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

2023-03-10 10:35李玉龙
学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李玉龙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观、文化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优秀思想品德,养成文明行为。要想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挖掘人文精神素材,教师要围绕实际生活及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制定语文教学目标,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育方法,让高中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探究”,用心领悟文本素材以及文章中蕴含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明确文本的中心思想、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为之后投入社会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教师要重点展现出自我榜样的力量,注重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引领高中生不断进步、成长、发展,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获得成长、积累经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忽视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却忽视了。很多教师习惯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策略进行主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来对文本知识进行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表达,久而久之,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单一,使得个别学生的课堂听讲处于一种机械、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没有得到发挥,根本无法构建高效、优质、融洽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语文学科的德育性和人文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二)缺乏教学情境的融入

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模式,才能够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用心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品质、思想。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程实践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单方面传递、灌输课本知识,缺乏教学情境的融入,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趣味性、生活性素材比较少,学生只能够结合教师的语言指导来理解文本内容,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也比较少,导致在语文课堂中缺乏注意力,使他们不仅无法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还无法跟上语文课程教学进度和系统化掌握并提高语文知识和水平。

(三)语文教学较为功利化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存在较为功利化的问题,无法展现出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德育功能、鉴赏功能、审美功能,学生缺乏参与语文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理念多年,但是学校依然无法摆脱来自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落实教育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育人”,培养身心健康成长的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学识来引领学生,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中来塑造思想、充实心灵、武装头脑。同样,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体现“育人”理念,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及学习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赏析能力的锻炼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让学生拥有积极的精神力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让学生获得综合化发展。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中生正由少年期过渡到青年期,在此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较为迅速、活跃,但是在道德层面、情感层面、理智层面还不够成熟,其人格、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同时,高中生虽然具备较强的进取心,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缺乏面对、解决困难的自信心,经常会陷入一种“学习困境”“生活困境”之中。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让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内心深处能够超越庸俗,在教师的正面价值引导下,产生奋斗、拼搏的斗志,从而更加积极、专注地融入学习活动,收获理想的学习成果。

(二)满足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表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展示出文本的审美教育功能,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教材中优美语言的感染和熏陶,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多阅读一些优质的文本素材和作品,同时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品味文本中的华丽辞藻和优美语言,体会文本中蕴含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领悟文章、素材中蕴含的意境美,感知语文学科的人文魅力、艺术魅力,从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良好感情,陶冶自身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阅读经验、学习技巧、心灵感悟,从而顺应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

(三)展示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特征

在以往的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只是把语文教材知识作为一种媒介,让学生去认识陌生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视野,但是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深入剖析、认知教材知识的机会,处于一种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之中。只有在语文课程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才能够展示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实践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在探索文本知识期间,只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才能够围绕、联系实际生活来感知文本知识,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展示出文本的审美境界、内在韵律、音韵美等,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围绕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科学制订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促使学生得到系统化、全面化成长。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落实、渗透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充分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不再用单向知识灌输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让语文实践活动具备较强的导向、方向,让学生做到理解性剖析文本知识,用心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和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教和学的完美整合。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是否理解、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端正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使之综合素质层面也能获得提升和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素养、思想境界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渗透人文精神,展示出“人本化”的教育理念优势,科学规划语文教学方案及教育形式,围绕“促使学生综合成长”来落实教学活动,实现思想价值观、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的深度整合,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统一,让学生在深刻解析文本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熏陶、升华,同时使语文知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

另外,在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学生学会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课堂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力求做到知识构建过程更为形象化、动态化,满足学生差异化、层次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此期间,教师也要适当给予学生点拨和启示,加深双方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不足之处进行剖析,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用心感知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内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综合化的成长。

(二)全面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价值

要想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需要全面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价值,使学生不再盲目记录、记忆知识,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从中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增长语文素养、开阔视野,可以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另外,教师不能盲目拓展语文教材知识,不能用生搬硬套的方式来呈现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自主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和德育内涵,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语文教学方案和形式,通过案例解析、游戏引导、角色剖析的方式,把语文文本素材和德育元素深度融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形成综合性的正确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纠正问题,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解题习惯、学习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要用“聚焦人格”的方法来剖析文本内容,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实现和作者深度的思想交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体验性、工具性特征,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深度互动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三)以多种方法渗透人文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做到让学生享受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心理,能够更加专注地去钻研文本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及人文素养水平。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要强加主导,要让学生拥有观察、实践、探索的机会和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选择作文题材,不仅要让学生多运用写作技巧、方法,还要引导他们投入情感去写作,让作文内容能够打动人心。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在写作中运用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观点,对现实生活多一些人文关怀、理性分析,改变以往作文写作中陈旧古板、空洞乏味的写作状态,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关联教材阅读、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视野。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都是一些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刻的意蕴,能够引人入胜、积极深思,但是只凭借这些课内教材、素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还远远不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灵活选择课外读物,如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古代文学等,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用心感知不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觉悟。在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人文教育、渗透人文关怀。另外,很多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不敢和他人对视、练习、讲话,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克服、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自我调控、有效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重视读写结合,引领道德认知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读写结合的作用,以此来引领学生道德认知,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在锻炼高中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会用领读、诵读的方式来对课文素材进行展示,之后再让学生在自读、合作读中认识课文中的陌生字词,这种做法忽视了对素材中人文精神和内涵的挖掘,导致学生只能机械地学习、做题,语文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改革,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识字、一边阅读、一边领悟,用心感知素材中展现的价值观、情感观,进一步鼓励学生对一些特殊、复杂的问题进行研讨,激发良好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了解文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素材内容,展开深层次的人物形象剖析,分析人物的感情变化、真实心情,从而锻炼、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素养。另外,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打破教育素材的局限性,教师要结合课内知识灵活拓展课外阅读素材,使学生在文字、文章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使他们的学习情感得到思想上的升华。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渗透人文精神,以此来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思想,让学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并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及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改革方针和政策,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系统性。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