思想与学生现实生活串联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态文明问题就存在自己身边这一事实,从而由衷发出感叹、深度进行思索,若可以创设真实情境,教学、育人效果会更突出,很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丰富学生学习感受。
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中,在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概念、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后,地理教师可以将当地环境问题摆上明面,带领学生去思考,可以将当地每年需要清理的垃圾数据摆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将过去几年间当地环境监测结果向学生公示,可以将当地的某些场景照片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回顾所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性,再将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一一讲述,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生态的决心,树立保护自然生态从我做起的意识,切实将课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与渗透。
综上所述,在时代推进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同时,伴随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越来越大,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必要扛起的职责,这对升级高中地理课堂、助力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有重要意义。所以,还需高中地理教师统筹布局、认真落实相关工作,相信会取得不错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艳梅.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地理教学,2022,(02):35-37.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第三中学 严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