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与书:两种《符山堂图卷》考述

2023-03-07 12:14侯富芳
关键词:图卷淮安

侯富芳

(淮阴师范学院 图书馆, 江苏 淮安 223300)

“符山堂”是清初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张致中、张弨父子的读书课子之处。《符山堂图卷》为康熙年间扬州著名画家朱珏作品。画成之后,张弨携之遍请名家题词,一时传诵。张弨七十岁之后去世(具体年代不可考),此画亦不知所终。二百多年之后的20世纪初,《符山堂图卷》又重新出现在北京,由罗振玉转赠淮安人丁宝铨收藏。丁氏又遍请当时名流题辞其上,此后于山西、上海、淮安、北京之间流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为画作。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符山堂图卷》为近代佚名所辑抄画作上两次所题诗文,此为抄本图书一册,高11.2厘米,广18.3厘米。张氏父子名盛一时,在他们生活的当时和身后,学界对他们的记述和研究从未间断,但他们著书、刻书、作品传世情况等,却一直未有系统之研究。本文即以故宫博物院所藏画作《符山堂图卷》和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抄本图书《符山堂图卷》为中心,对张氏父子、符山堂及《符山堂图卷》流转等相关史事,略作考证,以补研究。

一、张弨父子与符山堂

(一)张致中

张致中(1597—1641),字性符,号眉尹。淮安山阳人,崇祯八年(1635)拔贡,廷试授县尹。明末著名文字学家。其“制艺典雅严密,不失前人尺度。尤好畋渔百氏,诗古文酝酿淳厚,裒然为一方名宿。复社初兴,致中与里中白受藻、方能权率同郡诸子应之。家虽贫,储藏鼎盉碑版之文颇富,精于字学,辨体审音,厘正谬误,尤为学者宗仰。晚以经明行修举,未授官而卒。”[1]“死后,里人私谥恭寿先生。”[2]521按:张致中私谥,淮安方志均作“恭孝”,据亲见张致中《符山堂诗》的段朝端言,《符山堂诗》前载传、志俱作“文孝”[3]54,应较准确。

张致中“所著有《学志草》《学山草》《理学孱守录》《经济源流》《虽遥阁随抄》《张氏宗政》《眉尹文集》《符山堂诗》”[2]521。

张致中诗、古文俱佳,尤精小学,勤于著述。可是其著作在乾隆时期已经大部亡佚,所以乾隆时期邑人阮葵生曾在《茶余客话》中发出“其所著无传本,惜哉!”[2]521之浩叹。瞿冕良先生《古籍版刻辞典》亦指出张弨刻印其父“遗稿《符山堂诗》1卷,手书上板极精,久佚”[4]。实际上其诗作《符山堂诗》虽著录绝少,但亦存世。1921年所刻段朝端所编纂《张力臣年谱》中,曾多次引用得自“京都市上”[5]之《符山堂诗》中篇目[3]56,足见此时该书尚存淮安。《邓之诚文史札记》中记载“弨父致中,字性符,著《学志草》《学山草》不传,传《符山堂诗》一卷”[6]。其实本书虽传世极罕,但黄裳先生《清代版刻一隅》《掌上的烟云》《拾落红集》《来燕榭书跋》《前尘梦影新录》《黄裳自述》等书中皆有所记载,足见对此书之珍视。内容大致为:“此残本符山堂诗二册,余得之传薪徐绍樵许。当尚有两册,闻在郑西谛许。”[7]可见此书有二册现亦有传本。查检《西谛书目》,此书并未在内。因此黄裳先生所藏虽为残书,却至为宝贵。

除其小学造诣为学者所宗仰外,张致中诗歌的成就也引起了清初著名学者的研究。康熙敕命张豫章等人编纂的《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陈田《明诗纪事》等总结明代诗坛的作品中,其作品每被称引。

淮安志书及《茶余客话》均载张致中“子三人:弨、弧、彀。皆知名士”[2]521。据段朝端《张力臣先生年谱》,其有子四人:“长弨,方出。次彀、次弧,沃出。次彍、女一,侧室沈出。”[3]54

(二)张弨

张弨(1625—),字力臣,号亟斋,致中长子。淮安山阳人,世居清江浦。清江浦时隶山阳县,后归清江治。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朝先正事略》等均言张氏为“山阳人”,而《(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卷二十等则载其为“清江浦人”,其间并无矛盾。“清江浦”即“今淮安市的主城区,在1983年以前称为清江市”[8]。

据《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张弨)通经博古,世其家学。入本朝弃诸生服,专心六书之学,尤嗜金石文字。躬历焦山水澨,仰卧沙石,手拓《瘗鹤铭》,增多前人十余字。入秦谒昭陵,遍拓陪葬诸王公墓碑及《六马图赞》。过济宁州,手拓孔子庙五汉碑,皆加辨论。根据详洽,人以为董彦远、黄伯思不过也。与昆山顾炎武友善,取鬻产之值为刻《广韵》及《音学五书》。手加校雠。炎武自序《五书》后云:“予纂辑此书三十余年,刊削数四,又得力臣为考《说文》、采《玉篇》,仿字样,酌时宜而手书之。二子叶箕、叶贞分书小字,群鸠工淮上,不远数千里,累书往复,必归于是。”又《与潘耒书》:“著述家最不利以未定之书传之于人。近日力臣来札,《五书》改正一二百处。”又尝叹曰:“笃信好古,专精六书,吾不如张力臣。”其畏服如此。此《五书》版刻存淮上,李相国光地以五百金购去。晚岁遍游五岳,皆为之图。书画皆名家,后嗣衰微,其符山堂藏书多归于何焯云(1)此处何焯当为康熙年间苏州著名考据学家。《淮阴县志》《淮阴区政协文史资料》等文献皆著为“何焯云”,当误。。弨兄弧、弟彀皆知名。从子育徽诗赋敏妙。圣祖南巡召试,行在后,官宜阳令。[9]

张氏藏书归于何焯,正是因为何氏“年二十四(笔者注:康熙二十三年,1684)客于山阳,与阎潜邱订交,遂精考订之学,又得张力臣符山堂藏书,闻见益博”[10]。

张弨金石文字学成就,除校刊《音学五书》《广韵》等小学经典外,最卓著者当属《瘗鹤铭辨》及《昭陵六骏赞辨》。此二著虽然篇幅不多,却足以为张氏青史留名。并赖其师王士禛举荐之功,刻入《昭代丛书》。据《渔洋山人自订年谱》载:“康熙八年己酉,三十六岁。榷清江浦关。”[11]383渔洋山人即王士禛。自康熙八年(1669)三月,王士禛在淮安一年余,张弨直至次年王氏即将离淮北归之时,才去拜访,并入于小自己近十岁的王士禛门下,成为王氏门生。

《瘗鹤铭辨》及《昭陵六骏赞辨》二文极得王士禛的赞赏。在给张弨的诗作和书信中,均有称道。如“题张力臣写真二首(其一)”[12]1073:

瘗鹤铭边携屐日,羊侯祠下卸帆时。

吴山楚水探奇遍,不觉秋霜点鬓丝。

金石遗文太放纷,摩娑千卷对炉薰。

白头更访鸿都学,手拓陈仓石鼓文。

又有《答门人张力臣书》一文[12]1839:

判袂都亭,遂已五更寒暑。得书,承闻起居为慰。古谓老而好学,惟袁伯业。以道兄视之,何如哉?《瘗鹤铭辨》,订本尤精晰。孝然之山,磬石不乏,江淮好事者,何靳一匕箸之余,不寿诸永永耶?昭陵《石马图》亦闻所未闻,披对之下,如身历翠微,睹风云绝足,甚快!甚快!岘山羊叔子祠石幢甚古雅,又多北宋诸名胜题名。不佞曾赋一诗,并著之《蜀道驿程记》。意道兄必有纪述,无吝寄示。

王氏不仅由此而关心《瘗鹤铭》,曾写下《寻瘗鹤铭》一诗:“我思华阳人,古铭传瘗鹤。披藓下崩崖,天寒水方落”[12]271,而且还嘱另一门人福建侯官林佶:

老门生张力臣弨博雅好古,往以所著《焦山瘗鹤铭辩》《昭陵六马图辩》见寄,足资多闻。其降王蕃将姓名位次,闻令兄同人有考,可录示参互考证。[12]2432

在张潮编刻《昭代丛书》时,王士禛极力推荐,使得两种著作先后入选《昭代丛书》。《王士禛全集》所收王氏与张潮的十二通信函中,第四、五、六、七、九、十诸信中均一再向张潮推荐张弨的两部著作,希望能刻入其《昭代丛书》。如:“比来从故笥中寻出淮上鄙门人张力臣《瘗鹤铭》《昭陵六骏图》二辩……皆足资博雅,广见闻。”[12]2411-2412又“《瘗鹤铭辨》并得表章,可备将来金石考证,而力臣老友数十年稽古苦心,亦不湮没矣。其《昭陵六骏图》,亦望便付剞劂尤妙”[12]2412-2413。而张潮亦允其请托,使得张弨此二部金石文字著作得以传世。如果说张弨为顾炎武校刻《音学五书》是他与顾炎武交往中留下的一段佳话,那么,王氏荐刻可说是张弨与王士禛交往中留下的另一段佳话。

张弨诗文著作,传世极少。朱彝尊编纂《静志居诗话》时,以未得见其作品为憾事。张氏逝世百余年后,淮安著名经学家丁晏出于对乡先贤的敬仰,“访求遗书数十年,耆旧故家绝无传本”[13]421。后从《昭代丛书》得《瘗鹤铭辨》及《唐昭陵六骏赞辨》,从全祖望《埼亭集》中得《娄机汉隶字原》校本序,其友许瀚处得《济州学碑释文》,同里阮钟瑗赠《广川书跋》,嘉庆二十四年(1819)于书市上过录《栈行图次钟劬慕先生》诗作等张氏遗著,遵淮安另一大佬吴棠之嘱,编辑之后吴氏望三益斋于同治四年(1865)刊成《张亟斋遗集》行世,使得张氏著作得以结集出版,并稍得传播。

(三)符山堂

张弨在考证金石碑版方面成就卓越,名满天下,在其里亦享有盛名:里人称其为“张博古”。《光绪淮安府志》卷四载:“张博古巷:相传为张弨故居。”[14]又《民国续纂清河县志》卷十四载:“博古坟:在城南一里,土阜崇隆,相传为张弨力臣墓,俗呼为骨董坟。”[15]足见里人对其尊崇。

《(光绪)丙子清河县志》卷26载:“符山堂,张致中所居,未详所在。”[19]张弨后刻其父诗集为《符山堂诗》,可为证明。邑人阮葵生曰:“张力臣之符山堂,在清江浦。”[2]558符山堂又成为张弨读书、课弟、教子之处。其大致位置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之北段。

符山堂同时还是张家藏书之所。与张弨同时代的唐允甲说:“此符山堂图也。堂为吾友张力臣读书处。架有藏书数千卷。”[3]60《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上亦载:“弨家多藏书,颇藉观焉。”[11]383邑人阮葵生亦曾指出:“力臣符山堂藏书考订最精,版多善本。”[2]521张弨本人在《济州学碑释文叙》中指出:“予家淮阴,幼承庭训,捧观旧藏拓本,辄蚤夜临摹。”[13]423。正如前引淮安方志所载,张氏所藏多鼎盉碑版之文。

(四)符山堂刻书考

符山堂还是清初私家刻书的代表。虽然刻书数量不多,但张弨在金石文字学上的造诣极高,故符山堂所刻书籍质量极高。张弨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历代画史汇传》载其“真、草、隶、篆俱入妙品”[16]424。其子叶箕、叶贞既能替顾氏分书《音学五书》,书法造诣自然不低。由其父子亲手书写上版的刻本,当属清初精写精刻本代表,直可与王士禛另一弟子福建林佶写刻书媲美。邓之诚先生就曾指出:“弨刻其《符山堂诗》一卷,手书极精。”[17]黄裳先生亦言张弨“曾手写他父亲张致中的《符山堂诗》,刻板瘦劲如活字本”[18]。除曾校定过娄机《汉隶字原》等书外,检公私藏书目录,张弨符山堂主要刻过以下5种图书,按刊刻时间分列如下:

《符山堂诗》不分卷,清张致中撰,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黄裳等藏。

《干禄字书》一卷,唐顔元孙撰,清陈上年、顾炎武、李因笃、张弨正字,清康熙五年(1666)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湖北省图书馆藏。

《广韵》五卷,清康熙六年(1667)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藏。

《音学五书》三十八卷,清顾炎武撰,清康熙六年(1667)至十二年间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国家图书馆等藏。一说本书刻于崇祯十六年(1643)[19],此年张弨年仅18岁,当误。

子目:

音论三卷

诗本音十卷

易音三卷

唐韵正二十卷

古音表二卷

《日知录》八卷,清顾炎武撰。清康熙九年(1670)山阳张弨符山堂刻本[20]。

二、《符山堂图卷》及其流转考述

(一)朱珏《符山堂图卷》

张弨不仅精书法,亦“精于绘事”[16]63,《历代画史汇传》等转载《图绘宝鉴续纂》之语,曰张弨“花鸟有天池、白阳风”[17]424。但《符山堂图卷》为张氏于康熙九年(1670)请江都著名画家朱珏所作。无独有偶,康熙十五年(1676)张弨还请另一江都名家禹之鼎为其作《栈行图》(即下文罗振玉文中所言《旅行图》)。

张弨亲笔画作,见于文献记载者,邑人程钟《淮雨丛谈》中有“在吾友刘梅江熙廷斋中见力臣先生画菊一小幅”[21],释敬安《八指头陀诗续集》卷八载《题王翊君所藏张力臣洁园展褉图卷》[22],则张力臣曾画过此两幅作品。此外,罗振玉还藏过其“绢本山水画幅”[23],“淮安区博物馆还藏有《张力臣山水花卉册》一册,共收张氏山水花卉十二帧”[24]。与前述张弨二通书札皆珍罕异常。

“朱珏,字二玉,江都人。工人物山水花草。”[25]雍正十一年(1733)曾任颍州教谕,是“江都举人”[26]。

朱珏所作《符山堂图卷》的基本情况如下:“此卷纸本,长营造尺五尺强,宽六寸四分。”[3]60画中内容,张弨好友程先贞描述为:“茅次一带,中有岩壑青翠。凡三四纡曲,至堂下。力臣方独据一榻,颔颐欲动,作剧谈之势。两弟剡度、让三骈肩危坐而倾听焉。左右壁为子孙四五辈,拱而读书,罔弗怡怡然、肃肃然也。阶前驯鸟在芝兰玉树间,如有鸣声可听。又转而入,则南荣三楹,近力臣内室矣。”[3]68-69李源则描述为:“墨有余香,满幅秋意。竹翠菊黄,幽径纡折。堂居中央,力臣端坐,两弟列旁。陈诗说礼,啸傲徜徉。门外烟波,万倾苍茫。结庐人境,与世浑忘。不富不贵,志气昂藏。”[3]70-71则此图卷所绘,正为张弨读书课子符山堂之景。

(二)《符山堂图卷》流转考述

此图除在图上题词者,张弨本人未在作品中有所说明。其谢世之后,更绝无提及者。丁晏所辑《张亟斋遗集》中提到《栈行图》,但此图亦无只字言及。张弨逝世二百余年后,此图到了在淮安出生和生活过的罗振玉手中:

张力臣先生《符山堂图卷》,款署:“庚戌仲夏,朱珏。”珏字二玉,号邗樵,临清人,江都籍。著《宝翰堂诗集》(《江苏诗征》),工山水、人物、花卉(《画法纪事》),气韵疏逸,酷似无人,为国初妙手。画心上有北海周龙舒题,方炯、周斯盛诗。图后有唐允甲、沈泌及王渔洋三跋,孙汧如《符山堂诗》。再后为程穆倩、王百赏宜辅、程先贞跋,李源、赵其星二诗。此图予得之刘树君家。考丁俭卿所辑《张亟斋遗集》记曾见其《旅行图》小照,当时名流题咏殆遍,而不知有此图。《茶余客话》记力臣晚年穷困流离,携子孙居京师;王渔洋、徐健庵并为题诗其上。而此图则世无知者。《亟斋遗集》,许珊林先生曾为刊行,今传本至罕,予插架有之,异日当谋重刊,并将此图题识附入之。[27]

罗氏对此图来历和基本情况亦作了说明。图得自“刘树君”,“刘树君”即刘溎年(182l—1891),字树君,顺天大城(今属河北)人。清咸丰十年(1860)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罗振玉随后将此图转赠淮安人丁宝铨,丁宝铨得到此图后,亦遍请当时名家陈三立、郑孝胥及淮安名流段朝端等人为此画题词。

2012年、2016年,淮安市淮安区著名藏书家陈畏人先生半间书屋藏书近2 000册分两次捐赠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其中有民国间抄本《符山堂图卷》一册,内容正为过录《符山堂图卷》上康熙间及清末民国初年诸人题词。其中罗振玉题词曰:“宣统初元得此卷,寄默存中丞,时中丞方抚山右,予备员京师。”[28]则罗氏得此图在宣统元年,为1909年。并在当年寄至任山西巡抚的淮安人丁宝铨手中。

此后,有关此图的记载又出现在近代淮安文人段朝端《张力臣先生年谱》中。段氏在《张力臣先生年谱》“康熙九年条”中以按语的形式说明此图:“旧藏福山王文敏莲孙祭酒家。祭酒殉庚子之难,卷为上虞罗叔言所得。叔言以其为淮之文献也,由京师寄太原归之默存中丞。题者凡十二人。”[3]63

抄本《符山堂图卷》宣统元年(1909)丁宝铨识语亦言:“此卷旧藏王莲孙祭酒家……祭酒殉节后忽为罗叔蕴所得。”[29]

“福山王文敏莲荪祭酒”即王懿荣;“上虞罗叔言”即罗振玉;“默存中丞”为丁宝铨,时丁在山西任巡抚。

段氏不仅明言罗振玉从王懿荣处得此图卷,对自己得见此图的原因亦作了说明。

则罗氏到底从何处得到此图,已有不同意见。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抄本《符山堂图卷》卷首即题:“符山堂图卷 三十二兰亭室收藏 树君题检”,则此图必为刘溎年旧藏无疑。“庚子之难”发生在1900年,此时刘溎年已经离世,或许此图此时已归王懿荣。

丁宝铨(1866—1919),字衡甫,号佩芬,又号默存。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淮安人。其在山西任职时间为1905年至1911年。其得到罗振玉赠此图卷为1909年,正在任上。1910年丁氏自山西归淮安,曾向段朝端等淮安名流出示并索题词,则此图又回到淮安。1915年之后丁氏寓居上海,此图被携至上海。此图1917年前后曾再次回到淮安,是因为段氏“丁巳七月编周菘畦征君年谱成。记丁默存藏有当时名公与征君往还手札十大册。原题《名贤尺素》。默存改题《曲江手迹》。料其中必有补年谱所未及者。时默存寓沪,适汪君澄伯南游,因托向钞。默存慨然以全册寄淮,供余采择。复以朱二玉所绘《符山堂图》长卷一同见示。予久欲为张力臣、张虞山、吴山夫三先生各作一谱,合周为《习隐簃四谱》,期与潜邱四家轶事、柘师颐志四谱相配。今见此卷,欣然命笔,旁搜各书,排比岁月,图中题咏著作,全行载入,可谓洋洋大观”。[3]51可知1917年段朝端欲编张力臣年谱,请汪澄伯向在上海的丁宝铨借抄相关文献,丁氏又将此图寄回淮安段氏处,段氏以此图卷上之题词为主要资料,编成《张力臣先生年谱》。段氏借阅之后,此图是否归还丁氏,已暂不可考。也许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之《符山堂图卷》正为此时所抄,因为其上所录丹徒王鸿翔题词即在1917年“丁巳十月”[28]。

根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朱珏所画此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庋藏号为“京1—5134”[29]。

据上,可窥朱珏《符山堂图卷》画成之后至今,300余年间,在淮安、北京、太原、淮安、上海、淮安、北京等地有迹可循的流转之轨迹约略为:张弨(淮安,1670年画成)→张弨(北京,约1689年)→刘溎年(北京)→王懿荣(北京)→罗振玉(北京,1909)→丁宝铨(太原,1909)→丁宝铨(淮安,1910年)→丁宝铨(上海,1915年)→段朝端(淮安,1917年)→故宫博物院(北京)。

《符山堂图卷》流入京师为刘溎年所得,原因可能是“淮安门人张弨力臣……今老矣,又耳聋,携其两子一孙客居京师”[12]3681,此时大约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氏已65岁。恐怕这也是《符山堂图卷》第一次到北京之缘由,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故事。

三、王士禛《符山堂图卷》题词佚文

清初文坛巨匠王士禛著作等身。其作品已有袁世硕先生主编之《王士禛全集》,又有陈汝洁先生《王士禛佚文辑存及考释》[30]一文予以辑补。然而《符山堂图卷》上王氏之题词亦皆不收。因其中涉及王氏与张弨结识及确定师生关系之缘故,过录于此,并略作考证:

余在京师,数从合肥龚公及吴郡顾处士,闻力臣之名。客公路浦年余,甚思与力臣相见,顾力臣持义甚高,有墙东避世之风,未得数数过从。比将北归,力臣始肯一来。对之如深山穷谷,遗世绝俗之流,不谓菰蒲中乃有此人,始信龚、顾之言不吾欺。而余此游,得一力臣,庶几不虚,虽相见之晚,亦可以无憾也。兹《符山堂图》一卷,萧疏简远,想见披帷斯在之致。力臣虽居钱刀场中,而别具一丘一壑之意。陶公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为力臣咏之可乎?

又云:力臣道兄以《符山堂图》索余诗,余来此,久不拈弄笔墨,濒行,聊记数语,俟至京师,略有好怀,当补作奉寄。

渔洋山人王士禛

按:王氏此文亦可见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3]60。“合肥龚公”为龚鼎慈;“吴郡顾处士”为顾炎武。

据“力臣道兄以《符山堂图》索余诗,余来此,久不拈弄笔墨,濒行,聊记数语”之语,以及《渔洋山人自订年谱》“康熙九年庚戌三十七岁在淮上……冬还京师”[11]383,则此文大约作于康熙十年(1671)。但“俟至京师,略有好怀,当补作奉寄”之诺,王氏集中并未见。王氏《居易录》卷之十二云:“题跋古人书画,须论人品,品格高,足为书画增重,否则适足为辱耳。叶石林《诗话》载王摩诘《江干初雪图》,末有元丰间王珪、蔡确、韩缜、章惇、安惇、李清臣等七人题诗,诗非无佳语,但诸人名字,千古而下见之欲唾,此图之辱,为何如哉!余少尝语汪钝翁云,吾辈立品须为他日诗文留地步,正此意也。每观《钤山集》亦作此叹。”[12]4389此段文字或可视作王氏“题画诗”的观点。

段朝端《张力臣先生年谱》康熙九年条下过录本年在《符山堂图卷》上之名流题词,其“王文简题云”[3]63-64下所录正是此段文字。但段氏所录有缺漏两处:一是“而余此游得一力臣”,下缺“庶几不虚”四字;一是“力臣道兄以符山堂图索余诗”句中,缺“道兄”二字。

猜你喜欢
图卷淮安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明 马守真 芝兰图卷
清 程邃 秋岩耸翠图卷
宋 李公麟 五马图卷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天下水工看淮安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