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背景下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3-03-07 23:16薛炜瀚
大观 2023年11期
关键词:Z世代

薛炜瀚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网络原生代”的Z世代用户群体已成为媒体节目的庞大受众以及各类媒体节目都想要争夺的目标收视人群。当前,人文类纪录片的创新与Z世代受众群体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态等因素息息相关。人文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在播出平台选择、节目叙事手法、声画设计等方面切合当下Z世代的媒介收视需求。在Z世代群体作为当下纪录片收视主体的环境下,《人生第二次》的成功对人文纪录片的创新探析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Z世代;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使用,传播媒介不断更新,受众收视习惯及审美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大众获取内容信息的途径更为多元。传统的人文纪录片虽然在展示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和社会现实等方面有着很高的价值,但其较为严肃、单一的风格难以满足当前受众群体对于纪录片多样化、创新性的收视需求。因此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纪录片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文纪录片也应紧跟时代脉搏,与新时代因素融合,抓住现代用户需求,在创作内容、叙事视角以及平台选择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其中Z世代用户规模量达到了约3亿,其占比远超于其他年龄群体。所谓Z世代即Generation Z,是指出生1995年到2009年的年轻群体。因其成长生活环境的独特性,呈现出诸多与其他年龄群体不同的思想倾向、审美需求及收视习惯。Z世代受众群体已经成为各类媒体节目都想要争夺的目标收视人群,也是各大媒体在制作节目内容时所要考虑的重点用户人群。

一、《人生第二次》的创新策略

由央视网、SMG、哔哩哔哩联合出品“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部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在全网播放总量超6亿,相关内容斩获全网热搜100余个,在全国省级卫视22点档后同时段的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其在播出平台选择、节目叙事手法等方面切合当下Z世代的媒介收视需求。其节目的成功对于人文纪录片的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播出平台的网络化

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在网络播出平台哔哩哔哩和央视网同步上线。哔哩哔哩全称为哔哩哔哩弹幕网,是Z世代群体用户占比最高的网络播出平台,以其突出的弹幕系统优势,实现了用户的极高参与度与互动度。Z世代用户以评论、点赞、转发等形式,在哔哩哔哩网络平台参与互动时,充满认同感且表现出积极主动状态。传统媒体节目的播出平台是电视、广播,用户只能在固定时段以及固定平台收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哔哩哔哩以及央视网等网络播出平台,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自主性。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观看的内容,也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倍速观看,实时参与话题讨论,以及对视频进行评论等。这种高自由度、互动度、参与度的平台优势增强了节目与Z世代用户的黏性。

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在所播出的哔哩哔哩以及央视网等网络平台上,都开启了弹幕功能。观众可以在弹幕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自己的收视反馈。其中,在哔哩哔哩每期节目结束后,导演都会在评论区里回复观众的问题,然后分享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创作想法。这种交互行为一开始就拉近了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用户不再是单一地被动接受,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互动,这归功于网络播出平台为创作者与观众创造了共同交流的空间。

(二)多视角叙事手法

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在其叙事学理论中提出:在第一人称叙述中,叙事者使用“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而在第三人称叙述中,则使用“他”“她”或“他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些视点的选择会影响叙事的表达效果,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叙事体验。

在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创作中,导演采用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八个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其首篇《圆》,以一起多年尚未解决的拐卖案件为起点,导演采用三个主要人物的视角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卫书银(父亲)、占绪莲(母亲)夫妇寻找被拐儿子(卫卓)的视角,被拐儿子卫卓在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的协调视角,警察救助拐卖兒童的视角。通过三个视角为受众提供该篇被拐案件及其后续的全面视野,使受众逐步了解案件本身的多面性,更加清晰地认知此案件对于事件参与人的不同影响。此外,在《拒》篇章中,导演采用私人医疗美容机构的老板、追求“快餐”美容的消费者、公立医院的整容医生、因面部膨大而寻求医生帮助的冯婷等多个角度,讲述了医疗美容产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微妙联系,留给观众多元化思考现代医美意义的空间。

《人生第二次》运用多视角的叙事手法,能够吸引Z世代群体的收视需求,而以中心点为主的单一叙事可能会导致主观化、片面化等问题,难以满足网络化和差异化群体的收视需求。Z世代群体处在不断更新优化的优质网络媒体环境中,会进一步提高对于媒体节目叙事策略的需求。国产电影《金刚川》以及诺兰导演的电影《敦刻尔克》均打破常规的单一叙事方式,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且取得优秀的收视效益和成绩。由此可见,二者虽然类型和题材不同,但在叙事手法上异曲同工。

(三)声画的平民化表达

面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有着强烈平等意识的Z世代,媒体节目只有放下自己的身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的爱好和接受习惯进行认真的研究,共处同一层次去欣赏他们,接近他们,才能得到Z世代的认同和接受。

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均以遭遇危机的平凡人为主角。包括渴望被拐孩子回家的父母、遭遇家庭变故的留守儿童、因车祸而瘫痪的年轻人等等。在八个篇章的拍摄中,导演们采取了“跟拍”“蹲拍”的方式记录拍摄对象的日常生活及细节,重点追踪记录事件发生的过程,保留真实自然的视觉形象,展示真实环境、真实时间、真实空间。《非》真实记录了主人公出狱后的第一天、第十天、第三十天、第一百二十天的变化,客观反映主人公在开始对社会和家庭的不适应,到结尾通过自我努力回归正常人生活的历程。《人生第二次》通过影像向观众传达一个个平凡但又不普通的人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和解,见微知著地展现当代中国人的个体形象与社会群像。当Z世代群体感知到节目的这种平民视角转换,节目便更容易获得Z世代群体的喜爱和认可。

声音作为纪录片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影片的情感表达和叙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中,影视声音中的平民化运用使节目主题以及人物塑造更具有個性化。采用当事人的自我叙述方式,去除声音的商业化宣传痕迹,使声音回归主体本身。在最后一集《立》中,主人公之一的朱婷在片尾用坦然的口吻诉说一段独白,“我不再拧螺丝,螺丝也不再拧我。车间和办公室只隔着一扇门,但是我却用了三年……”这种具有文学性的内心独白是故事片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在此纪录片中的运用更是加深了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该片摒弃以过来人的身份进行说教和指导,而是转变为以年轻用户同龄人的视角去分享感悟,与年轻人平视,深受Z世代年轻群体的喜爱。

二、人文纪录片的创新探析

在Z世代群体已逐渐成为媒体受众的主要人群的背景下,人文纪录片应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理解并把握Z世代这一用户群体的喜好和收视需求,通过一些基于节目本身的创新策略来获得Z世代群体的认可。

(一)实现全媒体平台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技术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迭代升级,持续地拓展将纪录片的传播空间,让它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会,积极探索纪录片传播的新途径和方式,积极将传统电视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渠道进行结合,二者各取所长、相辅相成。

200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办央视网,充分将电视平台以及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结合,建立我国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网络视频播出平台。央视网在2019年进军Z世代用户占比最高的网络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创建央视网、央视纪录片、央视频多个账号。其中,哔哩哔哩作为央视纪录片的全新播出平台,收获了大批粉丝。《人生第二次》在电视频道以及网络播出平台几乎同时播出,在哔哩哔哩平台的播出得到不错的热度和播放量,随着网络热度的不断上升,带动了电视频道的播放量。

(二)创新塑造IP品牌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IP是指“那些具有高关注度、大影响力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纪录片IP的打造发挥了网络播出平台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方的优势,实现了传统媒体节目和网络播出平台深层次的融合。但在IP浪潮之下,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我国最早的纪录片IP是《舌尖上的中国》的“舌尖”IP。前两部在豆瓣评分很高,但由于其呈现内容以及价值观念的相似性,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第三季的豆瓣评分只有3.8分。由此可见,纪录片IP塑造的同质化会阻碍纪录片的发展,因此纪录片IP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受众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纪录片创作者要持续塑造品牌,实现IP的有效传播。

《人生第二次》作为“人生三部曲”IP的第二部,成为人文纪录片主题纵向打造系列化的典范。《人生第一次》是关于一个人出生、上学、工作、离别等生命中的12个“第一次”,呈现出中国人的生命图谱,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而《人生第二次》在主题选择上,以“命运重启”为主题,改变了《人生第一次》的人生历程的叙事思路,而是以四组矛盾对立的关键词为主题词,记录平凡人在面临困境时的生活历程,与《人生第一次》形成强烈的反差,但两部都是围绕“人生”IP的品牌打造。持续IP的打造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收视人群,而这部分收视人群将作为纪录片圈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创作者的共同维护,增强圈层的集体认同感和参与感,促进Z世代用户的长期收视,从而进一步加强品牌的生命力。

(三)传播策略的平民化创新

纪录片最初的传播内容生产主要是在电视平台,创作风格相较于其他节目体裁较为严肃、保守,受众接受门槛较高。而作为“网络原生代”,Z世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必然会受到互联网平民化、大众化传播特性的影响。Z世代由于年龄层次、生活环境以及身份地位等因素,更加喜爱平民化的节目传播策略。

人文纪录片《守护解放西》系列的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平民化的传播内容。《守护解放西》系列纪录片摒弃了在主旋律背景下严肃庄重地展现人民警察的英雄形象,而是采用幽默诙谐的叙事风格展现平易近人的警察形象以及生活趣事。其尤为独特的一点在于文本设计的平民化。《守护解放西》的片名字数不一,具有极强的口语化特点。此外,《守护解放西》创办了特别策划栏目,邀请哔哩哔哩UP主与警察之间接触交流,实现了民众与警察的直接交流。因此,人文纪录片的平民化传播策略拉近了纪录片与Z世代受众的收视心理距离,符合受众的平民化、大众化的收视需求,成功吸引了Z世代用户群体的兴趣。

三、结语

在Z世代成为当前网络纪录片受众主体的背景下,人文纪录片创作者应了解并研究Z世代群体的收视需求及特点,积极结合自身优势,与当下互联网媒体平台联合,在播出平台、表现内容、叙事方式以及IP打造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加强与Z世代用户群体的黏性。此外,面对以年轻人为主体的Z世代受众群体,人文纪录片在创新改变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要遵循节目创作的规律,不能一味地迎合。因此,人文纪录片应该始终坚持创作优质内容原则,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各种创新策略,吸引Z世代受众群体。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8-28)[2023-10-12].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2]何映霏.论动漫IP升级视野下动漫产业转型发展策略: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J].电影评介,2017(18):95-97.

[3]任梓楠.Z世代的网络表达及其话语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4]杨敏.现实题材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叙事策略[J].视听,2022(10):123-125.

[5]王爱爱.新闻纪录片《人生第二次》的多模态叙事与传播学意义分析[J].新闻采编,2022(5):58-61.

[6]付威威.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创作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2(36):49-51.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Z世代
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分众化传播初探
基于消费者行为下的Z世代化妆品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Z世代”不爱黄金首饰?
“Z世代”着迷于借钱花
转身加入“Z世代”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