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学的喀什老城民宿空间设计研究

2023-03-07 05:17米高峰侯卫敏杨小晖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2期
关键词:喀什民宿美学

郝 勇 米高峰 侯卫敏 杨小晖

生态美学在生态文明时代的语境下正发挥着巨大的潜在作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我国于2007年10 月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新的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并于2012 年11 月进一步提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以及“美丽中国”这个新发展目标。为践行新发展目标,各行各业做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样作为“旅游热门”的民宿行业也不例外。民宿业的发展,让体验民族风情成为一种新时尚。在民宿设计中也越来越注重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民宿文化展示空间与丰富体验,在民族风情呈现中更加注重一种基于地域环境与民俗底蕴的生态审美特色,既注重人的居住需求,又注重源于民族的、民俗的审美特色。本文基于喀什老城民宿现状,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分析该地区民宿设计、人文、生态三者关系,为民宿设计发展提供别样思路。

1 喀什老城民宿发展现状及启示

“民宿”这个词是舶来品,其概念最早源于日本的“Minshuku”直接翻译,是指借助本地民居等有关闲置资源向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规模住宿场所。随后英国的“B&B(Bed&Breakfast)”以及美国的“Homestay”等概念均与之相似,强调了民宿家庭式的设计概念[1]。直至今日,民宿的快速发展,在2021年7 月我国推出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065—2019)及第1号修改单实施工作规程的文件中明确提到了民宿的定义与范畴,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的客房不超过4 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的规定。与传统酒店相比,民宿规模更小、价格更低,民宿主人往往也可与游客有更多接触,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具本土化氛围感的民俗、民风与民情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对当地地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喀什地区经历两千余年历史沉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形成我国西部丝路沿线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其建筑结构多以传统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多为维吾尔民族风格建筑,更具有维吾尔族建筑文化中特有的“巴扎”。不仅如此,还有不同形式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因此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由于民宿本身具备增加旅游体验的特殊属性,与酒店住宿体验截然不同,民宿可以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文化、民俗、民风与民情,伴随旅游业的兴起,喀什老城民宿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激增的民宿数量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老城区民宿数量随着游客暴增从最初几家增加到现在的70 家左右,其中西片区巴格其巷民宿街就拥有50 家之多,民宿品牌25 个,而2022 年度喀什市“十佳民宿”中有5 家就坐落于此。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考虑,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政策进行翻新整改,只是保留了其原有的外观颜色和基本外形格局,其内部结构则采用了更为安全的框架结构。喀什老城的民宿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经营模式由最初的自主经营、零星发展到现在的整体规划、统筹发展,逐步形成现今的“巴格其巷民宿街”、“印象一条街”以及“九龙泉特色商业街区”,呈现出基数大、类型多的特点。

1.2 多彩的装饰风格

自古以来该地区就是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丝绸之路”的繁荣更加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促使了装饰风格的不断更新迭代。喀什老城区现有民宿设计在风格上各不相同,如现代简约(西乡民宿)、异域情怀(沐色民宿)、主题民宿(依城民宿)等等。室内装饰大量运用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进行氛围营造,比如喀什老城的土陶、铜器以及各种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等等,这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也有着极大作用[2]。其历史悠久的民居装饰艺术是其尤为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同设计风格在促进地域文化价值传播的同时也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1.3 突显的生态问题

民宿产业迅速崛起的背后,同样带来一定的生态问题。比如:在民宿火热兴起的“粗放型”发展中,为了更好的吸引游客眼球,许多商户开始大规模拆建扩张、装修改造,而且在施工中过于追求娱乐化、潮流化的商业元素,忽略当地特色的地域元素、空间色彩应用、装饰材料等,使之既难以与当地传统民俗生活有效融合,也加剧了西部民族地域与中原地域民俗文旅同质化、模式化的低效发展,这种境况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当地大量资源、增加了资源负担,而且破坏了传统的人居生态环境,也消弭了民族化、地域化的多元特色。

基于此,喀什民宿发展现状的启示:第1,在民宿行业大力发展的前提下,要重视突显的环境问题。第2,要重视民宿设计的“在地性”问题。学者熊清华称当前我国民宿以“在地性”的方式诠释我国乡土景观和乡村生活美学,实现了传统文化美的传承、游居于本真生活的栖居之美、与自然共生并参与体验的游憩之美[3]。所以民宿的设计美学是融装饰、造型、文化等多重因素为一体的,少部分宿主少顾甚至不顾其特殊性,照搬他人设计,难免会出现民宿设计中“在地性”问题,造成设计同质化现象。

2 生态美学下的民宿空间设计与实践路径

生态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生态学和美学两个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美学,是基于生态学的美学[4]。该理论突破了“二元对立”的世界观,提出了系统整体世界观,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空间的和谐生态审美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亦有生态美学观点的体现,如老子《道德经》中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其中“道”把自然的规律反映出来,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表明人作为自然间的主体,同样应该顺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提出“天人合一”思想。阐述天与人相合,天与人就在“自然”中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因此“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同样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加快,人与自然之间的博弈导致自然生态恶化等生态问题接踵而至,处于发展与改革的“十字路口”。正如德国生态学家何塞·卢岑贝格所说:“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认识自己”[5]。

近年来,在生态发展观背景下,民宿体验被游客所关注,成为旅游市场上的宠儿[6]。现有的民宿居住空间设计中,仅仅以单体民居建筑形制为基础,为追究收益,把客房数量最大化。民居内部空间,在满足基本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之上,分割出若干居住空间;空间设计上保留的壁龛样式,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变化成统一的造型,给人在视觉上创造一种看似简单但很繁琐的感觉,而其功能同样发生变化,只是突出装饰作用,失去了原有的储藏功能;墙面装饰的材料上多采用现在装修常用的墙面涂料代替原有的黏土,装修材料被淡化掉。大多只是在软装搭配上配置凸显民族特色的装饰物品。因此民宿空间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需要不断的创新。鉴于喀什老城区早期民宿发展现状,为了优化民宿形式,使之与生态理论相结合,寻求基于生态美学理念下的民宿设计原则与实践路径便显得格外重要。

2.1 民宿空间设计原则

2.1.1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设计原则

自然审美面对的是生生不息且鲜活的自然世界,人们面对自然世界时是以耳鼻眼舌等全部身体感官介入。人的感官活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触觉等。在任何一个民宿场景中,人们第一个参与体验感受的方式就是视觉,即在民宿整体设计规划中,视觉体验发挥着重要作用。视觉体验的满足,缩小了民宿环境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一种完全沉浸式的审美体验。喀什地区作为维吾尔族居住区,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满足视觉体验中可以运用其独特元素进行设计装饰,进而调动人的其他感官活动,同时通过现有的建筑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相互融合,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1.2 “天人合一”的设计内涵

《庄子·齐物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天”的意义也即并非象征权力、也非纯客观物质意义的“天”,庄子所提倡的“天”是“道”,是“自然”,是具有最始源性的最高存在[7]。所以,可以说庄子提出的该思想就是“自然与人合一”的思想,而且这种观点与生态审美核心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民宿设计中灵活运用生态美学相关理论,使人、物、自然构建一种新型关系,在发展中互利互赢,逐步实现民宿设计的“天人合一”。因此,根据喀什老城的现实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为实现这种理想状态,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同时也要统筹好建筑单体和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更要规划好民宿内部装饰设计的美观性。

2.1.3 “生态整体观”的设计伦理

生态学的生态审美观毫无疑问也是一种生态发展观。喀什老城区的民宿发展,同样应该坚持生态发展观策略,这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议题。现今工业文明常常以损耗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的生存之道,随着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逐渐反思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审美标准[8]。我们应该从生态环境的对立面中走出来,重新审视我们和周边环境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以往追求利益的审美视角,转向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

喀什地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土”资源相对丰富并形成独特的房屋结构。在后期的民宿设计改造中,应充分利用当地黏土资源进行装饰,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干扰,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依据其独特的房屋结构,在庭院的设计中,坚持“和而不同”理念,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构建一个完整的民宿生态圈。

2.2 实践路径

2.2.1 突出民俗传统,传播民族文化

文化差异性也是吸引游客入住的直接因素之一,所以在选择喀什地区地域文化符号时,应将眼光注意力聚焦在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事物上,通常选择一种普遍地在民众传播的民族印象。在自然文化的收集与提炼中,应兼顾其造型、颜色、姿态、质感等方面的特点。在喀什丰富的土地资源中,应选择提取最具象征意义的土地标志,使其与地名有照应,易于人们增加印象。在植物资源中提炼的无花果、巴旦木、石榴以及葡萄等标志,因其形象和颜色独特,便于开展艺术创作,更能传达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并呼应当地历史文化。还可对喀什地域历史人文文化进行搜集与提炼。鉴于文字表达上的复杂性,对人文标志符号的提炼可主要采取简单和抽象这两种设计手法。

2.2.2 提高生态意识,强化生态理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意识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同样在今后的民宿设计中,要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杜绝一切与生态环境相违背的民宿设计与改造,让设计与生态环境、建筑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相互融合,生成一个独特的“生态圈”,让游客不仅仅能够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同样也能感受到不同的自然生态,从而树立生态品牌意识。为提高生态意识,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生态美学意识培训,提高其生态保护意识和审美能力,积极宣传生态美学观点,从而促进民宿健康发展。

2.2.3 打造地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体现出不同的生态文化。在民宿设计中,应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等资源构建特色民宿,强化地域品牌意识,走品牌引领、生态转型创新路。喀什老城地区民宿数量众多,在2022 年评选出的“十佳民宿”中,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设计主题具有各自特色,形成各自的品牌范式。例如:石榴花民宿,在其装饰设计中不仅运用当地独特的装饰材料和图案,同样还灵活运用石榴花植物或者纹样,使与其建筑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民宿文化,与此同时,再加上“民族团结”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受游客喜爱的民宿。

3 结语

生态美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将人、物、自然三者之间的距离缩短,融为一体。而民宿不仅给游客带来异于酒店的沉浸式体验,同样也是民宿主对理想型生活美学的思考。在当今的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 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的浪潮下,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内容智能生成模型的技术发展,都会给各个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民宿设计也是如此。

生态美学可以说是在游客与自然之间构建起的一个情感桥梁,更有利于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处,更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诗意栖居”。所以生态美学原理对民宿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借鉴。通过对生态美学的更深入把握,可以更加有利于实现人、物、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设计、人文、生态三者共生的局面,打造更加美好的民宿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喀什民宿美学
仝仺美学馆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孪生院子民宿
盘中的意式美学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喀什,鲜艳的名片
纯白美学
你是民宿达人吗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