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琼 桑山松 宋传静 张阳
(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16)
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产品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时必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时,要改进传统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生产成本。随着发展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紧迫,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为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提供保障,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释放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中的压力,从而完成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1-3]。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从而形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整合互联的大数据管理,构建一个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可执行化的设备综合管理系统,为规范承压类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撑,能更加有效、便捷地查询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和管理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有效解决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企业底数不清、监管人机比不合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案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创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的核心理念和方法,为以后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对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并保证其运行效率符合各方的实际需求。同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中,将有助于对企业的成本进行优化控制。本研究通过建立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并结合设备监察、检验检测数据、企业运行管理等三方机构的协作内容,从而实现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从企业注册到定期检验、年度检查、运行期间维修保养、隐患登记整改、操作人员管理、设备到期预警,再到报废停用的全生命周期封闭式监督管理,以此来确保数据信息准确无误,降低设备隐患,提高监管力度。对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为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支撑,还为国家提供准确科学的决策支持,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环境[4-5]。
近年来,随着制造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也取得阶段性进展,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明显得到提升。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催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信息通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融合性作用不断彰显。
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的运行及质量安全管理,从而加快推行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中,包括建立特种设备国家管理数据库、建立特种设备子网站、实现网上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加大公开政府信息的力度。同时,各省级监管部门也要建立特种设备省级管理数据库,基本实现对特种设备使用中各环节的动态监管,全面应用系统软件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察管理,能有效提高监察工作和检验工作的效率,从而使特种设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6]。
然而,在我国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推广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种设备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与目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还存在一定差距,管理信息的标准尚未建立,特种设备的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及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有效性、可分析性有待完善,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效统一相关数据并分类管理是承压类特种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实现管理、检验、监管工作合而为一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监管的有力支撑[7]。
我国特种设备行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传统的特种设备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管理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大型化工企业设备多,种类繁,设备铭牌多数脱落或在保温层下,导致无法辨识。二是设备信息不清,档案繁多,不能快速有效地查询某台设备信息。三是对应检设备的催检和巡查监察不好实施,工作量大。四是企业一般停车检修时间紧,仅核对设备、查询信息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实际现场检验时间紧迫,无法对设备进行更好的、全方位的诊断。
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提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效率,重塑竞争优势,而数字化转型正是提升特种设备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更好地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解决好特种设备管理和检验信息化转型进程中的难点问题,切实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建立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能把信息化技术融入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中,其具备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检验检测记录管理、出具检验报告、检验仪器管理等功能,能将检验检测数据上传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对各项过程的流转、审批及查询等操作的全程可控,可记录各个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检测信息,生成检测记录和报告及检测情况告知书。该系统根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采用模块集成化设计,每个功能相对独立,局部功能详尽完善,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全面深入的管理需要,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为整体应用。
2.1.1 报检管理。该系统可对企业进行在线报检记录的受理,包括业务受理、资料审查、费用核算三个功能模块。检验单位可通过系统来查看报检单位信息、报检设备信息、报检项目信息,可将报检单的资料分配给审查科室和检验科室,并将系统通知单发给企业。
2.1.2 检验管理。该系统具有分配负责人、分配主检人、检验实施等功能。检验室可根据业务流转单来分配负责人和主检人信息,并绑定设备,检验实施过程中可通过系统来编制检验方案、检验日期拟定等,并把检验前的准备发给企业,让企业按照教程提前准备,从而达到检验标准。
2.1.3 报告管理。该系统具有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签发、报告交接等功能。报告类型包括定期检验、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并按照特种设备类型进行再次划分,报告中要签名的地方均采用电子签名。
2.2.1 单位管理。该系统可对设计单位、制造单位、安装修理改造单位、气瓶充装单位、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单位进行管理,可查看单位的基础信息及预览单位相关证书。
2.2.2 设备管理。该系统可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三类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管理,可查看不同类别设备的整体台账信息,包括设备总量、在用数量、停用数量、注销数量等,以及气瓶台账、超检验周期设备台账、延期检验设备台账、停用设备台账、注销设备台账、一个月内到期设备台账。
2.2.3 人员管理。该系统可对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可按照市、县、所三级机构来统计人员信息,并能查看人员取得证书情况以及预览证书附件。
2.2.4 检查管理。该系统可对企业自查报告进行管理,包括使用单位自查报告、气瓶充装单位自查报告、生产单位自查报告,监察人员可通过系统下达检查通知,企业根据通知来上报自查记录。
2.2.5 审批管理。该系统可对设备停用、注销等业务进行在线审批管理,监察人员可在线查看申请企业、设备、人员的相关信息,审批通过后可实时通知企业,并通过电子签名来追溯历史审批记录。
2.2.6 统计分析。该系统可实现对特种设备统计、安全监察机构统计、锅炉统计、检验检测机构统计等,可实现多条件综合查询,并根据固定格式导出报表。
2.3.1 数据整合。通过整合单位、人员、设备等管理要素,从而实现可视化的数据查阅、统计分析等功能,管理层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来实时掌握市、县、所三级机构的单位、人员、设备情况,并通过地理信息进行网格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
2.3.2 精细管理。通过单位类型对八类单位进行划分,标注单位总体数量,并通过单位所在地区、单位使用场所类型等要素对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
2.3.3 可视化分析。通过设备类别对三类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可通过设备所在地区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
2.3.4 实时监控。实时统计和分析特种设备的总数、超设计使用年限设备总数、超检验周期设备总数、延期检验设备总数、一个月内到期设备总数、已受理待出具报告设备总数、报废或注销设备总数、重大危险源设备总数,并根据设备类型、设备所在地区、设备使用场所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
2.4.1 单位管理。该模块可实现对单位信息管理、单位部门管理、单位人员管理、设备延期检验申请、设备注销申请、设备停用申请、单位延期换证申请等功能,系统可根据注册时选择的单位类型自动分配对应的信息填报模板。
2.4.2 报检管理。该模块可实现在线报检、报检缴费管理。企业根据报检单通过系统在线报检,自动填写企业的基础信息,选择本企业下在用的设备进行报检,自动过滤停用、注销、超设计使用年限的设备。
2.4.3 设备管理。该模块可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等,并统计超设计使用年限设备台账、超检验周期设备台账、延期检验设备台账、一个月内到期设备台账、停用设备台账、注销设备台账。
2.4.4 检查管理。该模块可实现单位的自查报告管理,包括使用单位自查报告、气瓶充装单位自查报告、生产单位自查报告,系统可根据单位注册时选择的单位类型自动分配报告模板,并根据市场监督局下发的自查通知,上传企业自查报告。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为质量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监督管理系统数据,形成质量电子记录,构建各类质量问题数据库,为数据统计、质量分析、质量预警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加强质量管控举措,提高目标完成情况统计的准确度。利用数据库对质量目标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短时间即可形成各情况数据表,提高准确率。拓宽质量提升路径,提高信息化质量管理服务水平。该系统实现电子化,并进行“云存储”,使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检验质量管理实现全链条信息化。系统主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实现承压类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检验单位、使用单位间的数据互通,支持业务在线办理,在提升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追溯性。二是实现单位、设备、人员信息的全面电子化管理,并通过不同维度进行可视化分析。三是实现企业在线报检,并过滤有问题的设备,可在线受理并进行业务流转,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四是实现全面监管,可实时了解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人员情况,从而提升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