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下基于POA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3-11-23 01:52雷盛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子系统育人

雷盛燕

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1]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同样肩负育人育才使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中,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2]

为此,学者们对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理论探索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外语课程思政内涵、教学设计、思政元素融入途径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胡杰辉从教育政策、课程理论和外语学科特点三个视角讨论了外语课程思政内涵,并提出教学目标精准性、内容组织体系性、流程设计渐进性和评价反馈整合性四个系统优化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3]肖琼、黄国文则认为外语课程思政建设需从理清思路、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课堂实施、教学评估六方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4]徐锦芬提出通过“分析—筛选—增补”挖掘与拓展现有英语素材的思政元素以及围绕“目标设定、语料选择、活动设计”等环节自主构建英语课程思政新素材。[5]刘建达提出通过“学期前的讨论和准备、学期中的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学期末的考核、学期后的反思和调整”构建一套有利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6]这些研究对实施外语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仍需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教学实践方面,一些教师结合本校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如蔡亚萍、王英杰提出的“微视频+语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7]、厉彦花等构建的“支架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8]此外,邓楠、潘杰[9]从教师、教学过程及模式方面,柴芸[10]从教学过程、方法、评价方面通过具体案例给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这些实践研究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教学路径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范式开发以及实施路径的广度探索。

综上不难发现,由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未有机融合,导致当前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虽然教师思政意识在提高,但仍然存在思政融入教学的任意性、单一性等缺乏系统化教学路径的痛点问题,从而影响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化进程。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从理论概述、融合路径等单方面研究逐步向体系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下,本文将借鉴、整合学者和教师们的理论概述和实践经验,依据文秋芳的“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理论,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框架,为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提供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范式,拓宽实施路径的广度,从而助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一、理论依据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理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是为解决“费时低效、学用分离”等教学难题提出的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11]提出了“学用一体说”“学习中心说”“文化交流说”“关键能力说”四个教学理念。“学用一体说”指出外语教学应以“语言产出任务为驱动”进行有选择性的语言输入,强调语言输出与输入的一体化。“学习中心说”则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习”发生,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地位。“文化交流说”的提出旨在倡导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学习者本土文化的关系,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互相理解与尊重,相互对话与学习,从而做到文化互鉴。“关键能力说”是指“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图1)。[12]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融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这些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图1 6种关键能力

由此可见,POA 理论不仅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基于POA理论的“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本文依据POA理论创新构建了“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两系”分别指以“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为子系统的核心系统和由“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要素组成的支撑系统。两个系统相互影响,彼此作用,共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堂教学”子系统是课程育人主渠道,“师生共同体”则是育人主力军,即育人不仅可通过教师实施,还可通过“学生相互影响”来实现。支撑系统强调对课程育人的间接影响,它是对核心系统的有力补充。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核心系统

1.“课堂教学”子系统

本子系统是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包含教学流程)、教学评价”四方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根据胡杰辉教授提出的教学目标精准性、内容组织体系性、流程设计渐进性和评价反馈整合性四个系统优化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本文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化设计。

(1)遵循思政育人理念,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因此,在“课堂教学”子系统中,本课程依据《纲要》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将价值目标有机融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中,制定“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精准性,避免“贴标签”“两张皮”现象。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Unit3 Friendship”为例。依据POA 理论所阐释的关键能力,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及线下体验式学习,记忆、理解与友谊相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中西友谊观异同等跨文化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新单词组段落”“学习成果分享”等语言产出小组任务,运用核心语言知识,就友谊话题恰当表达自己看法及讲述中西友谊故事;通过师生合作分析、评价小组成果,在语言情境中反思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其高阶思维、跨文化交际、合作、创新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价值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语言产出任务,增进学生彼此感情、促进相互理解,提升跨文化意识,树立正确个人友谊观及求同存异的大国友谊观,实现综合育人的毕业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价值目标无需呈现给学生,只需将其隐性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显性学习活动中即可。

(2)整合教材内外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重知识技能培养、轻价值引领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不同,“课堂教学”子系统中,本课程依据“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不同单元主题内容,深度挖掘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思政元素。同时,结合高质量网络资源整合课程思政素材,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并通过“课程思政与案例讨论相融合”的方式,将思政元素系统、有机地融入语言教学中,解决“多元知识输入不足、思政元素融入不够”等问题,从而建立教学内容组织体系。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Unit5 Pioneers of Flight”为例。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文介绍的“万户、爱德华修斯、达·芬奇”三名飞行先驱基础上,结合外教社优质思政资源及神舟十五号返航、神舟十六号发射等热点新闻,将“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等思政素材无缝对接到篇章学习中,从而既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的优良品质,又能提高中国文化对外阐述力及民族自豪感。

(3)依据POA 理论,构建“326”“学—用—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子系统基于POA 理论所倡导的“产出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理念,利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以产出为导向”的“326”“学—用—评”一体化教学模式。“326”模式将评价融入教学环节中构成“学—用—评”循环链(图2),并要求课前、中、后3 个阶段遵循此循环链,在承载“语言产出、思政育人任务”的2 条递进式“明暗”主线(图3)引领下,通过基于语言应用情境的“6步”“学—用—评”一体化(图4)教学流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便通过“学用相融”的学习体验促进记忆、理解、应用和综合,提升自我构建能力,并为思政元素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高阶思维目标提供具体路径。[13]

图2 3个阶段遵循“学—用—评”循环链

图3 2条递进式“明暗”主线

图4 6步“学—用—评”一体化教学流程

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1》“Unit6 Going Offline”为例。教师布置3 个语言产出任务,子任务①,课文段落复述(新词汇等语言核心知识学习)→子任务②无网体验Vlog(应用语言核心知识)→产出总任务,基于中国网络科技话题的班级讨论(创造性地应用语言核心知识)。这种递进式语言产出任务能够有效降低完成难度,减少焦虑感。同时,教师需依据3 个渐进式语言产出任务(明线)设计出与其相对应的价值目标(暗线),价值目标①,分析评价作者看待网络的态度(高阶思维能力)→价值目标②,独立思考(思辨能力)→价值目标③,科技强国(责任担当)。同时,课前,教师通过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通自主学习词汇、词汇自测及子任务①(课文段落复述)确定语言核心知识。课中,通过核心知识讲解、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等参与式学习拓展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综合能力和素养。课后,根据课中语言核心知识完成批改网作文,通过线上答疑及智能批改巩固、内化、提升语言产出能力,并通过课后对主题内容的探讨与反思提升学生对科技强国的认识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4)融合智能技术,构建多元教学评价方式。依据POA 理论所倡导的“以评促学”“师生合作评价”(TSCA)原则,“课堂教学”子系统利用学习通、FIF口语系统等智能技术,通过师生多元评价主体,采用“师生共评、同伴互评及自评”等评价手段,构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图5),动态考核评估、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与育人成效。

图5 多元教学评价方式

2.“师生共同体”子系统

本子系统包含“师生互动、教师言行、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三要素。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互动交流可以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促进精准育人。此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样,麦克菲尔的道德体谅模式认为“道德尤其是道德行为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感染的,而不是被教会的,模仿榜样是最高的道德教育形式。”[14]可见,教师言行是对学生最好的思政教育。同时,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对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也有着重要影响,如学生在反思日志中写道“成果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文化故事,而且发现其他同学的PPT很好看,念得也流畅。我还需要努力改进自己的PPT 和练习发音”。由此不难发现,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影响能够对其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产生增值效应。因此,本核心系统将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为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构建“师生共同体”子系统。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支撑系统

由于本系统没有直接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对实现育人目标具有间接影响,故称之为“支撑系统”。本系统包括“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两个要素。

1.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

杜威的德育思想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强调实践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智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提高。[15]可见,实践活动对于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作用。本系统中的实践活动主要涉及各类英语比赛、英语社团主办的各种英语活动,如“i-read”英文诗歌朗读等。英语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语言产出能力和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实践创新、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如一名学生在完成英语演讲比赛后感言道“我最初参加比赛的目的是除掉英语差生的标签,但在比赛中我学到了知识以外的很多东西,增进了我和老师的友谊。”

2.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外显的大学精神,也是学校整体环境的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16]因此,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有效途径。例如学校组织的“赓续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团日活动及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亲近阅读感悟书香”大学生育才朗诵比赛、“寻红色记忆绘时代征程”艺术作品展等,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求真创新、乐于奉献精神以及启迪智慧等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三、研究设计及发现

为了验证“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可行性,本研究对11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年的教学实践,并向其发放112份调查问卷,实收109 份,总有效率为97%。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形式,从知识、能力、价值三个维度调查学生对基于本实施路径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看法,从而评估本实施路径的有效性。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非常认可基于“两系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英语课程。(表1、表2)

表1 学生对本课程育人综合素质的看法

表2 学生对评价可以提高高阶思维能力的看法

通过表1不难看出,所有提交问卷的学生都认可本课程能够提升其语言产出能力及家国情怀、道德品质等综合素养。在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方面,认可本课程能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学生最多,然后依次为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认为本课程能够掌握语言文化知识、促进未来职业发展的学生数量也超过97%。

表2是针对“将评价纳入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认为评价能够提高思维判断能力的学生数量最多。综合来看,多数学生还是认可作为教学活动的评价在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四、研究总结

本研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基于POA 理论的“两系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证明本实施路径可以有效拓展学生语言知识储备,提升其语言产出、合作、自主学习、思辨、创新等综合能力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道德品质等综合素养,并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为了更好实施该路径,本研究总结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系统内部的协调性

协同理论认为自然界是许多系统协同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17]各子系统通过相互制约与协作,推动复杂系统有序运作从而产生整体效应。由此可见,系统内部的协调性是系统整体有序运作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来说,“课堂教学”核心子系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实施渠道,“师生共同体”核心子系统为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人力资源,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同时,其支撑系统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有力补充,从而助力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三者彼此作用,协调运行,从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二)师生间的和谐性

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18]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也是“两系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重要保障。如果师生关系缺乏和谐性,学生将很难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这将严重影响“师生共同体”核心子系统的有序运行,从而妨碍整个系统的和谐运作。

(三)实施路径的多维性

正如陆道坤教授所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超越孤立思维”[19],本研究根据参与课程思政实施要素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分为核心系统和支撑系统,而在核心系统内部又根据实施主体和实施渠道进一步分为“课堂教学”“师生共同体”两个子系统,从而形成立体多维、多层次的实施路径,以期避免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单一性及缺乏系统性。

五、结语

本文借鉴、整合学者和教师们的理论概述和实践经验,依据POA理论,在智能技术赋能下构建了“两系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提供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路径,以期解决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单一性、缺乏系统性等痛点问题,从而助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其具有有效性,为今后高校课程思政研究提供实践参考经验。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子系统育人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