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凡 程方蕾 金羽欣 孟枫平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1]。2020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应当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支持各地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具有自有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效扩大农业投资。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地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此背景下,安徽省滁州市稻虾连作由最初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效益的副产业发展成为特色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同时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构建稻虾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绿色高质高效产业模式,实现稳粮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加速发展“稻虾”产品加工业。至2020年底,滁州市以稻虾共作为主体模式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近6.67 万hm2,稻虾种养规模位居安徽省第二位。具体见图1。
图1 2020年滁洲地区稻虾共作及示范基地面积
全椒县作为滁州地区稻虾连作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全县稻虾产业发展处于全市甚至全省县级领先水平。至2020年底,全县已创建2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3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成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片20个、百亩示范点708个,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0 156 hm2。其中,全椒县下属农业大镇二郎口镇稻虾连作面积达0.48 万hm2,其“赤镇”牌小龙虾已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全椒龙虾”也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二郎口镇曹埠村更是获批国家级稻渔种养“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全椒县稻虾产业现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受疫情和市场高度饱和影响,产业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3]。鉴于此,本文对全椒县稻虾产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切实的对策建议,希望推动商品生产规模化和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开发,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田间试验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稻虾连作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徐金云将庐江县稻虾连作技术概括为:一虾一稻,并利用小龙虾与水稻生长的季节差形成种养结合,水稻吸收小龙虾粪便及剩余饵料,水稻秸秆通过还田肥水养活水生动植物,为幼虾提供饵料,同时深入总结出庐江县稻虾连作养殖技术要点和分析成本效益[4]。秦尊文指出稻虾连作是潜江市探索出的一种集约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具有较大潜力,并进一步分析潜江稻虾连作产业机制问题[5]。
学者发现稻虾种养结合模式与单纯的水稻种植或龙虾养殖相比,能够带来更高的产业效益。陈欣结合全国主要稻作区调查研究发现,稻虾连作纯收入比水稻单作系统纯收入高44.78%[6]。曹凑贵等指出稻虾连作相较于传统的单作模式,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增效方面,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量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稻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农户收入和产出效益[7]。奚业文等通过对全椒县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进行重复试验发现,稻虾连作模式下水稻和小龙虾的产出比为1∶2.66,而对照样本水稻单作模式下产出比为1∶1.06[8]。
全椒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于乡村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阳盼盼指出要让乡村动起来,应顺应规律选择特色产业,形成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潜在比较优势,让乡村的发展变得长久、可持续[9]。熊万丹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特色农业产业对于解决农牧业经济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兴旺[10]。
综上所述,稻虾连作作为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方式,在我国出现时间较晚,大多数农户进入时间有限,因而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并未得到学者们的系统阐述和广泛应用。同时,学者重点关注稻虾连作产业经济效益的计算分析,并与单独种植或养殖模式进行比较,并未进一步延伸至我国产业兴旺战略,且提出的稻虾产业发展对策对于科学指导全国产业兴旺的更是基本没有。因此,本文基于滁州市全椒县稻虾连作产业,深入分析稻虾连作模式在全椒县的发展条件与优势,并结合现存问题提出科学的建议与对策,深化延伸科学指导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椒县最初是在2007年开始尝试稻虾连作模式,多年来产业不断地发展壮大。如今,全椒县二郎口镇参与稻虾连作的农户比例约占全镇作业农户的80%,二郎口镇赤镇村稻虾连作模式则是达到了全覆盖。全椒县下属每个乡镇采取的稻虾连作模式主要有合作社模式和散户种养2种模式。
2.1 稻虾连作合作社模式现状
2.1.1 村民参与合作社情况 全椒县下属从事稻虾连作的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情况较为普遍,因为合作社可以为农户提供指导建议及更好的销路。其中,全椒县二郎口镇赤镇村合作社有347户参与稻虾连作,其种养面积超过200 hm2。
2.1.2 稻虾种养收益模式 虾苗每年分别在2月和9月进行2次繁殖,龙虾在稻田里自繁自育,在捕捞虾子时取大放小。近年来,由于稻虾技术的成熟,使得稻虾产业升级,从而增加了龙虾的养殖密度。开始在稻田里放虾苗时,每个种植田投放25~40 kg,45 d就可以生长到30 g及中虾的规格,其产出比例大概是1∶3,每年虾子的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左右,纯利润在30 000 元/hm2左右。
龙虾的规格主要是以重量为分类标准,一般10~15 g为一档并被归类为小虾,15~35 g为一档,被归类为中虾,35 g以上被归类为大虾(表1)。由于合作社是集体经济,所以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透明,一般小虾的价格在14~20 元/kg、中虾的价格在20~30 元/kg、大虾的价格则在50~70 元/kg。龙虾收入在45 000 元/hm2左右,扣除种养稻虾的各种成本15 000元左右,最后利润在30 000 元/hm2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小龙虾重量及推荐价格
2.2 稻虾连作散户种养现状
2.2.1 稻虾种养散户参与情况 采用散户模式进行稻虾种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二郎口镇宝塔村。调查得知,目前,全椒县二郎口镇稻虾连作散户种养每户参与人数在2~4人较多,种养年数也多在7~9年。农户开始考虑采用稻虾种养模式,一方面是由于大环境的带动,看到身边人在此模式下受益,便自发加入;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政府对于稻虾种养的宣传以及对不同规模的稻虾种养给予一定的支持。个体户大多数是到集市等交易中心销售小龙虾,一般会有中间商统一收购,交易价格也比较透明公平。
2.2.2 稻虾种养收益模式 据调查,个体户承包的土地一般在3 hm2左右,有的稻虾种养大户承包面积达6 hm2,并且小龙虾季产量一般都能达到2 250 kg/hm2以上,平均收入一般在45 000 元/hm2左右,如果遇到市场行情较好时,收入能达到75 000 元/hm2左右。在种养稻虾的过程中,虾苗以及肥料的成本占50%以上,总成本大约在1 000元左右。除去成本之后,单位面积土地可为个体户带来30 000 元/hm2收入。散户养殖龙虾模式与合作社下农户养殖模式一致,只是在养殖规模方面有所差异。据调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散户种养规模较小,销售模式不固定,原本批量上市的小龙虾出现了滞销情况,二郎口镇的稻虾养殖散户在市场经营上受到较大冲击,而合作社体系下的稻虾种养户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2.3 全椒县稻虾连作现状的特点
2.3.1 产业优势(1)产业发展时间长、覆盖面广。稻虾连作模式在全椒县已经运作了十几年时间,并且得到了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稻虾连作模式覆盖率达到80%,并且政府还会给予相应的技术与经济方面的支持。从事稻虾连作的合作社5 个,家庭农场50多家,种养大户250户,种养农民1万多人,经纪人100多人,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全椒稻虾综合种养历经10余年的发展,面积、产值、纯收入3项指标曾多次位列全省第一位[11]。其中,全椒县二郎口镇龙虾养殖面积大,发展迅猛,从2006年的23 hm2到2013年的867 hm2,其后便以每年300 hm2以上的速度增长。二郎口镇的龙虾养殖面积在安徽省乡镇级别的龙虾养殖面积中首屈一指。
(2)合理利用稻田综合种养空间,以提高经济效益。稻虾连作主要是利用水稻、水产品生长的季节差异和空间进行合理安排,在原有的水稻种植基础上养殖小龙虾,做到“以田养租,以虾获收”。每年在4—5月进行投放幼苗,5月对小龙虾进行捕大留小。通过水稻与小龙虾的连作,能使水稻空闲季节稻田灌水养殖小龙虾,残饵及小龙虾粪便为来年水稻生产增加有机肥,节约资源,循环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稻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并通过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农机和农艺技术的融合,实现水产养殖生物和水稻的共生互利,以稳定水稻生产、促进稻田综合效益及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实用技术,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节能等多重作用,可以提升稻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1]。
(3)减少农药化肥等使用,提高产品质量。“稻虾连作”模式由于虾、稻共生,化肥、农药可分别减少50%、70%,虾稻“含绿量”得到保障。经过不断的养殖经验摸索,全椒龙虾以尾肥体壮、壳薄肉厚等优点,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2018年1月,“全椒龙虾”更是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赤镇”牌小龙虾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虾禾”牌大米荣获全国首届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优质渔米金奖。全椒龙虾以高质量获得了人们的喜爱,销往全国各地。
2.3.2 地理优势(1)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地理位置优越,总面积1 568 km2。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水源充沛。其中,全椒稻田面积超过4 万hm2,有1.3 万hm2为低洼圩田,非常适宜稻虾的综合种养。
(2)人文地理位置出色。全椒县介于合肥市和南京市之间,紧邻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是国家级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大滁城副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成员城市。全椒县交通便利,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宁高速等穿境而过,公路交叉穿行,312国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国省干线及县乡道路也连接了全椒和主要乡镇以及周边县市,方便资源的吸引与辐射流动。
2.3.3 配套技术设施优势(1)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及支持。全椒县政府对于稻虾连作产业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技术服务团队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龙虾加工产业发展时政府已经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湖北潜江、安徽巢湖、滁州明光等多地优秀龙虾加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将调研成果反馈并运用于当地的稻虾种养产业中。
(2)当地企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全椒县当地的华丰粮油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有着多年稻虾连作的经验并且与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保持合作,为当地的稻虾产业提供理论技术与实践技术支持。安徽省粮食集团通过下属二级公司全椒县华丰粮油储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建成年产20 万t饲料加工生产线,在建年产20 万t优质大米加工生产线,其中优质大米原料来源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稻虾共作基地,发展稻虾共作基地并且消化吸收基地养殖的小龙虾是保证公司大米加工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据了解,该企业新建的龙虾冷链物流厂区规划系委托国内食品加工、冷库设计行业顶尖公司北京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其设计方案、产品方案、技术工艺等均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1 龙虾市场机制不全,产品品质不优全椒县所处皖地一、二季度时,持续低温,且阴雨气候明显。此时多数小龙虾尚未长大,体量较小,龙虾规模不达标,品质不高,但稻田却到了排水整田、插秧时节,所以前期龙虾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售。由于近几年小龙虾餐饮产业的火爆,催生龙虾养殖户、小龙虾协会等种养人群规模不断壮大。在小龙虾销售季节时,导致全椒县及周边地区小龙虾市场出现严重的饱和现象。待到销售淡季,稻田进入空闲期,小龙虾市场则出现空白,无法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反季节需求。同时,近几年小龙虾市场过旺,养殖户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大搞大养小龙虾模式,市场上也出现一味供应小龙虾产品的现象,反而催生一部分大虾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总体而言,小龙虾市场机制无法及时跟踪和满足消费需求,前期质量不优。
3.2 同质化问题严重,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全椒县小龙虾产业之所以快速成长,在全县范围内呈现暴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农户之间的相互模仿和快速复制,导致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模式、龙虾品种选择和推出品牌战略相似度极高。近年来,全椒县通过“稻虾共作”基地的建设,保障优质大米加工的原料来源,使得稻虾连作产业下所生产的稻米质量优良。但在发展“稻虾共作”基地的同时,自有基地及订单基地也养殖了大量小龙虾。在合作社及自有基地的管理运作下,全椒县大范围地区龙虾和大米的品种统一化,导致了小龙虾品种同质,在市场上无法区别其优质性。借助“全椒龙虾”地理标志证明,全县依赖已有品牌,主打稻虾连作产业品牌建设,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设计体制机制不健全,无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价值观和传递有效的品牌理念。
3.3 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发展受限目前,全椒县内从事稻田养虾的合作社、大户有百余户,产业发展规模大、前景较好,各大种养殖户对于提高稻米、稻田虾的质量的相关技术需求迫切。另外,由于小龙虾市场的逐渐火爆,该镇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不断增加,使得小龙虾的种苗繁育及病虫害防治问题逐渐凸显,亟需解决。稻田养虾技术具有交叉性,对于从业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仅需要精通种植业,更需要精通养殖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市场上涉农专业人才较少,愿意深入农村从事稻虾连作种养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因而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要求。全椒县当地从事稻虾综合种养的技术研究人员较少,尤其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技术人员更是匮乏,种养大户寻找指导人员难,雇佣技术人员更难。照搬其他地区稻虾产业成功经验很难较好在当地落实,稻虾产业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对实践型、研发型人才的需求,人才的缺失导致整个产业发展受限。
3.4 产业链延伸不足,部分小龙虾滞销目前,小龙虾产业存在着“养虾不如贩虾,贩虾不如烧虾”的窘境。养虾产业前端收益不足或者没有达到养殖户收入预期,极有可能会挫伤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导致养殖户对稻虾连作产业投资减少,出售给市面上的龙虾少之又少,这样就会从源头上阻断稻虾产业链的延伸。相对于全椒稻虾种植产业的飞速发展,区域内稻虾深加工和仓储冷链物流发展却相对落后,一定时段内区域鲜虾出现销售难的问题,甚至产生了资源的大量浪费。2019年小龙虾集中上市时,因销售渠道不畅、本地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设施缺乏等问题,导致龙虾价格暴跌,养殖农户损失重大。同时,从出售龙虾到烹饪龙虾,大部分龙虾产业链仅仅延伸至此,没有其他的附加价值激励着产业更好发展。
3.5 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可持续发展受阻当今的消费理念重在“生态”“健康”“安全”,一个小小的食品安全问题会引发整个产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发展的蝴蝶效应。农业作为国民支柱型产业,存在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稻虾连作产业而言,小龙虾种养环节中的饲料投放、水质监控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小龙虾的食品安全,更直接关系着其可持续发展。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要求稻虾产业参与人员严格把控水质、饲料等各个环节的监测问题。目前,由于某些检测经济成本过高,种养人员在检测上会偶有松懈,导致产品安全度降低,有些金属物质还会影响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 打造龙虾深加工“蒸煮线”龙虾深加工“蒸煮线”,即在龙虾上市的时候将龙虾进行深加工,做成口味虾等产品并冷藏,这类产品不在市场的销售旺季售出,而是等到冬季市场上小龙虾稀缺时再进行销售。双季销售,补给淡季供应,降低龙虾生命周期对销售收益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双季销售方式,可以使小龙虾获得更好的销量和提高龙虾产业的效益,高效应对龙虾市场前期饱和和后期空白的难题。同时,小龙虾放养模式由粗养转为精养,在利用县内发展资源基础之上,转向对农民进行一定的培训,提高大虾的产量,由以往大养虾转移到养大虾模式,应对市场行情变化,不断调整深化稻虾产业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椒县优势地理位置,强化县内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以及稻虾产业发展历史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一系列小龙虾生产发展基地,选定优良品种,生产名优龙虾系列产品。
4.2 大力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并保护已经注册的“赤镇”“虾田稻”“稻田虾”等品牌和“全椒龙虾”地理标志商标。结合“全椒稻虾连作”模式较长发展历史,高效利用产业基础,在养殖、生产、加工链条等成熟的工作程序上,进一步强化小龙虾品牌商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全椒县稻虾产品竞争力,在销售旺季创造更多销售创意及渠道,避免龙虾及衍生产品的同质化和重复供应,促进品牌影响力由县内及周边地区扩展到全国区域,甚至进一步打通国际市场,出口国外,打造中国特色,突出衍生产品特色,避免同质化,打造差异化。
4.3 重点吸引和培养参与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从田块的选择、开挖与消毒,到田块施肥、饲料投喂,再到虾病防治、秋繁管理过程,培养一大批稻虾连作种养能手和产业技术人员,造就一部分稻虾连作经纪人。同时,政府要与涉农高校合作,对接稻虾连作产业发展人才,为全椒县养虾种稻产业未来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人才和技术基础。在适度规模经营上要有所创新,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稻虾连作产业发展之中,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并为周边贫困农户或者家庭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各种分红方式的搭配给予农户利润和收益,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全椒县稻虾产业稳定增收。
4.4 延长稻虾产业链条依托种养业,做强做大种养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经营主体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稻虾文娱产业,扶持主产区发展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引导加强仓储流通设施的建设,重点强化冷链物流的建设,拓展稻虾产业功能,增加稻虾产业附加值。推动“三产”融合,以应对稻虾产业链延伸不足问题,继续夯实“蒸煮线”产业发展基础,对接上游生产商,承接下游企业服务,打造研发、生产、加工、存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利用全椒文化资源,打造“虾+文娱服务”等模式,积极向外界提供餐饮、旅游、研学服务,做到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把旅游业和稻虾连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高龙虾产业效益,推动全县经济文化发展。
4.5 加强稻虾食品安全监管严格监测和把关每年使用的龙虾饲料,定期检查水质,增加水循环,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每年由专业人员对使用的饲料和生产加工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能够通过无公害检测并达到环保的要求。通过对稻虾田进行增氧,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与无污染,提高龙虾及稻米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要。推动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主打由增产转向提质,通过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深化绿色食品理念,从养殖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健康,在生产加工环节上增加可追溯机制,让小龙虾的生长、贩卖、收购、烹饪及衍生产品的加工制造透明化,让大众知晓食品加工原理及流程,消除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顾虑,形成市场信任度,培养一大批忠实顾客,巩固小龙虾产业发展基础,提高龙虾产业效益,推动全椒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