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
中国人的“粥文化”源远流长,安享那一碗热腾腾、温软、绵稠的粥,不仅御寒暖身,冬天便也有了温暖和诗意。
最爱晨起熬一锅花色粥,让温暖如阳光“洒满”肠胃。粥,清淡省时省力又有营养。抓一把农家米,削三个小芋头,洗十颗干贝,切几片牛肉和生姜,将食材全部倒入电高压锅中,将按钮旋至最高,后面就交给电高压锅“操作”了。大概一小时后,粥如约煮熟。掀开锅盖,撒些葱花,淋上香油,美味的花色粥就新鲜出炉了。油绿的葱花、淡紫的芋头、乳白的米汤,顿时勾起食欲。入口有芋头的软糯,干贝的鲜味,混杂着牛肉和米香,真是喝一碗还想再喝第二碗。
母亲最爱吃小米南瓜粥,冬秋的南瓜,经过长时间日照,成熟并积累了充足的营养。小米洗净后,放在电高压锅煮,南瓜去皮切丁,用搅拌机打成泥状,等到小米煮开花,倒入南瓜泥熬煮十分钟后,用勺子不停搅拌,煮的过程中满是南瓜的甜味和小米的香气。
粥,适合冬日和家人一起享用,幸福似乎满溢碗外。各种花色粥,都是我们家的常客:蟹肉粥、虾仁粥、排骨粥、鸭肉粥……辅料有枸杞、红枣、党参、萝卜、生姜、虫草、玉米、海带等,兴之所至,自由发挥,纵情“粥海”,不亦快哉!
煮粥看似容易,但要熬出一锅入味软烂的粥,食材的選择和搭配很有讲究。要精选每年产的新米,这种米黏性大,有香甜的口感。
其实,食粥最早的本意是为了糊口。春秋战国之前,古人度寒,敲冰煮雪的器物是鼎或鬲。故而,“鬻”字从鬲从粥,其本义为煮粥。《史记·孔子世家》就有“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之说,稠者为“饘”,稀者为“粥”。魏晋时期,又有豆粥,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说,豆子不易煮烂。此说后被采入《晋书·石崇传》,成为豪门权贵斗富的逸闻,但却背离食粥的本意。
如今粥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但我只觉得那些粥品,都不如自己煮粥所拥有的情趣,人间烟火味,米粒汤汁的“你侬我侬”,让这个冬日变得温暖而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