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蓝波 王东波
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牙列缺损患者数量激增。发生牙列缺损后,一方面会影响咀嚼能力,另外也会影响语言功能和面部美观度,对生活质量保证及患者身心健康不利[1]。随着大众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改善牙列缺损情况。临床中针对此种患者,通常会选择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治疗,但是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包括活动义齿影响咀嚼能力,极易松动和脱落,使用舒适度不足[2-3]。现阶段,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发展,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广泛应用并因其自身优势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在口腔种植治疗时,骨移植材料有多种选择,不同材料应用效果存有一定差异。目前,临床反馈结果证实,骨缺损重建最佳选择为自体骨,可实现最佳骨诱导和骨生成效果,但是缺陷为供骨区开辟会形成创伤,操作复杂且骨量获取有限,导致临床应用诸多限制[4]。骨移植时选择异种骨或是同种异体骨,缺陷在于会明显增加免疫排斥及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此外价格高且成骨效果有限,患者接受度不高[5]。近些年,相关报道结果证实,可以拔除无保留价值的自体牙,并制成骨移植材料,对缺损区域进行回植,可获得满意效果[6]。为了进一步明确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对种植效果及后期使用效果的影响。本次特开展对照研究,为种植牙移植材料选择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具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64例均为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口腔科牙列缺损治疗患者,研究开展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依据收集阶段骨移植材料不同作为分组依据,两组各筛选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4︰18,年龄范围23~55岁,平均(35.26±2.56)岁,牙列缺损发生时间:10~59 d,平均(28.33±3.12)d;试验组男女比例:15︰17,年龄范围:23~55岁,平均(35.41±2.78)岁,牙列缺损发生时间:10~59 d,平均(28.40±3.21)d。两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文件,其临床资料医院有自主使用权利,但是需要保护患者隐私;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口腔科证实均发生牙列缺损。(2)均为成年患者。(3)患者意识清醒且配合度理想,专业人员进行研究说明和告知。(4)锥形束CT检查结果证实需要接受植骨填补缺损区域。(5)确认有可拔除的无价值自体牙。排除标准:(1)血压无法稳定控制。(2)合并发生机体感染。(3)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异常。(4)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异常。(5)口腔结构异常或频繁发生口腔溃疡。
两组均完善检查,准确判断口腔情况,制定口腔种植具体方案。排除治疗禁忌后,择期接受治疗。治疗前,首先利用过氧化氢溶液(3%)对牙龈进行彻底冲洗,超声引导下,规范开展龈下刮治并对牙根面进行处理,同时清理牙面上覆盖的结石及色素。牙周袋利用生理盐水和过氧化氢溶液(3%)进行交替冲洗和处理,确认无明显出血后,植入骨移植材料。
对照组口腔种植选择异种骨移植材料:选择 Bio-Oss骨粉(生产厂家:瑞士盖氏)作为缺损区域填充材料,综合考虑缺损情况,确定 Bio-Oss胶原骨粉量,确保全部覆盖牙列缺损区域并延伸到骨膜下缘。
试验组口腔种植选择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材料选择患者阻生齿或是疾病需要拔除的牙齿,对牙齿进行处理,清理附着软组织和牙结石,并使用气枪进行干燥处理。确认干燥后,放入到智能牙本质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制成颗粒,并将其置入到乙醇(20%)和氢氧化钠中浸泡,处理完成后吸除浸泡液,再置入磷酸缓冲盐溶液(浓度20%)进行浸泡,静置浸泡3 min后将液体吸出。并检测其pH值,如果试纸检测结果提示为中性即可待用。选择合理量制备好的牙骨粉对缺损区域进行填充处理,要求填充覆盖整个缺损区域并延伸到骨膜下缘。
治疗完成后,均要求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了解种植效果,并说明生活及饮食注意事项,加强种植体保护,巩固治疗整体效果。
(1)X线测定并记录牙槽嵴高度。(2)称重法测定咀嚼效率[7](方法:称量咀嚼食物总重量和剩余食物残渣),计算公式=(咀嚼食物总重量-剩余食物残渣)/食物总量×100%。(3)牙周健康评价指标: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4)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5)患者疗效总满意度:自制问卷对牙齿功能、牙周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总计50分,10~18分提示不满意,19~32分提示基本满意,32分以上提示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 + 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试验组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项指标上对比,试验组数值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槽嵴高度及咀嚼效率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牙槽嵴高度及咀嚼效率指标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牙槽嵴高度(mm) 咀嚼效率(%) 牙槽嵴高度(mm) 咀嚼效率(%)对照组(n=32) 2.15±0.52 56.40±8.63 2.90±0.69 72.21±10.43试验组(n=32) 2.17±0.50 56.59±8.51 3.27±0.76 84.85±11.28 t值 0.157 0.135 2.039 4.654 P值 0.876 0.893 0.046 <0.001
治疗前,两组在菌斑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项指标水平上试验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周指标组间对比(±s)
表2 两组牙周指标组间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菌斑指数(分) 牙周探诊深度(mm) 菌斑指数(分) 牙周探诊深度(mm)对照组(n=32) 2.18±0.53 6.71±1.40 1.61±0.38 5.09±1.12试验组(n=32) 2.16±0.50 6.69±1.43 1.27±0.40 4.10±1.08 t值 0.155 0.057 3.486 3.599 P值 0.877 0.955 0.001 0.001
治疗前,两组在炎症因子水平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两项炎症因子水平上试验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对比(±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组间对比(±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介素-6(ng/L)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介素-6(ng/L)对照组(n=32) 9.81±2.28 26.40±3.60 7.01±1.81 22.74±2.20试验组(n=32) 9.76±2.38 26.30±3.58 5.48±1.51 20.57±1.83 t值 0.086 0.111 3.672 4.290 P值 0.932 0.912 0.001 <0.001
64例患者均配合完成调查问卷,专业人员统计结果证实,在疗效满意度上,试验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满意度组间对比[例(%)]
现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人口老龄化、牙周病、龋齿、意外伤害、发育不良等,导致牙列缺损发生率明显提升。发生后,不但会影响外观美观度,同时还会对正常的口腔功能产生影响,例如影响咀嚼能力,对营养吸收不利,影响发声功能,对日常生活及正常社交不利,还会明显降低发病患者心理状态。现阶段,大众自我保健意识明显提升,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强,大部分牙列缺损患者主动就诊并接受专业治疗,在这一背景下,牙齿口腔治疗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8]。对于牙列缺损来说,临床治疗方案较多,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应用时间较长,外力辅助下稳定义齿虽可补齐缺损,但治疗后患者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美观度和牙体稳定性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不高[9-10]。现阶段,口腔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口腔种植修复这一新型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治疗方式存在的不足。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能够确保骨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拉合抗剪切力,可保证牙列稳定性,同时可良好恢复咀嚼功能[11]。主要是因为种植牙和天然牙齿较为相近,因此舒适度得到有效改善可提升预后效果。同时种植体多选择抗磨、耐腐蚀材料,仿真感佳,既可保证恢复正常功能,还较为美观[12]。另外种植牙良好结合牙槽骨,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程度,且接触面受力均衡,不但美观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咀嚼舒适度。临床治疗效果也证实了口腔种植的优越性[13]。
在口腔种植领域中,植骨材料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十余年间,合成骨、异种/同种异体骨、自体骨等,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往在口腔种植上,异种骨移植材料应用较为广泛,应用常用的为 Bio-Oss骨粉,其为脱蛋白牛骨,该骨粉的特点为极低吸收速率,使其作为新骨形成的内部稳定支架,可以保证新骨长期稳定的生长,通常会应用于颌面外骨缺损以及牙周骨缺损填充中[14]。临床应用于牙列缺损种植治疗中,结果证实能够改善牙列缺损,但是缺陷为骨粉不具备骨诱导特性,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现阶段,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自体骨移植材料临床关注度较高,相比于人工骨移植材料来说,自体骨移植材料具有一定运用优势,具体表现在,具有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在骨生成性/传导性/诱导性上表现优异,且抗力性良好,目前已经成为临床骨移植首选材料,应用效果得到广泛认可[15-16]。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接受口腔种植治疗时,相比于选择人工骨移植材料来说,使用自体牙骨移植材料组患者在牙槽嵴高度、咀嚼效率上相对较高,而牙周两项指标上相对较低,炎症因子水平相对较低,提示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具有显著运用优势。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和人体的骨组织组成相近,大部分为无机成分,还有少量的水分和有机成分,自体牙骨移植材料是通过拔除自体牙齿,进行脱矿处理,能够强化材料中的非胶原蛋白生物利用率,从而显著提升材料的成功能力。异体骨或是人造骨粉缺陷在于可能会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应用到口腔种植治疗中,能够提升其和相邻组织融合速度,并具有良好的诱导骨生成能力,促进牙槽骨高度最大程度恢复,进而确保总体治疗效果,在后期咀嚼时也能保持最佳能力。此外,良好的生物融合度也能降低对牙周的影响,促进牙周健康程度改善,避免引发牙周或口腔炎症。且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在口腔种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上相对较高,提示本种治疗可实现良好治疗效果,尽快恢复咀嚼功能,避免影响日常饮食和生活。
综上所述,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种植治疗总体效果理想,在骨移植材料选择上,自体牙骨移植材料具有显著运用优势,能够促进牙槽嵴良好恢复,提升咀嚼效率,同时还能够改善口腔炎症及牙周健康状况,对预后有利,应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