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琼,王小卫,王荣辉
(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腹部手术在临床较为常用,但由于腹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术中应用电刀、患者有基础疾病等,因此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较为常见,有5%~10%的发生率[1]。血清肿、切口感染等是其主要诱发因素,这会在极大程度上将患者的康复时间延迟,将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治疗费用增加[2]。现阶段,腹带加压包扎、对营养进行强化、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防治、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敞开、清创、引流切口后2期缝合有新鲜肉芽生长的切口等对症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切口愈合情况;但具有较长的疗程,缺乏理想的治疗效果[3]。目前,临床仍然缺乏为切口肉芽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将2期缝合时间提早、将切口愈合速度加快的方法[4]。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胶原凝胶治疗的效果,以其为切口肉芽生长研究提供参考。
1.1.1实验主要材料
Eusol纱(雅祥生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1%新洁尔灭(武汉兴起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菌棉签(新乡市豫北卫生材料厂)、胶原凝胶(广西福莱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无菌方纱(沈阳市鹏飞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1.1.2实验仪器
腹部手术器械:国药管械(进)字2001第1010332号,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3制备过程
依据国家专利申请号93104346方法制备胶原凝胶,每100 g胶原凝胶制剂中含74%胶原溶液+6 mL泰利必妥液+0.5%尼泊金乙酯+20%甘油,最终质量浓度为6 g/L。严格依据药物制剂规范制备。利用甲基-2-氰基丙烯酸酯或异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等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在末端带有异氰酸酯基的聚氨酯等的合成系胶粘剂、由可溶性的血纤维蛋白原形成不溶性的血纤维蛋白并使创伤部分愈合的血纤维蛋白糊和用甲醛或间苯二酚交联明胶的明胶系胶粘剂等合成的天然胶粘剂。
1.1.4胶原凝胶的功能
胶原凝胶能够将丰富的胶原蛋白直接提供给切口局部组织,进而为胶原纤维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对新生阶段的上皮细胞进行保护,从而为切口修复提供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自愈合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胶原凝胶呈凝胶状,应用于敞开的切口局部后较易溶于渗出液,进而为引流提供便利。可以为细胞增殖和保持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的干性提供一个仿生微环境,动物模型表明其显著加速创面愈合率和无疤皮肤组织再生。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抑制过度瘢痕组织形成。胶原纤维是皮肤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和分布可用于评估伤口愈合过程。此外,容易粘接且粘接力强、能消除病素污染的危险性、对生物体的毒性低、在固化后形成柔软的粘接层,而且能被组织吸收分解,同时不但不妨碍创伤的治愈反能促进治愈。也较易换药,在切口局部极为适用。
1.2.1常规清创换药组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胶原凝胶治疗组和常规清创换药组:(1)胶原凝胶治疗组30例患者年龄47~84岁,平均(70.23±10.56)岁,其中女性16例,男性14例。在手术类型方面,开放手术23例,微创手术7例;在切口类型方面,感染切口10例,非感染切口20例;在切口愈合不良类型方面,脂肪液化10例,伤口硬结8例,切口裂开6例,切口红肿3例,其他3例;在切口分类方面,Ⅰ类14例,Ⅱ类16例。(2)常规清创换药组30例患者年龄48~85岁,平均(70.56±10.24)岁,其中女性17例,男性13例。在手术类型方面,开放手术22例,微创手术8例;在切口类型方面,感染切口11例,非感染切口19例;在切口愈合不良类型方面,脂肪液化11例,伤口硬结9例,切口裂开5例,切口红肿2例,其他3例;在切口分类方面,Ⅰ类13例,Ⅱ类1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腹部手术治疗;②均符合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标准[5];③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消化等系统严重疾病;②伴糖尿病、肿瘤等疾病;③有血液疾病。
1.2.2常规清创换药组
用药前取材于切口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菌落。如果患者渗液细菌培养为阳性,且渗出物混浊、发热等,则为感染切口;否则为非感染切口。将线头及坏死失活组织清除后用Eusol纱引流,定期换药,每天1次。
1.2.3胶原凝胶治疗组
分别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1%新洁尔灭对切口进行清洗,稍干后用无菌棉签在切口均匀涂布15 mg/cm2胶原凝胶(每100 g胶原凝胶制剂中含74%胶原溶液+6 mL泰利必妥液+0.5%尼泊金乙酯+20%甘油);然后用无菌方纱覆盖,定期换药,每天1次。
随访1个月。(1)切口愈合情况。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评定为甲级愈合;有炎症反应存在于愈合处、有积液及硬结等表现、未化脓评定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要切开引流评定为丙级愈合[6]。(2)观察统计切口长度、裂开时间、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3)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分别采用数字分级法(NRS)[7]、焦虑自评量表(SAS)[8],总分分别为0~10分、0~100分,其分别表示无痛~剧痛、无~严重;(4)配合度。分为完全配合、部分配合和完全不配合3项;(5)切口美观度。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3分,其中0、1、2和3分则分别表示不美观、一般、较美观、很美观;⑥治疗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3分,其中0、1、2和3分则分别表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很满意。
痊愈:治疗后患者切口完全愈合,完全无渗液、瘙痒等症状;显效:治疗后患者切口愈合面积为80%~100%,具有明显较轻的渗液、瘙痒等;有效:治疗后患者切口愈合面积为50%~79%,具有较轻的渗液、瘙痒等;无效:治疗后患者切口愈合面积为0%~49%,渗液、瘙痒等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9]。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均低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incision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73.33%(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组非感染切口患者的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感染切口患者(P<0.05);但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切口长度、裂开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胶原凝胶治疗组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但2组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切口长度、裂开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组切口长度、裂开时间、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incision length,dehiscence time,granulation formation time and incision heal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治疗前,2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2组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 and anxiety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配合度9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70.00%(P<0.05);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2组配合度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切口美观度为90.00%,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的66.67%(P<0.05);具体如表6所示。
表6 2组切口美观度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incision aesthe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8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的60.00%(P<0.05);具体结果表7所示。
表7 2组治疗满意度比较Tab.7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例
外科手术切口的创缘细胞具有较轻的损伤、较少的血凝块,伤后几小时切口2侧表皮基底细胞就会有反应性增厚发生,进而增多核分裂,并向切口移行游入[10];伤后1~2、2~3、5~6和7 d后新生细胞将切口覆盖起来,开始长出肉芽组织并将切口逐渐填满、形成新生胶原纤维、具有较少的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逐渐减少、退化、闭合,不再增加[11]。通常情况下,术后约7 d在脂肪液化、感染、营养低下等作用下会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这时肉芽组织生长的最佳时期已经错过,切口很难愈合[12]。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5%~10%的发生率[13];同时,其发生率在我国日益增高的肥胖、糖尿病、代谢紊乱等疾病发病率作用下日益提升[14]。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具有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一方面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了不良影响,将患者身体痛苦与心理压力增加;另一方面还将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15]。
在皮肤细胞外间质成分中,胶原占有重要地位,60%~80%的皮肤干重为胶原[16]。切口局部的成纤维细胞在愈合早期肉芽形成过程中进行组织重建的途径为通过胶原合成,最终逐步修复切口。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泌胶原障碍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从而对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切口裂开及愈合失败[17]。有研究表明,对创面上皮细胞来说,胶原溶液是生长的良好基质[18]。切口局部的新生细胞会利用胶原降解产物,将新的胶原合成,并将新生上皮细胞在基膜的黏附能力增强。同时,胶原溶液还能够对上皮细胞进行引导,使其向缺损区迁入,并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将润滑作用发挥出来等。在皮肤慢性溃疡、烧伤等治疗中,胶原制剂已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将理想的疗效获取了过来[19]。
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均低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73.33%(P<0.05)。2组非感染切口患者的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感染切口患者(P<0.05),但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切口长度、裂开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胶原凝胶治疗组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但2组感染、非感染切口患者的切口长度、裂开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原因为胶原凝胶能够将丰富的胶原蛋白直接提供给切口局部组织,进而为胶原纤维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对新生阶段的上皮细胞进行保护,从而为切口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治疗前,2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胶原凝胶治疗组患者的NR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常规清创换药组(P<0.05)。胶原凝胶治疗组的配合度9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70.00%(P<0.05),切口美观度90.00%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66.67%(P<0.05),满意度86.67%高于常规清创换药组60.00%(P<0.05),究其原因为胶原凝胶呈凝胶状,应用于敞开的切口局部后较易溶于渗出液,进而为引流提供便利;同时也较易换药,在切口局部极为适用。综上所述,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胶原凝胶治疗的效果较常规清创换药好,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胶原凝胶治疗的效果较常规清创换药好,更能有效促进患者切口愈合,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切口长度、裂开时间、肉芽形成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焦虑程度,提升患者配合度、切口美观度、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