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2023-03-10 10:35刘恒忠
学周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中职

刘恒忠

(山东省郓城县高级技工学校,山东郓城 274700)

2016 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高校教育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各级、各类院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实现思政教育,不断促进非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等,从而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新格局。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也开始积极发挥各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积极通过非思政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造覆盖面更广、渗透性更强的“大思政”教育模式,促进中职学生同步发展身心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一、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学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包括亲情、乡情、爱国情等,能让学生内心深处形成更强烈的感受,进而促进形成与发展人文综合素养。以感受亲情来讲,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孝道。如在教学课文《我的母亲》时,文本讲述了作者母亲独立养育儿女的几个感人故事,她在战乱中镇定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一个人艰苦地筹钱供养孩子念书、一个人含泪送别女儿出嫁、一个人在除夕夜送孩子返校等。平凡而普通的小事却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儿女最深沉的爱。教师教学可以紧抓“孝”文化渗透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从文本中的小事联想到自己的故事,进一步强化理解亲情,更深刻地领悟父母养育自己之恩,丰富情感体验。再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语文学科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在教学课文《沁园春·长沙》时,作者通过优美而壮丽的文字描绘长沙秋景,回忆了青年时期的革命生活,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诗歌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结合文本内容、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感受家国之情,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目标。

(二)培养探索精神

探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是人们探究和追求自己好奇的事物及对象,引导人们从好奇发展到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培养现代人才要高度重视塑造探索精神,要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式和手段,能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围绕自己的好奇心展开学习和实践,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创新性成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利于通过文本教学传播科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科普说明文《神奇的极光》和《人脑与电脑》都体现了人类探寻宇宙的奇迹。不同时期的人们虽然知识结构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但是他们都在努力通过各自的方式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课程思政即可紧抓“探索”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明确科技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探究,不断促进学生构建创新创造意识,实现塑造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中职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时代新人。

(三)树立正确观念

中职教育时期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定型的关键期,是否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会指导学生学习、就业和生活的具体行为,也关系着学生判断万事万物的价值。中职语文学科包含大量优秀文本,不仅能实现情感熏陶,还能实现塑造价值观念。因此,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如当代诗人汪国真的散文代表作《我喜欢出发》能实现生命教育和理想教育,鼓励学生勇敢探索人生暂时未知的生命片段,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新生活;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中作者的浪漫情怀能实现引导人生观,告诉学生无论境遇如何,都应当保持自信而乐观的态度,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勇敢面对生活的浮沉。

二、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不是简单的教学手段。中职语文教学要实现课程思政,首先要实现重塑教学观念。也就是说,中职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渗透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语言、思维、审美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隐性育人价值。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应该充分结合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引导价值观念以及塑造职业精神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和精神。

转变教学观念能促进创新教学行为,只有高度重视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才能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全面提高语文思政教育的综合水平。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职教育要积极构建语文学科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引领价值,拓展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首先,不断完善建设中职语文课程教育体系,在增加语文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做好思政教育的宣教工作,让所有师生明确语文学科对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价值,从而为开展思政教育奠定基础;其次,语文学科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应用互联网资源等方式拓宽语文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结合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展开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最后,语文内容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学、艺术、人文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和感悟文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学习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时,除了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的故事,还可以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引入其他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故事,揭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之美。引导学生明白成就来源于努力,只有不断钻研才能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人生观。

(二)精心筛选思政元素,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确定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之后,就需要立足课文内容深入挖掘对应的教育素材,如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及爱岗敬业等,为渗透思政教育找到最佳切入点,从而让整个课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渗透思政教育。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作者发出“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时就是切入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应当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发展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增强课文与时代的匹配度,还可以融入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的讲话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将“小我”的成长融入“大我”的发展中,明白只有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再比如课文《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也是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溯古看今地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当努力奋斗,不负青春,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中职语文教材包含大量优秀篇目,蕴含极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同一篇文章基于不同的视角也可以挖掘不同的教育要点。但是在整理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是重点,思政教育是辅助,不能过多体现思政教育而淡化了课程教学。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充分把握渗透思政元素的“度”,需要精心挑选、合理取舍教育素材,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元素作为思政切入点,从而实现陶冶情操和塑造性格,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中职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中职学生有望成为各行各业的操作精英,而要获得职业成长,就需要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因此,挖掘塑造职业精神的元素也是中职思政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多个教育元素并存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职业教育内容。如在教学课文《敬业和乐业》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职业都有神圣性,都是可敬的行业,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职业,促使讲解课文内容与培养职业道德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渗透思政教育的关键点是增强课程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是情感层面的触动,而非说教和传递知识层面。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实现渗透思政教育的目标,就应当不断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说教”教学策略,以创新、求变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内容应当与学生有深度关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有价值的思想教育活动。为此,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有吸引力的探究性学习话题,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教育素材,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谈认识和感受,让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形成实质关联,实现引领价值观念,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为此,设计课程教学要立足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加时事政治、影视剧作、现实生活等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有言可发,促进思维的深加工。如在学习课文《人脑与电脑》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同感,可以为学生创设分享话题的教学情境。一方面,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当前中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这些成果为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中可以改进和突破的关键点,以此升华课程教学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和信念,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师说教转变为学生分享,如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在不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的基础上引发他们思考科技发展,达到震撼心灵的目的,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四)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同步发展综合素质

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是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而设置的公共课程体系,语文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完善的语言知识,还应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场景能够做到语言得体、举止大方。因此,在渗透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表达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领学生在实现积累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综合素养,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促进发展创新创造性思维。为此,中职语文课程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设计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担任主创,通过“台前”与“幕后”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如汽修专业语文口语交际课程可以设计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以此指引学生自主搜集更多表现“工匠精神”的诗歌作品,通过朗诵诗歌构建正确的职业观。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选定组长,由组长组成朗诵活动的主创团队,协助教师组织策划、明确活动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各个环节的执行人;其次,由组长带领小组完成筹备诗歌朗诵,为小组取名字、定口号,小组成员分别推荐不限形式、篇幅的诗歌,只要满足“工匠精神”的主题要求即可,通过讨论确定本小组的朗诵篇目并组织朗诵排练;再次,举办朗诵活动,通过评委打分、大众投票等方式完成朗诵评优,并举办颁奖典礼;最后,组织组长带领小队分析得失,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个性成长,教师要及时组织组长、组员分析筹备情况,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发展综合素养。

三、结语

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在以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综合素养,达到“教书育人”的课程目标。教师应积极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意识,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实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要精心筛选思政元素,在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创新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以此促进学生同步发展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