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大数据时代赋予了中小型企业创新与发展的良好契机。因此,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入探索数字化发展内涵,明确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现状落实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以顺应时代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获得广泛运用。对中小型企业来讲,其在发展中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路径,是其发展之需、转型之要。
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且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提出要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这充分证明了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中存在的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产业化的两大机遇,而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就业的中流砥柱,其在发展中需要紧握机遇、转型发展。为了进一步实现既定发展目标,中小型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大力建设数字化平台,从而提升自身社会竞争力,同时也要积极引进人才,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一、企业数字化发展内涵
20世纪80年代左右,国外研究人员结合当时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现状,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发展这一全新概念,这也是之后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也有了相对完整的内涵,其主要为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大规模数据处理,相较于常规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处理能够做到有效提取、分析以及检索数据等。此外,于传统数据处理来讲,“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处理与其存在以下几点差异:首先,大数据处理背景下数据规模、数据数量较大,通常情况下的TB单位计量已经难以满足数据储存要求。其次,数字化背景下数据存储的方式呈结构多样化,计算机常规处理数据加之音频、视频、图片等数据模式,从而构成了大数据多元化的存储模式。再次,信息密度强。当前大数据的信息存储量不仅大,而且其有价值的信息密度更强,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信息筛选与甄别。最后,基于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数据处理更为迅速。在不同的情况下,全新技术收单可以对不同数据做出迅速反应,其综合分析速度也比传统数据处理更快。也正因如此,借助数字化技术综合性特征,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很多领域都开始尝试与数字化技术进行接轨,其中就包括众多中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产品的创新升级
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中小型企业依赖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大众化市场利润空间变小,很多企业朝着个性化产品研发以及服务需求个性化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小型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升级。在先前阶段,很多中小型企业受限于自身的技术、资金等外界因素,使得自身难以获得全方位发展,而在数字化时代,中小型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及时获取线上资源,从而与市场有效衔接。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了解消费者消费动向以及需求,能够实现产品+服务的转型升级,快速提升产品价值,借此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确保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国内多数中小型企业发展主要依托自身的成本优势,不过现阶段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等居高不下且呈继续上涨趋势,导致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优势逐渐消失。在这一背景下,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企业自身转型发展,成为其重要发展路径。比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能够替代人力,这一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同时,借助连接、共享、开放的数字化平台,企业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有效降低各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基础硬件及软件落后
分析相关的调查数据发现,现阶段国内很多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建设程度低、转型条件不足,特别是很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字化装备应用比例、设备互联网率与大型企业相比,依旧存在较大差距。除此之外,也有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实际发展中依旧未进行数字化升级,科学决策等用到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中小企业中尚未普及使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难以进行,这导致很多企业缺少发展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综合发展。
(二)数字化思维缺乏
缺少转型意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阶段,国内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并未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与企业经营者思维、意愿等存在较大联系。通俗来讲,很多中小型企业经营人员缺少数字化管理意识以及服务理念等,很多人员的企业管理理念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阶段,他们对新技术带来的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了解不够深入,数字化技术难以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三)缺少相关人才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信息化能力欠缺。当前一些企业决策人员受传统发展理念影响,在信息化手段运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且很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等甚至持有排斥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数据下企业治理模式的改革。其次,员工信息化素养不足。因一些事业单位体制等因素限制,使得一些企業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很多人员缺少必要的发展理念,他们很容易因工作量增加和工作难度提升而产生负面情绪,且缺少一定的发展意识。同时,一些企业缺少相关培训。对内部人员来讲,对其开展职前培训和二次培训至关重要。当前各级单位在发展中都积极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内容对后期员工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十分有限,不支持员工可以及时完成任务,大数据技术、数字化平台等难以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
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建设对策
针对企业在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需立足实际,从多角度出发,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格局:
(一)侧重大数据技术的引进
首先,企业明确数字化发展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既定目标,则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明确管理目标、制度等,这样可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发展中应始终明确并执行精益化生产管理原则,围绕企业综合效益提升,积极探寻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资源闲置的情况。在确保企业整体利润率的前提下,管理人员对不同部门、各个生产环节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评。通过这一方式确保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都能顺利开展工作,使生产与社会需求对接,力争减少生产中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的成本消耗。明确零库存的总体目标,借助减少库存的方式助力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金的有效转化。企业围绕实际生产需求,对内部生产资源、物流以及营销系统等进行优化,实现智能化生产,并全面推行最新的生产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整工作,其通过调研的方式了解各个部门生产现状,随后将制度进一步完善,构建良好生产环境,这样能够为后续数字化生产、运营活动顺利开展做好保障。
其次,管理人员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新时期背景下,智能化、高效化已成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趋势,因此创新数据治理模式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发展中侧重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企业需重视不同部门的软件以及硬件建设,为财务部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技术支持,使其成为企业信息重要汇集地。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重视对其他部门的数字化建设,保证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对接不脱节,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有效流通。此外,在企业文化建设角度,企业也要落实更多信息化内容,让信息化发展、建设融入企业文化,进一步转变员工发展理念,使其意识到大数据的引入价值。最后,企业要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将业务搭建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样,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构建数据治理模式,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二)强化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基于数字化技术支持,企业管理者可积极应用全新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市场价格波动情况、经济产业政策内容、行业经营状况等,并对获取的信息加以综合全面的分析。从分析数据产生波动的来源着手,分析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综合经济要素、政策要素、市场要素、价格要素以及竞争动态,面向广大客户与消费者需求,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进行多维度分析,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企业内部风险分析机制在获取相应信息之后,能够对信息中隐含的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等进行分析,随后系统将风险建议上传到内部分析机制,管理人员结合分析情况进行探究,之后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全新策略。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企业数据信息化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这样能够使其进一步了解近期财务数据状况、对企业的影响等,从而为企业创收更多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内部数据预测能力
目前,我国市场变化整体速度较快,市场调查进行规划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会削弱其作用。而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这一情况得以缓解,基于全新技术手段,企业管理数据搜集主要是借助数据平台,其能够确保数据搜集、整合的全面性、时效性以及针对性。数据平台对数据的搜集是动态化的,此种数据治理模式能够依据市场变动进一步了解市场变化规律。从这一角度不难看出,即便现阶段市场形势在不断变化,企业也能够借助最新数据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随后结合这些内容对企业发展对策进行修改,避免企业出现发展偏差。不仅如此,企业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市场发展规律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这样的发展决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能够避免企业的创新项目被其他竞争对手破坏。同时,借助互聯网强大的平台,企业可以采用智能化管理,企业的税盘和税务局联网、申报的数据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平台获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借助大数据平台优化企业内部的税务流程图,更直接地从下到上获取、合并申报的数据,避免因发票丢失获取错误申报数据被税务罚款和查账的风险,这些均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数据预测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四)重视技术人员综合素养提升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能力决定着生产效益,因此在数字化生产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这样能够确保后续生产活动顺利开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首先要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让各个部门员工掌握最新生产标准、数据处理方法等,随后依据重点建设项目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创新培训内容以及方法;企业围绕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必要的奖励机制,鼓励部门员工积极参与到培训过程,这样能够提升员工生产积极性;让员工了解数据安全的必要性,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确保生产安全性。其次,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有效评估体系,借助这一方法评估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学员是否学有所得,员工的个人专业水平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以及通过反馈信息验证培训的有效性。此外也要结合这些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最后,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可结合现实需求设立专项培训基金,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结语:
企业在数据治理模式构建中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数据-企业”管理格局,切实提升企业管理效果。对此,基于大数据背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对大数据内涵进行分析,之后分析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通过提升技术人员综合素养、强化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内部数据预测能力等方式,构建数据治理以及企业管理格局,进一步打破传统束缚,将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每一环节,推动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双发展,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