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
——基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2023-03-08 02:57黄科星陈之瑶吴幸雷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深圳命题

莎 薇,黄科星,陈之瑶,吴幸雷

(1.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0)

1 研究背景

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孵化平台,也是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能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破除传统科研机构的陈旧观念和体制弊端,有效填补创新链上的环节漏洞,搭建科技成果和市场转化之间的“桥梁”。然而,虽然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果显著,但是不同类型、处于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不同、发展路径异化、转化能力强弱不均,在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障碍。由此延伸出“影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机理是什么?”等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社会、经济、技术多个层面,是推动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能力的关键[1]。当前很多对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功能定位、政策演进、影响因素、发展模式等理论方面,如杨锐等[2]、叶建木等[3]、马文聪等[4]、任志宽[5-6]的研究,缺乏对基于实践经验的典型案例研究,鲜有探讨新型研发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应该采取什么工具和手段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尚未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为此,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为例,深入分析深圳先进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

2.1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中国式的提法,国外更多称之为“科学知识商业化”(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文剑英[7]、Chang 等[8]的研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指的是将科研机构生产的知识转化为市场产品或企业工艺的活动和过程。从本质上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以生产知识和技术产品为手段,以市场化盈利为目标,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社会活动。国内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制度约束、激励机制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如陈套等[9]、Salvador[10]的研究。在科技成果影响因素方面,叶建木等[3]认为政策法规与体制环境、外部资源不足与市场环境是造成科技成果“休眠”的根本原因,科技成果本身是直接因素,企业制度、管理者、内部资源不足等是间接因素。在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方面,龚敏等[11]认为,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引入科技服务组织的专业支持能为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奠定基础。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方面,林青宁等[12]认为开放式创新模式对农业科技企业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现“U”形趋势;刘佳源等[13]发现关系能够缓解结构洞对隐性知识转化的阻碍作用,进而促进隐性知识转化,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贾康等[14]从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特点、难点与结构出发,对医药产业成果转化的动力、风险、信息和利益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影响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螺旋自升和互动的因素。

2.2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研究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管理模式、企业化运作机制等特征。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传统科研机构计划体制、行政特色等障碍,更加适应科技发展规律,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其能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特色,实现从源头性创新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转化,催生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原创性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陈雪等[15]根据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为特征,将其分为“三发”联动转化模式、“政产学研金”主导的转化模式、拓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启产业资金创投模式等7 种模式,各种转化模式的内在机制存在显著区别;二是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如陈红喜等[16]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的扩散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网络层析分析法对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三是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如袁传思等[17]认为,影响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创新文化、投入方式、专业人员等因素外,激励机制是影响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的主要因素。

3 研究方法

3.1 案例选择

本文选取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或“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深圳先进院是新型研发机构队伍中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先进代表。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 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2019年深圳先进院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实现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高达4.93 亿元,排名第二[18]。深圳先进院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选择深圳先进院符合典型抽样原则。第二,深圳先进院作为深圳市和中科院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由于原始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新颖、产业化制度完善,其实践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能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料。第三,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多次到深圳先进院实地调研和访谈,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能满足论证过程规范严谨的需要。

3.2 数据和资料获取

主要研究数据来源包括学术文献、深圳先进院官网、实地调研谈话和新闻媒体报道等。笔者所在研究组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如下:

(1)获取一手研究资料。针对研究院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团队设置好针对性问卷,对深圳先进院进行实地调研,对其内设研究所、孵化平台和创办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第一,对研究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开放式访谈,了解深圳先进院的发展历程、重大变革以及取得的成就等;第二,对研究院下设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研究院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利益分配、资源对接和激励措施等;第三,对研究院下设创新平台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创新平台的功能作用、科研绩效以及运作机理等;第四,对研究院在孵企业或参股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企业在推动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了解研究院与企业之间的股权设置、产业合作等问题。经过前期调研,获得约4 万字的初始研究资料。

(2)搜集二手研究素材。第一,跟踪与搜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官网、《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梳理出25 份相关性较强的媒体资料;第二,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网站上广泛搜索深圳先进院文献资料,在中国科技情报网、中经网等网站搜集研究报告和案例资料,总共获得12 份相关研究资料;第三,从《为创新而生——一个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DNA 解密》《解密新业态: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与实践》等专业书籍中获取新型研发机构领域研究系统性较强的内容素材;第四,与深圳先进院加强联系,获得其有关会议资料、内部档案等相关资料。最终,获得约23 万字的二手研究素材。

4 案例研究和发现

4.1 案例概况

2006 年2 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其在2015 年10 月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其关键历程和重大事件梳理汇总如表1 所示。

表1 深圳先进院发展关键历程和重大事件

深圳先进院作为地方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典型,以“打造国际一流工业研究院”为发展目标,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创新”体系。深圳先进院秉持产业研发同步进行、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研究所、技术平台、工程中心和育成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形成集科技研发、成果应用、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搭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无缝对接“桥梁”。

4.2 命题假设和验证

深圳先进院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能有效结合高校、科研院所、特色产业园区、孵化器、投资基金等创新要素,实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推动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不断形成创新优势。深圳先进院由9 个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特色产业育成基地、产业发展基金、新型专业科研机构等组成,在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云计算、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牵头组建各类产学研资创新联盟,在联盟或协会中担任副会长或副理事长单位,联合行业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由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1构建“科教产资”融合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有利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命题1 的典型证据如表2 所示。

表2 命题1 的典型证据示例

深圳先进院注重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交叉融合,支持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研发团队合作交流,坚持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相接轨、技术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优势,形成了集科研、产业、教育和资本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其中,联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发挥港澳台教育资源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推动多学科交叉、跨学科集成创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型学院;采用平台化运营模式,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行业各界的互动交流,加强与香港科研平台的交流合作,确保学科发展与人才培育并重;面对大型展览研究课题,组织多个研究中心利用自身学科基础优势同时攻关,形成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研发体制。在科研组织形式上,深圳先进院没有采取高校的课题组长负责(PI)制,而是实行研究中心制,强调团队攻关,提供核心技术系统化解决方案。由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跨领域协作、多学科交叉、平台式运营的科研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命题2 的典型证据如表3 所示。

表3 命题2 的典型证据示例

深圳先进院将科研和产业化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研发成果要和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接轨,强调工业社会需求牵引;不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进行阶段划分,不人为限制科技人员在创新链中的角色定位,项目选择以预见的应用和市场效益为判断标准。主要做法如下:(1)创新激励。立足源头创新,培育新兴学科,为产业提供持续的知识源头和核心知识产权。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载体建设,加速推动实验室和科研仪器升级改造,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机构,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产业激励。在项目评价方面,加强产业化合作在项目绩效评优中的比重。在项目管理方面,改变传统线性单一的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矩阵式管理,注重对“最终一公里”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构建起“知识—技术—产业”链条,加强企业对创新团队的定向支持,使得联合实验室成为企业支持科研创新的载体。(3)产业和科研对接。建立以发展处、转化处为代表的产业合作团队,从“宣传—对接—合作”全链条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用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展会以及品牌与科普传播活动进行项目宣传,推动源头对接;同时,借助产业联盟、协会、创客交流等平台活动,促进科研团队与产业需求/合作伙伴的深入沟通交流。高效运营产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为企业铺设通畅产业化道路,推动实验室里的科研技术转化为迈入市场的成熟产品。由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3采取科研与产业化结合的“双螺旋”战略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命题3 的典型证据如表4 所示。

表4 命题3 典型证据示例

表4(续)

深圳先进院采用无行政级别、无固定拨款、无人员编制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注重产业化人才培养,形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运营模式。(1)产业化人才导向,即从科研立项到人才引培均以产业化为导向,采用全员聘用方式,实行5%末位淘汰制,形成内部良性竞争的环境;在创新成果评价上,根据创新资源投入和市场化产出比来衡量科技成果的质量,进而衡量科研人员的个人贡献。(2)企业化方式运作,即全员入企业社保,建立了以科研绩效为主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工资分配制,对科研人才的管理更加关注产业化衡量指标。内部实行自主管理、自负盈亏、自主核算的方式,拥有独立的干部选拔任用权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动态优化”的人才管理机制。(3)设立产业化管理机构,其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连同产业发展与资源处、育成中心、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处等,服务和管理好成果转移转化相关工作。由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4实施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

命题4 的典型证据如表5 所示。

表5 命题4 典型证据示例

深圳先进院重视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科研单元,建成了从单独科技单元发展到科研产业混合体的研究院。(1)特色育成中心。深圳先进院建设了多领域、专业化的孵化育成中心,为孵化企业或在孵企业提供创新资源、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品牌赋能、市场资源及投融资服务,能有效发挥研究院的技术资源储备和品牌能力,推动外部企业和科研团队高效合作。(2)创客学院。深圳先进院设立创业学院,实行“大资源、双导师、三通道”的管理模式。“大资源”包括设立开放实验室、开放科学家脑库、开放科研成果,形成科研大资源。“双导师”包括科学家和企业家两支导师队伍,实现创客与科研、产业的对接,实现创新创业效率增长。“三通道”包括创业、就业和科研,支持创业者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3)外部孵化网络。深圳先进院建立网络化孵化育成体系,在深圳、天津、珠海、苏州等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构建外部孵化网络;同时,推进外部机构与地方政府组建创业引导基金,打通科技成果从研发设计到市场化转化的链条。由此,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5构建特色化、网络化、学院派的孵化育成体系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

命题5 的典型证据如表6 所示。

表6 命题5 典型证据示例

4.3 理论模型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模型,如图1 所示。以产业化的创新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科研管理模式、孵化育成体系、创新生态体系为治理结构,横向耦合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内在机制。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化理念深入创新价值链各个环节,影响着决策者、科研人员和创业者,能在创新链前端将产业化理念融入科研过程中,影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科研管理模式作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架构,支撑成果转化全过程;孵化育成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生态,创新生态体系是外部支撑。与传统科研机构不同,新型研发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治理结构与市场化需求相结合,形成内生动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运行。

图1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模型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经过对深圳先进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构建“科教产资”融合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采用跨领域协作、多学科交叉、平台式运营的科研管理模式以及实施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有利于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采取科研与产业化结合的“双螺旋”战略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构建特色化、网络化、学院派的孵化育成体系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支撑。基于此,提出了“精神内核+治理结构”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模型。

5.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以自主创新、开放合作、产业引领为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新型研发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新型研发机构的公益需求、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类型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处置权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备案管理制度,提高科研人员及科研团队收益在成果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19]。

第二,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动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业务部门协同配合,以利益共享方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投资,拓展企业孵化、创业投资等业务。合理协调政府科技项目和资本市场服务项目关系,借助财政科技经费撬动资本市场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支持隶属政府的风险投资公司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股东,建立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合作关系,提高产学研金的合作紧密程度[20]。

第三,优化地方自主创新环境。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宣讲,多渠道宣传和展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经验,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服务社会各界。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引导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到我国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投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技术交易、产业合作、人才对接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展示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和动态。加强部门协同、省区市联动,统筹协调新型研发机构整体规划和资源布局。支持各地区、各机构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以交叉扶持和相互共建的形式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拓展新型研发机构服务领域和范围。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深圳命题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