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平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和新趋势,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需要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从理论机理上来看,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促进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引导数字文明新形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构建和完善融合机制、联动机制、并联机制和合作机制。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路径在于:走中国式数字化道路,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同时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体现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22、30页。数字化是现代化的战略新引擎,也是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需要把数字化转型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以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和新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顺应世界现代化趋势,又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2)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人文杂志》2022年第10期。世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致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正在全面改变着经济运行方式、社会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要做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机衔接。
1.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现代化一般是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方向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或者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传统现代化指由于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向数字化时代的社会、传统工业时代的文明向数字化时代的新文明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及其伟大创造,都是在工业经济时代进行的。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进行一系列的转型,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具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二是数字经济推动下形成的这一系列转型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了新优势。数字经济是数字技术领域的产业革命与制度创新的产物,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综合,在支撑基础、技术特征、组织结构、产业组织、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可以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优势。三是数字经济推动下形成的这一系列转型重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取向。数字经济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化提升,形成了融合并行发展的格局,数字化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数字经济服务性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的开放化融合,促进跨价值链、跨行业的普遍协作和跨界融合。数字经济推动了社会现代化蜕变式的、升华式的重构,数字经济的泛在化普惠,使得社会现代化呈现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普惠格局。在数字化理念引导下,政府综合服务便利性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高。
2.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进产业基础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数字化新产业的成长,从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一是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数字技术推动数字化资源配置不断扩展,促进产业间技术渗透融合,产业新生态、新模式、新业态迅速崛起,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3)任保平:《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开拓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二是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动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快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基础能力发展的新型基础要素,产业创新需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新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赋能,数字经济推动了产业基础能力的现代化。三是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指的是产业链水平的现代化,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等。数字经济发展使得产业链上下游和生产制造各环节紧密衔接,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产业链,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产业链的现代化。
3.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动能。科技和产业的重大进步是现代化的动能,人类历史上的现代化都是在科技进步和产业重大发展下推动的。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生产力的现代化,而且表现为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是生产力现代化和生产关系现代化的统一。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技术进步和产业革命是现代化的动能,每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一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生产活动的新动能,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拓展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形成了更多新的增长点。二是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消费新动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拓展了消费可能性边界,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和服务种类,丰富消费选择,激发了消费需求,引导了新型消费,形成了消费新动能。三是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使就医方式、就医体验等得到了极大改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下的物理社会和线上的数字社会高度地交织,对社会治理和城市演变产生重大影响,搭建安全可靠的智慧治理体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4.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能使中国式现代化引导数字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依次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数字文明三种形态,数字文明是人类文明的3.0版本,是与工业文明相区别的文明新形态。数字文明的3.0版本以数据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新技术框架,在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关系的推动下,形成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治理等文明新形态。数字文明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推动着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容和要求。目前中国式现代化正处在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化的交汇点上,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定位就是做数字文明的引领者。这就需要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引领世界数字文明,为世界数字文明贡献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的文章中提出的,“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求是》2022年第2期。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进行时,同时具有任务的二重性,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现代化任务,又要迎接信息化时代化的挑战。在二重任务叠加下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衔接机制,这些衔接机制包括:
1.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融合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社会中的生产生活呈现全面融合态势。在这种态势下,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构建融合机制。融合机制包括:一是融合基础设施机制。即,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信息基础设施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发展从消费领域加速向生产制造、社会服务、政府治理等领域渗透,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传统基础设施,使传统基础设施的单一功能得以改变,逐步演变成融合信息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化基础设施,形成融合基础设施新形态,提高基础设施运转和服务效率,通过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二是产业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是指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下,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过程。这一融合使得产业从分立走向融合,产业边界模糊化,形成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从而产生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三是产业链融合机制。即,围绕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不同客体的行为信息,形成产业运行基本态势的数据体系,实现产业链数据融合。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与实体经济的业务融合。通过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实现价值链之间相互交叉,形成有机融合的价值网络。
2.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联动机制。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经济体系,能与其他要素联动、实现多要素有机联动和多价值链的有机联动,形成一种联动机制。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完善相应的联动机制,这些联动机制包括:一是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联动机制。农业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技术和资本,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数据。但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要素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强化和延伸了人的智能,与技术、人才等其他多种创新要素实现联动,促进有效决策、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多要素联动机制。数字经济以产业数字化实现多要素有机联动,产业数字化通过数据生产要素对实体经济和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实现多要素联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重塑业态结构,创造新市场、新模式和新增长点,提升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5)王建冬、童楠楠:《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研究》,《电子政务》2020年第3期。三是多价值有机联动机制。数字技术的特点是万物互联,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经济社会运行网络化,打破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形成新的产业运作模式,使得产业分工模式向功能复合化、角色多样化和服务全程化方向发展,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的价值链联动,形成以数据驱动的价值网管理体系。
3.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并联机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并联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点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59页。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串联的,先完成工业化时代的第一次现代化,再完成数字化时代的第二次现代化。而在数字经济推动下中国是两次现代化并联进行,同步发展——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通过“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走并联式现代化道路。通过并联式现代化,实现两次现代化的叠加,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并快速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实现四化同步协调的“并联”发展。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提高并联的质量和效率,使得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更高层次的结合。
4.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合作机制。数字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形成了数字经济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开放、共享数字红利,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合作机制的形成,这些合作包括供应链合作、产业链合作、区域合作。一是供应链合作机制。通过数字经济的大数据计算等技术,形成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数字供应链,实现数字技术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融合创新。数字供应链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要素,对供应链产业链进行整体改造和优化,使得不同企业在供货、采购、铺货、加盟等生产经营全链路中实现合作。二是产业链合作机制。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产业之间的跨界合作,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推动产业链组织方式的变革,在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化中产生价值增值。一方面数字化打通产业链各环节,避免供需错配,围绕市场需求,使供给方能够精确地对需求变化做出反应,提高信息流、产品流、技术流、资本流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交换速度。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武装产业链各环节,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在产业链中对数据要素进行价值挖掘,推动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三是区域合作机制。数字经济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克服距离的障碍,冲破地区间地理边界的束缚,形成要素的非空间聚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党的二十大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同时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任务。(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22、30页。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选择既能促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也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路径,以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新征程中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路径在于:
1.以中国式数字化道路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充分利用中国的大国优势、大市场优势、制度优势、完整的工业化体系优势,推进数字化转型,走中国式数字化道路,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有机衔接。一是我国人口众多,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数字经济消费市场,具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数字消费者数量大,数字应用渗透率高,数字技术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有着巨大增长空间。二是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能组织好各类力量推动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奠定生态体系,促使数字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强大动能不断释放。三是工业体系优势。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可借助完整工业体系的优势打造完善的数字经济供应链体系。同时,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化应用,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撑,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社会建设,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以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动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进程:一是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包括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消除“数字鸿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支持创新和技术升级,加快数字经济转型,解决数字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健全、不合理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数字经济治理的渠道,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数字经济治理效能。二是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约束。推进新基建进程和水平,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培育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的交易规则,构建完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推进宏观领域数字化转型,缩小“数字鸿沟”。推进中观领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微观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在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集成到社会经济运行的所有领域,在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中,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包括:一方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的改造,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推动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市场化,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产业的发展,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构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各个领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四是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建设机制。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在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中,建设素质高、结构优的数字人才队伍,以数字人才建设夯实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根基。
3.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点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产业生态建设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是从产业创新层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来提高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率。一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奠定数据共享基础。从需求侧整合消费信息和个人信息,在此基础上整合数据标准,构建数据结构,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流动,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数据标准,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奠定数据共享基础。二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构转化。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把重点放在提升数字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上。按照数字产业发展的逻辑,推动产业组织方式、产业发展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由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转向网络化、生态化和智能化方向,形成新型产业结构关系。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从产业层面加大对平台型产业创新组织的支持力度,构建起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产业生态,在政策上支持产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载体建设,同时支持产业创新共同体、产业生态等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创新性组织建设。
4.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为了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需要形成一种满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数字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夯实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的技术基础。加强数字技术基础研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数字经济自主权,夯实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的技术基础。二是激活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数据要素潜能。构建高水平的数据要素市场,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提高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的价值实现,着力实施数据质量提升,激活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数据要素潜能。三是筑牢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产业基础。高质量推动数字产业的结构优化和结构升级,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优势,提升数字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筑牢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产业基础。四是强化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政策保障。细化分解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和重要任务,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完善促进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为实现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