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

2023-03-08 03:30张红宇
农村经营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强国农产品农业

张红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展示了打造与我国大国地位相称农业强国的信心与决心,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农业强国的全球共性

全球农业强国有共同特征,也有基于本国国情和农情表现的自身特点。从农业强国的一般表现来看,可以将全球农业强国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人少地多,以机械装备替代劳动力,强调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典型的规模化农业强国;一类是农业资源禀赋相对稀缺,人多地少,以技术、资本替代土地,强调土地和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表现的强势农业模式,荷兰、以色列、日本为典型的精细化农业强国。

其实,很容易观察,无论是以规模化表现的农业强国,抑或是以精细化表现的农业强国,撇开天赋资源的差异外,其强大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全球农业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农业表现,无一不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技术进步程度和制度设计安排能力高度相关,并表现出强国农业的共同特征。

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契合。世界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称得上农业强大的国家,全部产生于发达国家。这类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悠久,要么经济总量在全球排位前列,要么人均GDP 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区别在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产生规模化农业强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资源禀赋稀缺,产生精细化农业强国,如荷兰、丹麦、以色列、日本等,农业表现强弱与国家经济实力高度相关。

能满足国民所需重要农产品。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业具有多重功能,但生产农产品,有充分生产能力、供给能力和保障能力,产业韧性强,能满足国民对农产品所需是其最核心和最本质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问题。”所谓农业强国,特别是规模化农业强国,农产品产出能力强是最重要特征,生产产品不仅能满足国民所需,还有强大的出口能力。而精细化农业强国,尽管农产品生产总量有限,甚至有的是农产品净进口国,但在特定农产品生产或农业科技方面引领全球方向,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纵观全球农业强国,无论是规模化农业强国,抑或是精细化农业强国,依靠丰裕的农业资源或强大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采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尽管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迁移进城或从事非农产业。留在农村的人口和农业内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从业比例大幅降低。但通过规模化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益,或通过精细化农业生产产生集约效益,使农业从业人员获取与从事非农产业大体均等收益和社会平均利润,实现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农业现代化在全球上百年的实践使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永恒的主题。规模化农业强国倡导休耕轮作,注重生物多样性;精细化农业强国强调农业多元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倡导绿色有机生产生活方式,关注农业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维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强国引领着世界潮流。

在全球农业竞争中有话语权。

美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贸易国,荷兰农产品出口创汇常年保持在全球领先地位,以色列的农业节水技术,日本的高端农产品在全球都享有充分竞争力。此外,农业强国研发的尖端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及数字农业引领着全球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催生的跨国农业企业和跨国贸易商左右着农产品贸易格局。农业强国在全球农业竞争中有充分的话语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业强国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和产业形态,生成于发达国家,是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的结果,是现代农业成功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内容。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建设农业强国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基。

农业强国的国情根基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从农业表现看,无论是现代化的进步程度,抑或是重要农产品生产总量、产业产品类型丰富程度、重要农产品储备供给能力,包括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份额和地位,中国的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为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全球最重要农产品产出大国,中国的粮食、肉类、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出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 年中国生产了6.83 亿吨粮食,8990 万吨肉类以及6464 万吨水产品,分别占全球总量25%、28%以及36%左右。2022 年中国粮食总量再次达到6.87 亿吨。此外,2021 年中国还生产了7.7 亿吨蔬菜,2.99 亿吨水果,分别占全球生产总量的50%以及1/3 以上。中国人均重要农产品占有量更是大大超过全球人均占有水平,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农产品产出第一大国。

但是,作为成长型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农产品需求旺盛,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越生产增长速度已持续多年,并在未来一个长时间内趋势维持不变,供需紧平衡越来越呈常态化表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持续扮演着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角色。2021 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达3042 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354 亿美元,中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贸易逆差大国。而且,由中国概念决定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达19%,肉类对外依存度已近10%,由此决定了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任务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因此,基于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经营方式、政策组合和发展要求,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其路径选择既要遵循全球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农情,走有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之路。

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多元。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气候、物种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土地、水资源分布不均,区别全球农业强国规模化和集约化两种模式,差异化多元性成为中国农业最显著特征。丰富多元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各区域有丰富的农业产业和产品生产布局、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有的区域重在规模化生产,要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有的区域重在集约化经营,要求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有的区域适宜粮食等资源性农产品生产;有的区域适宜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国建设农业强国,要依据自己的国情农情,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应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大国小农经营方式普遍。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是我国农业大国底色。尽管这些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育壮大,小农户也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断分化,但普通农户数量仍达2.6亿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5%以上,顺应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用历史观和发展观看待小农问题,在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提高、发展、富裕小农,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为全球提供小农户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农业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地域广袤,区域发展很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城乡不均衡,也体现在不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均衡。基于不同的农业资源禀赋,特别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阶段差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相一致,科技进步程度不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各异、人力资本参差不齐、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效率,土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很大,发展不均衡特征明显。要求加大对后发展地区要素投入力度,释放多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超越式发展,达到均衡增长的要求。

农业与非农产业发展失调。相对于中国工业进步和服务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生产方式、从业者素养以及生产效率与非农产业比较差异明显。“四化”同步发展,最大的不协调仍是工农两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最大的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尽管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效率已由1978 年的1︰7.5︰4.5 的比例提升到2021 年的1︰4.3︰3.5。第一产业劳动生产效率大大低于二三产业仍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构成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远低于从事二三产业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显然,考虑到农业强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与非农生产效率应大体均衡的要求,在中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难度远远大于工业强国与服务业强国目标。

全球农业竞争力不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产出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国之一。但除了在蔬菜、茶叶等部分园艺性产品和养殖性水产品出口方面上有一定竞争力,在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资源性农产品的贸易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净进口状态。此外,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价格谈判、贸易摩擦处理和规则制定方面话语权不够、竞争力不强,远未表现出与全球认同的中国大国经济地位相称的大国农业地位。

建设农业强国有基本要求

总之,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农业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既遵循农业强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农情,确定目标,找准定位,在全球范围内走出一条多元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之路。

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为此,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要求,在保障粮食总量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粮棉油糖肉菜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优先序。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构建多元化食物保障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牢牢把握解决吃饭问题主动权。同时,突出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多元优势,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保“粮袋子”产品安全,又保“菜篮子”产品安全。

促进农业从业者收入增长。要坚持把增加农业从业者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能为从业者带来平均利润率水平以上收入的农业,很难被认为是强国农业。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换言之,促进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在维护小农户根本权益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农业从业者在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努力使农业从业者获得全社会劳动就业人员的平均收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人力资本和生产积极性,让农业成为有尊严的职业选择。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大国农业要充分体现农业多元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布局。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出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富县、富民、富区域。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补上短板。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救助水平,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聚焦农村厕所改造、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继续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和面源污染,提升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呈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面貌。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既是理念,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界就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轻视自然,破坏环境,自然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耕一定要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东北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着力解决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提升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产出大国、最大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之一,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多元的比较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在园艺性产业和蔬菜、茶叶、养殖性水产品方面扩大出口优势,并引领中国劳动密集、技术密集乃至资本密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在资源性农产品进口数量大,对资源性农产品全球贸易格局中有深刻影响的现实,提升中国在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的话语权。坚持“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非合作等农业对外开放方针不动摇,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粮商和大农产品贸易商,积极推动中国粮食企业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建立衔接各国和地区的全球农产品流通网络,塑造全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农业竞争中凸现大国地位。

农业强国建设的努力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把握基本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瞄准“十五五”、2035 年和2050 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有所作为,努力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

强化思想认识。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农业强国建设要服从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将强国农业建设目标与保生存、保安全、保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在制定不同时期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把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与工业强国、服务业强国、科技强国等置于同等重要地位,设定不同阶段的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统筹布局国内重要农产品生产、储备、供应的重大任务。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与弱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逐步将转型中的农业建设成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强国农业。

定位目标要求。农业强国有多重衡量指标,核心指标是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多元需求。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坚持以我为主的粮食和农业产业安全观,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使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使越来越少的人种越来越多的地,努力使农业从业人员获取社会平均收益。秉承绿色理念,努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要不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储备能力和供给能力。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把握基本原则。建设农业强国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一是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功成不必在我,不搞齐步走;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不搞一刀切;三是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农民协调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四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行为引导密切结合,形成合力,实现共享共赢、协调发展的局面;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制度设计安排,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采取有效措施。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不断挖掘耕地增产潜力。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从业者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释放农业从业者和地方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在世贸组织规则范围内,增加对农业投入,通过价格、补贴、金融保险等政策组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框架,最大程度优化农业强国建设的外部环境。

塑造典型样板。建设农业强国,是典型的国家行动。但基于中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步程度,应鼓励山东、河南、吉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经济大省或农业大省率先发展,在农业强省建设中先行一步,探索成功经验,树立样板,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建设步伐。

猜你喜欢
强国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