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胡同的文化味儿
——解读汪曾祺《胡同文化》

2023-03-09 09:02李春秀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课外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北京城民风汪曾祺

⊙李春秀(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对于北京而言,四合院和胡同是具有标志性的两种建筑,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我们去北京游玩,还可以看到很多四合院和胡同。在当地,街、巷、道、里统称为胡同,有的胡同“年岁已高”,非常具有代表性。有的人一住几十年,有的家庭几代人住在这里,这里的人大多数不愿意离开,胡同见证了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了许多的生老病死。胡同更是一种情怀,是一段独有的记忆,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见证官。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于笔者而言,《胡同文化》并不是冰冷的文字,更不是所谓的“规矩”,而是一种情怀,一种温暖,一种专属的文化。今天,笔者就带同学们一起赏析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胡同这个特有的文化符号。

一、何谓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是一种纯朴的民俗风情。这里的“封闭”是指大家基本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条胡同里,几乎没有人愿意从这里搬离。而《胡同文化》这篇文章描写的就是这种生活,这种最真实的北京胡同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文章中的胡同占地面积广大,纵横交错,旧文化与新时代的碰撞与摩擦也发生在这里。

13世纪的元朝,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非常用心。胡同横平竖直的分配就像实行了军事化管理,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为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到了清代,八旗军驻扎在城内护卫整个北京城,每个旗又把驻地细化到了每一条胡同,北京城就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兵营。历史上的北京就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北京胡同不是一条条简简单单的胡同,而是凝结了北京人浓厚的情怀。

胡同就是北京古建筑的一种代表性建筑,原本《胡同文化》是作者为了拍摄《胡同之没》的纪录片所写的序言,但是作者并没有以拍摄的角度去写,而是从细致的观察入手,将北京胡同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介绍。比如对建筑物的方位、小而多的胡同街道、街道的种种情景再现等都进行了绘声绘色的说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真好似走进胡同里,饶有趣味。通过对条条胡同的细致描述,进而引出胡同文化。可谓环环紧扣,耐人寻味。

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胡同的确只是一个建筑物,它是“死的”。但是,胡同文化是“活的”,它是有生命、有温度、有内涵的。胡同文化的核心是“忍让”“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这三个词正代表了旧时的传统心理和行为道德规范,作为首都的北京,世世代代被封建王朝统治,这种思想自然更为浓厚。胡同文化是一种传统,它就像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北京世世代代的变化。

二、《胡同文化》内容赏析

文章的开篇,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对北京城进行了一个由外到内的简单描写。从“外”看,北京城就像一个大豆腐块,四方四正。这是对北京城的一个整体的介绍。紧接着说到了城里的建筑物,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一句话就介绍了北京城的基本样貌,以及北京城建筑物的方向特点。再从“里”看,作者对城里的各种“人、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比如,“老两口睡觉、街上的小商小贩进行叫卖、拉洋车的招揽生意”等场面十分热闹、有趣。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用文字记录的这一切,就是北京城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接下来,作者对“胡同里的事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谁家有事情,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街坊邻居都会随“份子”,这是礼数。但是在平时,他们接触交流得并不多。还比如下雪了要扫雪,大家基本都是各扫门前雪。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普通的粗茶淡饭,窝头、腌萝卜菜等都是家常便饭。另外,这里的人都比较喜欢看热闹,但不会管闲事,总会让自己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从这些描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旧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看到人们为人处世的缩影。这里不乏北京纯朴的民风,没有奢靡和雍容华贵,这里的人们安分守己,甚至逆来顺受,但这就是当时北京胡同住户的现实。

除民俗民风外,对于胡同的描写也非常细致。文章中写道,胡同非常宽阔,像东总部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非常的整齐,但是有的胡同也非常的小,就如同耳朵眼胡同。那么北京的胡同到底有多少?到现在为止好像都还没有数清楚,而且胡同的街道纵横交错,距离闹市非常的近,无论是打酱油、买鸡蛋还是购物,都非常方便。北京的胡同里安安静静的,没有什么车水马龙,可能偶尔会有一些做生意的吆喝声,但这些声音并不是噪音,反而显得胡同更加热闹和谐了。

我们现在看这样的建筑是怀旧,这里的“旧”指的不仅仅是建筑的新旧,更多的是指那时候的文化和民俗民风。作者之所以要记录这些,不仅仅是对北京胡同的怀旧,更多的是想要告诉我们,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新时代大步向前迈进,这些旧的文化、民俗、民风有的注定会消亡,有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向前。作者汪曾祺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情感,我们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为某些传统文化的落寞衰败而伤心,反而拥有豁达的情怀,以及不保守、不顽固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跟着新时代的发展大踏步向前进。当然,对于北京胡同,作者一定非常留恋,但对于北京胡同文化的落寞,他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

作者笔下的北京胡同是他珍贵的回忆,是纯朴但又老旧的民俗民风,是新时代下的旧的建筑物,但《胡同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割舍、无法磨灭的精神。文

猜你喜欢
北京城民风汪曾祺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漂”来的北京城
老北京城里的故事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