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兴农网格化助力机制研究

2023-03-10 09:35
今日财富 2023年4期
关键词:兴农政策高职

构建大学生返乡兴农机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和促进乡村振兴。本文就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乡村振兴意愿进行调研,对问卷采用了信度、效度的分析,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调研表明,大学生返乡兴农存在着推动和制约因素的并融。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高校、政府、家庭及学生个人相关因素与大学生返乡兴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学综合成绩排名、创业就业指导类课程与大学生返乡兴农呈现负相关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涯的评价、当地政府就业与创业支持政策、当地政府开展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等与大学生返乡兴农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正相关性并不明显,显示这些因素推动大学生返乡兴农的力度不够。研究架构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学生相互对接,并聚焦于学生的网格化长效机制,将有助于推动大学生返乡兴农风气的形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化流通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的外部支撑体系,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些基础性支撑条件还存在短板弱项,特别是人才、技术、资金等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招生数量的扩增,每年的毕业学生数量也同步递增。2021年大学毕业生达到909万,比上年增长35万,给社会承接带来较大的压力,对学生就业也形成较重的负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呼吁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回归乡村创新创业。国家《“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要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但从各种统计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目前农村吸引大学生不容易,留住大学生更难,较多是以村官的形式存在,真正回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很少。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政策及实践

关于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政策早在2015年就开始陆续出现。至今从国家层面到市、县级层面都有鼓励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政策出台。对历年鼓励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政策进行归类,可以分为专门针对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政策和涉及与大学生返乡兴农相关的政策,前者可称为专门政策,后者称为相关政策。国务院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专门政策,包括《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相关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等。从政策的导向来看,主要集中于税收减免、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优先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优先聘用等方面。

从实践来看,大学生返乡兴农服务乡村振兴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大学生从事村官工作、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短期志愿服务活动。第一种形式大学生回乡进入基层,从事村官工作有专门政策予以支持,由于有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目前开展较好。第二种形式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实践,目前在国家层面单独政策较少,优惠政策基本涵盖在相关政策中,返乡就業创业的大学生数量由于种种原因也比较稀少,没有达到社会期望的预期。第三种形式高校引导和大学生自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队伍人数越来越多,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流于形式,使预期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学生返乡兴农意愿数据处理

(一)样本数据来源及分布规律

样本数据来源于对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研问卷150份,收集有效问卷130份。调查对象专业涵盖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其中财经商贸大类和旅游大类调研对象83人,占比63.95%;电子与信息大类和装备制造大类调研对象25人,占比18.90%;文化艺术大类和教育体育大类调研对象18人,占比13.98%;其他大类专业的大学生占比3.07%。按是否毕业角度,在校生59人,占比45.28%;应届毕业生48人,占比36.89%;往届毕业大学生23人,占比17.83%。性别角度,女大学生74人,占比为56.92%;男大学生56人,占比为43.07%。生源来源角度,农村户口86人,占比66.15%,城镇户口44人,占比33.84%。是否独生子女视角,独生子女46人,占比35.38%;非独生子女84人,占比64.62%。

(二)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兴农意愿评价

从返乡兴农意愿角度看,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返乡兴农意愿比较强烈及以上的占比达到29.21%,看上去还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返乡兴农意愿非常强烈的仅占6.38%。返乡兴农考虑比较少的占比达到45.06%,返乡兴农基本不考虑的达到19.72%,从未想过返乡兴农的也占有6.01%。这就表明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返回家乡兴农意愿整体表现不强。这解释了有些问卷调研反馈大学生返乡兴农兴趣较高的原因,其实总体虚高,真正有强烈返乡意愿的较少,再加上返乡兴农面临的诸多困难和不稳定因素,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这也解释了大学生返乡兴农中真正就业、创业非常少的原因。

从返乡兴农就业区域倾向看,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区域倾向于在城市,其中意向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8.46%,意向在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比例达到46.15%;而在130位大学生中,就业区域意向选择县城较少,选择乡镇、农村地区的就更少,后二者之和仅占了5.13%。这也证实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返回家乡兴农、就业创业的意愿不强。

图2  期望的就业区域

进一步从就业单位和机构意愿来看,国有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达到33.84%;其次是私营企业,就业意向占比达到30.76%;党政机关、自主创业和其他事业单位也是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分别达到12.30%、5.38%、5.01%;再次是参军入伍、外资企业和学校等。由此推断,目前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工作选择上更偏向企业,特别是稳定性相对较高的国有企业,成为大学生在就业时重点考虑的对象。具有活力的私营企业也成为重点关注对象。由此,这也解释了虽然有些调研发现大学生回家创业、返乡兴农意愿比较高,但由于大学生返乡兴农存在诸多困难,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明显比乡镇多,更符合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学生返乡兴农就业创业的真正比例非常低,远达不到乡村振兴的需求。

三、大学生返乡兴农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一)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推动因素权重分析

随着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亟需吸引人才助力乡村发展。这些年,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和电子商务在乡村的兴起,乡村经济整体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乡镇企业发展蓬勃,交通建设明显改观,居住条件逐步优化,人均收入稳步提高。再加上城市就业的饱和竞争的激烈,整体社会环境在逐步推动着人才向乡村流动。这些因素包括大城市就业环境形势严峻、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离家较近方便照顾父母、返乡就业的生活成本低、社会关系较多支持、家乡发展前景较好、家庭安排就业、个人能力水平有限等。调查表明,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兴农首位推力排名前三依次为: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占比达到34.60%;大城市就业环境严峻和返乡就业的生活成本低分别占比14.62%和13.84%;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家庭安排就业、个人能力水平有限分别占比为10.01%、9.23%和8.46%;社会关系较多支持和家乡发展前景较好也占有较多比重,分别占比达到4.62%和3.85%等。

(二)大学生返乡兴农的制约因素分析

现实来看,大学生返乡兴农热情并不高,真正返乡就业、创业也比较少。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薪酬福利低、经济欠发达致就业机会少、较城市发展前景小、社会认同感低、父母家人不支持、专业在乡镇没有发展空间、就业观念难以转变、跟着对象或配偶发展、适应了大城市便捷开放等。在对无锡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的13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中,影响大学生返乡兴农的首要因素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经济欠发达致就业机会减少,占比达到24.62%;较城市发展前景小,占比达到21.54%;专业在乡镇没有发展空间,占比达到14.62%等。前三者占比超过60%。表明虽然对家乡的感情浓厚,但在现实面前返乡创业就业理念很有可能被这三个因素所击溃。虽然乡镇一直在大力发展经济,但相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乡镇在产业发展上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还不足以强有力地吸引大学生返乡兴农就创业。

缺乏周边环境的有力支持也是阻碍大学生返乡兴农的重要原因。在制约大学生返乡兴农的因素调查中,11.54%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和创业社会认同低,怕被周围人看不起。家庭支持环境的缺乏正抑制着大学生返乡兴农的热情。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价值取向、就业行为等方面往往认识不足,随大流较多,对在上学的地方及去发达城市就业和创业具有更高的认可度,对返乡兴农认识程度和热情往往比较缺乏,这也是制约大学生返乡兴农的重要因素。

四、大学生返乡兴农网格化促进机制构建

(一)政策成体系操作便捷可行,推广渠道宣传高效

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的政策总体导向,依据乡村振兴的目标,制定针对大学生返乡兴农的专门政策,并且尽可能做到完善,成体系化,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保证政策落地的可行性,给大学生返乡兴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大学生返乡兴农消除后顾之忧。同时政策应充分借助流行的新媒体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特别是在高校的宣講,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到当地的返乡兴农政策,并注重宣讲中以乡土文化激发归属感,获得大学生的认同感。同时积极鼓励社会结构、企事业单位举行乡村振兴相关技能培训,政府承担费用支持返乡兴农大学生参与相关农业基本技能学习,并指定有经验的师傅专门指导,扎实提升大学生返乡兴农的基本技能和长期扎根乡村的基础。

(二)高校拓展返乡兴农专项课程,引导就业理念转变

要引导大学生就业理念转变,增加返乡兴农兴趣,高校可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培训方面进行多途径引导。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注重增加农业等乡村振兴相关专业,拓展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开设。注重学生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专业素养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人才培养中,高校可以与县乡机构、企业等单位,采取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共同合作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增强对在乡村就业的理解,或成为就业、发展可能选择之一。在选修课、拓展课或实训课中,可以有意设置或安排增加乡村就业的一些实用先进技能培训,为今后从事类似工作做准备,增强大学生在乡村创业就业的信心。

(三)密切与大学生家庭关系,酿造返乡兴农良好氛围

家庭是区域稳定的基本单位,更是大学生牵挂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是大学生返乡兴农的有力支撑,在大学生专业选择和就业创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也往往是大学生返乡兴农的阻碍之一。为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返乡兴农热情,首先要调动家庭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支持。这就要求平时要给予大学生所在家庭以关心和温暖,让他们看到地方发展的态势和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力支持举措,让这些家庭意识到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也大有可为。从内心里面,让这些家庭逐渐树立起大学生返乡兴农的可行性,进而转变为促进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忠实力量,并在群体中形成主动传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四)深化大学生乡村振兴活动,树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信心

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的相关项目、相关活动。在项目、活动开展中融入体验式感受,让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前景、乡村的发展和就业、创业环境,逐步积累在乡村就业、创业的技术和经验,增加返乡就业、创业信心。同时,鼓励大学生在学生阶段就逐步合理设定自己返乡就业、创业的方向和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主动学习与返乡就业、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密切关注国家、省市、乡镇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变迁和获取度,做好返乡就业、创业风险防范准备,积极调整好勇于挑战的心态,最终树立起以实现家乡振兴为人生价值的担当和使命。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媒体时代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创新机制构建研究”(2022SJYB1054);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教师个性化趋向下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研究”(KJXJ21404)。

猜你喜欢
兴农政策高职
政策
政策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助企政策
政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以教育精准扶贫——独山兴农中学侧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