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香
课程思政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能够以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具体的教育资源、教学方法转化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以此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加深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环节进行改进优化,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部分高职英语教师虽然认识到了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有机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经验、认知、教材以及标准体系的支持,造成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的融合程度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全人教育”理念的推行。
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程多是指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面向学生开展道德引导、认知强化、思想端正等一系列工作。这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显性的,在我国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看到思政课程的身影,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课程思政的开展却是隐性的,其要求教师能够对现有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充分发挥各门学科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课程思政最初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中,提出需要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项责任,积极融入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专业课等课程”的双向协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1]后续的一系列文件都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重要的方向,对其具体落实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除了其隐性特征之外,课程思政还把握了新时代思想发展的方向,不仅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除此之外,课程思政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更加灵活。由于结合了具体的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在观察了解学生学情、学能的基础上,采用案例、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不同方式,让思政元素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有着生动全面的展现。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具有多元性的载体,不再依托于单一的理论灌输、说教,而是通过英语语言知识、实践沟通,培养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念、思想认知。[2]另外,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还具有价值引领性的特点,其不仅注重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知识的学习,更为关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加强了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注度。最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是一种协同性的教育。该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得到同步成长发展。
自课程思政被提出以来,围绕着各学段、各学科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政策及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政课程的突破,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社会科学、人文通识等所有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工作。而高职英语是高职高专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对于语言类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3]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还对学生的个人素养、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现实背景,将其贯彻融入的必然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必要路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各学段教育的重点也发生了偏移,从最初的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水平、智力发展逐渐拓展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就成为高等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德”始终为教育的重点,几千年来中国都传承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当前阶段,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攻坚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更需要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而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的视角出发,英语本身就是属于语言范畴的学科,涉及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免会接触到这些思想内容,如果不加以规范与引导,容易形成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相悖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仍然处于思想认知的塑形阶段,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社会阅历,这容易使他们在西方负面文化的侵蚀下失去自己的辨别能力。因此,当下高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之间的紧密糅合,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任务的必要途径。
另外,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全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积极推行“五育并举”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教育方向,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强调丰富学生人文、科学、自然等多个方面的支持,注重学生在健康人格上的塑造。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知识素养、专业能力、和谐发展的“完人”。[4]但是“全人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现有教育工作的全面突破。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所有关注点都集中在基础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训练上,否则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能力,却严重忽视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缺乏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考量,也会使学生个人思维视野被限制。而课程思政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高职英语与“全人教育”理念的结合,引导教师在科学设置课程思政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度,能够充分发挥英语基础课、专业课在课程上的特色与优势,并在语言课程中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因此这种结合也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全人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也对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的融入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具体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全新的方向。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职英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满足了我国相关教育政策、国家建设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都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将教育教学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培养上。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不仅在此,其还需要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而课程思政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就是一次改进教育、革新教学的良好机会。[5]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提高了对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例如在2017 年教育部就“课程思政”的推广实践问题,提出各门专业课应该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教育功能,将思政工作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实际上是对相关教育政策、国家建设发展的积极响应,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尝试。
另外,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开展有助于现有教育模式,尤其是思政教育模式的全面创新。通过对课程思政的理论概述与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其本身就与思政课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长期以来,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存在着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情境缺乏、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职业品德等方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成效。而课程思政不仅是将思政与英语教学紧密融合,同时还能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等场域之中,通过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渗透引导,带动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道德行为认知。以高职英语教学为例,学生在接触不同国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化自信,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而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充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实现了高校在相关教育工作上的全面创新。教师也能够在此过程中,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授者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除此之外,高职英语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满足了学生道德品格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即将面对社会、工作岗位的他们,内心往往充满着各种困惑与迷茫。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文化、社会亚文化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价值观念的培养上陷入困境,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树立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树立正向的是非观、大局观,从而积极应对今后的人生挑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课程思政政策、理念的影响下,尝试对英语学科中的思政元素与相关教育功能进行挖掘。但是通过实践调查、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并未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只是简单提及思政教学内容,造成课程思政流于表象,而其中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课程思政的概念从2016 年就已经产生,并且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推进下得到了完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并没有加深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一方面,高校对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开展要求不明确,没有对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完善;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只是将课程思政看作是一项任务,并没有对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有效运用,这不仅影响了课程思政开展的整体效果,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协同作用。[6]
英语教学在我国各学段教育体系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学科新、时间短、资源少,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上并不显著,高职英语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并不深入,这也成为当前高职英语推进课程思政的难点之一。
课程思政之所以与传统的思政课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将具体的思政教育融入各门学科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以多种丰富的载体、多元的方式,实现思政元素的逐步渗透。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加上教育理念的滞后,在现有的英语课堂上依然采用了单一的讲授模式,无法让学生从英语学习中得到心灵、情感、价值观念的滋养。
随着教育的发展,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变得尤为重要。在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大多是终结性评价,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不足,并且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评价标准重视客观性和准确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在课程思政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对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优化改革,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推动,使得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能够真正贯彻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打破“两张皮”的现象,以此来构建课程思政与高职英语立体化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英语在课程思政教育上依然存在着观念、方式、途径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都依托于传统的思政课堂,各专业教师缺乏足够的认知与教育经验,将思政教育看作是思政老师的任务。而在课程思政的现实背景下,全体教师都需要树立任务共担的意识,深刻认识到每门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作用,为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思想上的保障。为了带动所有教师加入课程思政的队伍之中,可以组织开展思政素质培训工作,保证高职英语等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思政素养、深厚的思政情怀、清晰的思政思维,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丰富的政治理论功底、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实现“以德立人”。另外,英语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可以看作是高等教育中文科的范畴,在前期的规划中,应该找到明确的育人目标,即在教学中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家国情怀的升华,帮助学生得到价值观念的发展与塑造。通过前期相关工作的开展,才能逐渐改善高职英语教师的意识,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共同承担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中加深自己的体会、思考、感悟,为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根基。
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多是以英语教材为主,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以教材为中心,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上有所不足,这也对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对具体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高职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需要带领学生了解文化、认识世界、提高心智、拓展思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挖掘其中与思政有关的元素,提取人物、事件等不同案例,突出其中的育人价值。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做到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与合理安排。[7]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中西方文化介绍、对比的比重,让学生在感知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逐步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能够对祖国的建设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自觉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更加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找到明确的切入点,也为课程思政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上的支持。
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为了加强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往往会采取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法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打造更加高效互动的英语课堂,以此来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积极能动性。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思政教学内容与英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同时还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作为载体,在丰富有趣的英语活动中,实现对学生思想认知、价值观念的启发,有目的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例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入对话,让学生在不同商务场景下灵活运用英语,还可以在这些场景中切入时事热点话题,例如美国制裁华为的案例,鼓励学生在英语对话交流中说出自己的看法,用实践运用去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则需要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作出正向的评价与引导,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针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问题,我们应当通过各种方法加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加强师生互动。在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的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学还可以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向,以此来与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把握其中差异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优化。对此,教师需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从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获得感、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除了在英语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外,教师还应该主动搜集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把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与关键点。
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将思政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开展,不仅有助于达成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还有助于促进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但是目前高职英语在课程思政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缺乏高度的融合性。对此,教师可以构建立体化协同育人的体系,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