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然,张岳,冯淬灵
(1.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5;2.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32;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又称肺癌,大多数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者腺体。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肺癌的发病率排位第二,占到了11.4%,占癌症致死总数的18%,仍是全球癌症致死的首位原因[1]。虽然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治疗手段、药物的不断更新,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总趋势仍不容乐观。中医药在治疗晚期肺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结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可以起到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化疗的敏感性、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冯淬灵教授认为在中晚期肺癌发展过程中肺脾气虚尤为突出,重视中焦脾为后天之本,立培土生金、健脾养肺、益气扶正之法,灵活运用系列方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早期肺癌病因病机 肺癌隶属于中医学肺积、息贲、肺岩等病证。《景岳全书·积聚述古》载:“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关于积证病因病机,《黄帝内经》载“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认为寒凝成积。《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张子和《儒门事亲》曰:“积之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甘、辛、咸之味,或停温凉寒热之饮,或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导,方寸大而不去,故不难也。若久而延之,留滞不去,遂成五积。”《景岳全书·积聚述古》云:“壮人无积,虚人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认识到积证的发生与正气亏虚和邪毒入侵、情志失调密切相关。
冯淬灵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生发展基于正气亏虚,外感邪毒、情志失调为重要诱因。早期病位在肺,与肝相关。大部分肺癌患者因工作、生活、情感等各种因素交结,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肺主气,肝调气,肝肺共司气血津液之调畅,气机不畅,肺不布津,津液不化,凝津成痰;肝肺不利,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久则痰浊瘀血互结,闭阻肺络。当正气不足感受外来毒邪,或痰瘀蕴毒,则痰瘀毒互结于肺内,久则成积,早期表现以标实为主,正虚为辅。
1.2 中晚期肺癌病机演变 冯淬灵教授认为肺癌早期因气机郁滞,痰凝血瘀蕴毒或感受外来毒邪而发病,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随着疾病进展,痰、瘀、毒耗伤人体正气,本虚显露,加之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在针对癌细胞治疗同时又损伤人体正气,致使正气更虚,虚、痰、瘀、毒进一步相互搏结,病情进展。肺脏虚弱,子盗母气,脾脏虚损,母病及子,肾气受损,肺主通条水道,脾主运化津液,肾主蒸腾气化,肺脾肾亏虚,津液失布,久积成痰;肺朝百脉,脾主统血,气为血帅,气虚推动无力,血停成瘀,痰瘀互结,阻于肺络,恶性往复。总之,晚期肺癌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基础,痰、瘀、毒是主要的病理因素,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多种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虚逐渐加重,痰湿、血瘀、癌毒等久聚不散,化热生毒,热毒日久伤阴,逐渐出现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气血阴阳失调。
冯淬灵教授认为肺癌病机演变过程中尤其要重视“脾为后天之本”的关键地位。脾位居中焦,为气血化生之源,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肺肾气机的通畅,需要脾脏之气的调和,宗气、元气的生成有赖于脾的健运,《慎斋遗书》有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脾胃论》中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突显了脾脏在肺脏相关疾病中的重要性。
1.3 中晚期肺癌证候特点 肺癌患者处于晚期阶段时,临床症状繁多且复杂,其中咳嗽,乏力,食欲减退,气短,失眠症状占到40%;便秘,胸痛,消瘦,白痰,喘促症状占20%-40%。主要证候为气虚证、痰湿证、阴虚证[2]。冯淬灵教授团队对19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60项中医四诊资料中,总结出发生率居前15的症状依次为咳嗽、胸闷、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少痰、消瘦/体重下降、胸痛、气短、痰多;常见舌象是:舌质淡,舌质暗,苔白,苔薄;常见脉象是:脉细,脉滑。对发生率≥11%的39个中医四诊资料为基础变量进行证候编码,作出系统聚类分析谱系图,得出瘀毒阻肺、痰湿蕴肺、阴虚毒热、气阴两虚四种证候类型,证候与患者治疗方案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对19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连续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出现最高频次中医证侯如下:化疗、靶向、手术及放疗为瘀毒阻肺证,化疗及靶向治疗是痰湿蕴肺证,靶向、手术及化疗治疗常见气阴两虚证。阴虚热毒证中各组治疗之间无明显性差异。冯淬灵教授认为中晚期肺癌中医证候主要是本虚标实证,但是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等药物治疗会影响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变化,所以要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精准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
2.1 培土生金,益气扶正 《景岳全书·积聚论治》云:“凡治虚邪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老师重视脾脏在肺癌进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依据肺癌病机特点,立健脾补肺、扶正固本之法。健脾胃、畅中焦,调整患者的运化功能,恢复强化患者本身潜在的免疫、康复功能,激发自我调控平衡机制[3]。
2.2 病证结合,遣方用药 冯淬灵教授认为“健脾”为根本,临证灵活运用祛湿健脾、疏肝健脾、柔肝健脾、益气健脾、温中健脾、滋阴健脾、补中益气等法。具体选方如下。
脾虚湿盛,症见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气虚,症见面色晄白,语音低微,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选四君子汤加减;中气亏虚,症见气短、乏力体倦肢软,大便溏稀,舌淡,脉大而虚,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寒湿气滞,症见脘腹胀痛,纳呆,呕吐痞闷,或肿满,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肺肾阴虚明显,症见咳嗽,喘逆痰多,痰咸,腰酸,苔白润,脉滑无力,选金水六君煎加减;如肝郁脾虚,血虚明显,症见胁肋胀痛,口燥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脉弦虚,选逍遥散加减;肝郁脾虚、肝肾不足,症见咽干口燥,胃脘疼痛,胁肋胀痛,舌红少苔,脉弦细,选滋水清肝饮加减。以上是冯淬灵教授临床中治疗晚期肺癌常用的“培土”方剂,处方中多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桔梗、甘草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这些药物提取物具有较好地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4-8]。
2.3 随证加减用药 如乏力明显,加黄芪以健脾益气,或加仙鹤草补虚助力;如腹胀、纳差,加用焦神曲、炒麦芽、鸡内金以健脾和胃,行气消食;如腹泻严重,加诃子肉、乌梅、五倍子、赤石脂等以涩肠止泻,伴有脾肾阳虚的合用四神丸以温肾固肠止泻;如气滞较重,可酌加用血分药,丹参、川芎、延胡索等;如多梦加用柏子仁以养心安神;肿瘤患者多伴有焦虑,如入睡困难加用酸枣仁、合欢花、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以安神解郁;如肝气犯胃,出现嗳气吞酸等,加用香附、柴胡、延胡索以疏肝理气解郁;如肺阴不足则合用甘凉的麦门冬汤,益胃滋阴;如晚期肺癌病久出现肺脾肾寒,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可合用附子理中汤,温脾助阳;如痰中带血或咯血,可加侧柏叶、五倍子、三七粉等以止血;潮热盗汗可加用石斛、黄精、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鳖甲等以滋阴补肾;如合并肺部感染,出现热毒蕴结之证可加用重楼、鱼腥草以清热解毒、软坚化痰;如胸闷、气急伴胸腔积液可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并重用黄芪;如病深转移少量加用蜈蚣、全蝎、蜂房等药,以攻邪毒。
3.1 单纯中药治疗 对于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肺癌,放弃放化疗,或术后未做任何西医治疗的,可在随证加减用药基础上酌情选择加用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山慈菇、猫爪草、白英等抗肿瘤的中草药。
3.2 联合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 治疗前要注重益气养阴扶正,可酌加太子参、麦冬、灵芝等药物。
如患者正处于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期,以扶正为主。可加用浙贝母逆转耐药,提升化疗效果,不宜加用苦寒伤脾胃、抗肿瘤的中草药,温燥药物也要慎重,以免加重“火毒”之邪。而且放化疗中要注重和胃降逆,调中醒脾,如恶心、呕吐严重可用旋覆代赭汤加减,腹胀严重可用厚姜半甘参汤加减,如腹泻严重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治疗间歇期及治疗后要注重补气生血。如出现骨髓抑制可合用四物汤,白细胞减少加用地榆、苦参、白芍;兼有肾虚的,偏阳虚证者加鹿角胶或右归丸,阴虚证者加熟地或三才封髓丹;如患者靶向治疗后伴有湿疹样皮疹,加用地肤子、苦参以清热燥湿止痒;皮肤色红灼热加丹皮、紫草凉血止痒;皮肤红肿加稀签草、益母草;如出现口角或手掌溃疡,加用金银花、玄参、生黄芪、当归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止痛;如出现手足综合征(神经损害症状较重: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可用桂枝、鸡血藤、雷公藤、川芎、艾叶水煎外洗;对靶向治疗引起的蛋白尿可加用黄芪、水蛭,以益气逐瘀通络降蛋白。
3.3 佐以调摄情志 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形成气结,气结于中,则使脾气不行,导致脾脏的运化升清功能失常。《黄帝内经》中认为肺癌主要是情志失调,寒气内客,所以情志调摄在肺癌治疗中非常重要。大多数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心理都承受了焦虑、恐惧、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这也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悲思伤肺,郁怒伤肝,冯淬灵教授在门诊中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一种心理重建,也是疏肝健脾,培土生金的良好体现。
患者,关某,女,67岁,2020年1月7日初次就诊。主诉:发现肺癌4月。患者于2019年9月因反复咳嗽、咳痰5个月到某三级医院就诊,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占位病变,约93mm×65mm大小,部分支气管阻塞。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中分化鳞癌。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患者拒绝放化疗,寻求中医药治疗。刻下:咳嗽、咯痰,痰色白,质黏,不易咳出,面色萎黄,乏力,气短,活动后加重,精神疲乏,四肢困乏,无口干、无胸闷、胸痛,无汗出,无头晕,纳差,大便溏稀,日1-2次,不成形,气味不大,小便正常,睡眠多梦,舌淡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弱。西医诊断:肺癌术后-右上肺鳞癌(T4N1M0期),中医诊断:肺癌,肺脾气虚-痰湿蕴肺。治以扶正祛邪,补脾益肺,化痰止咳,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12g,莲子肉10g,白术15g,陈皮10g,山药15g,砂仁6g,桔梗10g,大枣10g,生黄芪20g,仙鹤草10g,柏子仁10g,前胡10g,桔梗10g,清半夏9g,半边莲15g,半枝莲15g。14剂用药两周,水煎取400ml,温服日2次,给予心理疏导。
二诊2020年1月21日,患者咳嗽、咯痰稍好转,少量白痰,易咯出,乏力、四肢困乏,气短稍有改善,大便日1次,不成形,梦减少,舌淡稍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处方:上方党参15g改为人参10g,加焦神曲10g,21剂用药3周,水煎取400ml,温服日2次,给予心理疏导。
三诊2020年2月11日,患者乏力、气短明显减轻,四肢困乏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咳嗽、咳痰好转50%,痰少,纳可,眠可,大便成形,日1次,患者诉偶有口干,舌淡胖,齿痕较少,苔白略腻,脉沉。处方:上方人参10g改为太子参15g,加灵芝10g。21剂,水煎取400ml,温服日2次,给予心理疏导。
此后患者定期复诊,上方临证加减,患者病情稳定,嘱定期复查相关肿瘤指标及肺CT,嘱患者要积极乐观,舒畅心情。半年后随访,病情稳定,未见复发、转移征象。
按语:此患者是肺癌(晚期)术后,初诊明显的正气耗损,脾肺两虚,痰湿较重,治以扶正益气,健脾补肺,宣肺化痰,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短、乏力明显,所以加生黄芪、仙鹤草以益气健脾,现代研究仙鹤草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咳嗽、咳白黏痰,加前胡、桔梗、清半夏宣肺、燥湿化痰;梦多,加柏子仁养心安神;患者术后未行放化疗,所以加半枝莲、半边莲解毒化瘀抗肿瘤。二诊患者气短改善不明显将党参改为人参10g,大补元气,加强扶正,加强补脾益肺的功效,加用焦神曲10g,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三诊患者诸症均明显好转,将人参改为太子参加用灵芝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冯淬灵教授在治疗过程中以扶正、补肺健脾为根本,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加减用药,而且门诊中积极给予患者鼓励,症状的改善给予了患者信心,患者心情愉悦,标本兼顾,得以保证病情的稳定。
冯淬灵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认识到脾脏在肺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益气扶正、健脾补肺为根本,根据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因“时”制宜,随证加减,精准地将中医药介入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不忘调摄情志,适时佐以温补肾阳、活血补血、养阴清热、清热燥湿解毒、疏肝理气、抗肿瘤等药物,有效改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