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尚,郭苗苗,孙巧萍
(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22)
2021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2022 年 3 月,中央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拥有海量的红色文献,担负着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既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初心使命所在,也是弘扬文化自信职能职责所系,更是彰显红色文献价值优势所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阅读习惯从读文字向读图片读视频转变。图像时代的到来,对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的内容、方式、方法、效果带来较大冲击。如何适应图像时代变革,创新阅读推广方式,提高阅读推广效果,是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应着重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图像叙事阅读推广越来越受到图情界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图像时代读者阅读特点规律、图像叙事的功能作用、阅读推广的方法策略等。在功能作用方面,图像叙事具有记忆唤醒、记忆再现、记忆勾连功能[3]。在阅读载体方面,地方革命文化连环画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好载体,是革命传统教育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教材[4]。在方法策略方面,图书馆要根据图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5],利用丰富的绘本资源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早期阅读服务[6],结合主题图像创意开展阅读推广[7],面向听障读者开展“读图”服务[8]。上述研究在图像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不足。本文以红色文化阅读推广为例,探讨图像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图像是图形和影像的总称。图像叙事则是指存在于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以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尤其是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9]。图像叙事阅读推广历史久远。敦煌莫高窟壁画、《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社会图像叙事阅读推广的生动案例。现代社会,图书馆是图像叙事阅读推广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保存者。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画报这种载体广泛开展阅读推广,进行革命动员。苏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俱乐部和列宁室是宣传党的各项决议、方针和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10]。1931 年12 月11 日,苏区《红色中华》从创刊开始,就连续增刊画页与画报[11]。苏区图书馆收集了包括《红色中华》在内的中央苏区出版的34种报纸,供领导干部、红军战士、乡村干部阅览和查找[12]。从苏区的《红色中华》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画报》《解放画报》,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画报》《江淮画报》等,鲜活的图像叙事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常见方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和阅读推广方式的变革,图像叙事阅读推广被图书馆更加广泛运用到各类重大活动和各种重要场合中。特别是元宇宙作为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13],很可能极大改变现有的图像阅读方式,成为图像阅读的高级形态。图像叙事阅读推广正在由传统单一、平面、静态的推广方式向数字时代多维、立体、动态的推广方式演化。
图像叙事赋予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方式。它展现可视化阅读场景,混合视觉和听觉,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以听觉为中心的新的阅读推广方式,具有丰富多元的优势和价值。(1)生动直观有利于适应时代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阅读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可视化等特征。读者的认知方式由“深度注意力”转向“过度注意力”,阅读焦点在多个任务间切换,实现多重信息流动。基于图像叙事的阅读推广相对传统推广方式,大大缩短了读者与图像符号间的距离,更加生动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晦涩为浅显,符合读者当下快节奏的阅读习惯。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眼睛是比耳朵更精确的见证人”。(2)开放多义有利于强化情感认同。图像具有丰富的隐喻、关联、映射功能,能促进读者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发展。一张图片能够表达千言万语,读者对于图像阅读的理解呈现多义性。图像叙事阅读推广具有开放性,特别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读者能通过图像阅读产生精神共鸣,强化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3)符号隐喻有利于构建社会记忆。图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象征,不仅能满足读者简单的阅读刺激,还能传递出浓缩的价值信仰。带有集体纪念符号的红色文化图像叙事阅读推广,能够使读者不自觉地接受图像隐喻传递的价值,更好地诠释红色文化的基因图谱,增强社会整体红色记忆。
图书馆红色文化图像叙事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以加强红色教育为目的,以图片、绘画、动画、影像、视频、广告等图像符号为表意形式,以叙事为主要推广方法,面向读者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集合。图像是阅读推广的主要介质和依托。阅读推广活动中,图像的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固化的,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独立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这一活动是“解码—编码—再解码”的互动过程(见图1)。
图1 图书馆图像叙事阅读推广模型
“解码”就是图书馆对红色文化的图像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是红色资源解析、提炼、收集、整理的过程。“编码”是图书馆将红色文化内容以图像形式表现,利用图像叙事的方法,对红色文化图像资源进行重新编码,展现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红色形象。“再解码”是读者根据图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重新译码,接收所传递的内容。读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体系并不直接由图书馆传递,而是由读者自主阅读而生成。图书馆通过图像转译,匹配与阅读推广内容一致的视觉情境和视觉形象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代入视觉角色、融入视觉情境,实现沉浸式、体验式阅读,在体验阅读中形成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当前,图书馆利用VR/AR 进行阅读推广,本质上是图像阅读的一种形式。未来,图书馆图像叙事阅读推广将向元宇宙阅读方向发展。在图书馆元宇宙中,读者将以数字身份进行阅读,阅读将跨越时间和空间,红色事件可以“真实”再现,红色人物可以以“虚拟人”的形式存在,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间逻辑。红色文化阅读推广的核心在于“价值叙事”。然而,图像时代,面对海量的图片,层出不穷的视觉图像刺激着读者的感官,对读者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产生麻痹作用,读者极易形成浅显化、表层化的逻辑思维。由于图像浅显易懂,读者对图像阅读易浅尝辄止,对图像蕴含的深层价值挖掘不足。如果读者长期通过感官体验的浏览式图像阅读代替传统的深度阅读,可能造成深度思考缺乏,阅读能力下降。当读者阅读红色文献时,更加倾向于用直观思维进行迅速“扫读”,而不是通过探究式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因此,面对图像时代读者直观化、平面化的图像阅读偏好,图书馆如何在红色文化阅读推广中将读者引向深度思考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红色文化具有系统化、整体化的特点。然而,图像时代,“读图”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快,读者难以静下心来专门阅读,加上移动互联网各种不断翻新的图片应接不暇,读者习惯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刺激的内容,读者阅读习惯呈现尼尔森“F 模型”,即读者自上而下阅读时对信息的关注度从上方到中部再到下方逐步递减。这种碎片化阅读方式导致读者对图像信息的局部性理解和片面性把握,难以形成逻辑性和整体性强的阅读思维。特别是对逻辑思维不成熟的儿童读者来说,长此以往,将“沉溺于图像书籍和数字虚拟图像而不能自拔,怯于对传统文字的学习和继承,疏于对语象的生发和冥悟”[14]。因此,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既要通过图像叙事呼应读者碎片化、圈群化、去中心化阅读习惯需求,又要培养读者整体思维,从宏观上把握红色文化的叙事逻辑。
红色文化是红色历史的生动体现,是神圣而严肃的。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键点击、网联全球,在互联网上,各种观点碰撞激荡,各种文化交融交锋,读者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把图像阅读当作满足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数字媒介的发展加速了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推动了视觉阅读体验,一些读者带有娱乐主义和消遣主义的价值取向,泛娱乐化亚文化冲击红色主流文化。在此背景下,部分读者的阅读兴趣呈现娱乐化、庸俗化、世俗化、浅薄化特点。青年读者特别是“Z世代”读者伴随着互联网长大,习惯娱乐化图像表达,缺乏对红色文献深入阅读的内在动力,甚至把恶搞红色事件、红色人物作为娱乐消遣。因此,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要破除读者泛娱乐化文化互动心态,引导读者正确、严肃阅读红色文献,理解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其本身就是真实的写照。然而,当今时代,网络高度发达,网络世界图像浩如烟海、鱼目混珠、虚实难辨、真假难分。网络信息技术将读者裹挟在虚拟的图像世界之中。图像作为一种符号,介于现实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之间,是连接现实与虚拟的工具。图像不是现实的完全再现,而是通过程式化的模式阐释现实。随着算法推荐、深度伪造技术的使用,图像“千人千面”、瞬间“变脸”,读者难以分辨图像的真实虚伪,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困境。因此,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要依托大量珍贵的红色文献,提高叙事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真实鲜活的图像还原和解读红色文化。
图像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时代,图书馆需要加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升图像识别、图像编码、图像解码等能力,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是提升图像识别能力。图书馆要树立批判性、辩证性思维,从海量的图像中进行筛选和整理,科学分辨图像的真伪优劣,必要时进行考证,确保图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低劣图像信息干扰。二是提升图像的解码能力。加强图像解读,根据图像特点,深入了解图像的色彩搭配、文字嵌入、情景创造,精准把握图像的认知、象征、暗示、隐喻等功能,从显性的图像信息中解码隐性的价值观念,不仅读懂图像表象的“能指”,还要弄清图像背后的“所指”。三是提升图像编码能力。只有科学严密的图像编码,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推广。图书馆要灵活运用海报、画报、电影、动画、网络视频、3D图像等素材,将红色文化内在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等红色因子进行编码,整合图像资源,按照一定的叙事逻辑呈现给读者。
不同的图像叙事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影响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效果,图书馆应灵活采取有针对性的叙事方法。一是以时间为进程的线性叙事。线性叙事以时间为顺序推动叙事发展,逻辑结构相对简单,便于读者理解红色文化的逻辑,适用于红色知识有限的读者。如图书馆可将海量的图像素材通过时间轴串起来,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二是以体验为支撑的场景叙事。场景叙事阅读推广注重读者对情景的感知,强调读者的互动,是数字时代阅读推广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可采用VR/AR技术开展情景化阅读体验,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如江西省图书馆开辟红色图书馆专区,使用VR 技术让平面图画“活”起来,读者通过馆内交互式平台可现场感受革命战争场景,增强读者的体验感。三是以增效为目的的图文互叙阅读推广。图像叙事和文字叙事阅读推广各有优势且高度互补,前者有助于展示形象,后者有助于深度解读,两者相得益彰。我国古代诗文也注重诗中有画、诗画相生。图书馆可混合运用图像叙事和文字叙事,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光电的组合,拓展红色文化解读深度,提高阅读效果。
图像时代,图像是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图书馆提高图像资源的整合能力,加快红色文献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一是优化红色文献资源结构。加快纸电资源一体化进程,尽快将老旧红色书籍、期刊、报纸等红色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便在阅读推广中融入红色图像记忆符号。在文献资源采购方面,进一步提高图像资源采购比例,加强红色绘本书、插图书、图文书、彩页书等图像资源建设。二是加强红色文献资源整理。发挥图书馆红色文献保存功能,全面梳理各地红色文献、报刊、图片、视频、口述历史等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红色图像资源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红色图像资源进行分布式存储,建立红色图像资源云平台[15],为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提供海量资源。三是加大红色文献资源修复。开展图书馆经典红色图像资源修复工程,针对老旧图像资源色彩单调、照片像素模糊、音频老化失真等问题,采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加强色彩处理、图像重构、声音修补、数字加工,尽量恢复原貌,让经典图像资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图书馆推广红色文化,要注重挖掘三者的图像元素。一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像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土壤,为红色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图书馆应挖掘和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元素,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像谱系,传递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等传统美德。如四川大学图书馆举办中国结体验活动,通过视觉化的中国结图像,叙事出抽象的团结、幸福等价值理念。二是挖掘红色文化图像元素。红色文化包含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凝结了广大人民的深厚爱国情怀。图书馆可运用图像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国家、民族、人民、英雄、梦想等图像元素可视化、具象化。如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组织读者开展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配音活动,用“声”临其境的方式,将有形的“红旗”同无形的“梦想”巧妙结合,达到了阅读育人的作用。三是挖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图像元素。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为凝练图像元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疫情之下,云南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不少图书馆推出网络漫画“云展览”,以轻松的方式诠释抗疫精神,积极传递正能量。
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要突出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少年儿童3个受众群体。针对不同读者群体,采取个性化、精准化、差异化措施,选择与受众相匹配的图像符号,让受众更易接受,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在图像选择上体现引领元素。党员干部这部分群体对红色文化有着较深的理解。图书馆要选取指向性、示范性、引领性、集体性强的图像符号元素,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二是针对广大青年,在图像选择上偏向契合时代的图像元素。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易接受新生事物,习惯图像阅读。图书馆要发挥图像生动直观的优势,注重融入时代元素,通过图片、微视频、动漫、广告、H5 等方式,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知识,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三是针对少年儿童,在图像选择上偏向启蒙元素。少年儿童可塑性强,对事物充满兴趣。图书馆应注重从小抓起,将鲜活的红色故事以绘本、动画、连环画等形式灵动展现出来,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促使红色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图像时代,图书馆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应重视空间建设,通过图像叙事加强同读者的互动,更好恢复、重建和匹配红色文化语境。要集合运用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探索构建图书馆元宇宙,开辟图书馆智慧图像阅读空间。一是虚实融合。搭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图像阅读空间,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双线混合阅读推广模式,推动静态图像叙事向动态图像叙事转变。线下开辟图像专题阅读空间,建立专题书架,通过微党课、微朗诵、微课堂、微故事等方式加深读者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线上开辟图像虚拟阅读空间,以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重现图书馆中的设施、物品、资源等,支持读者以数字身份在虚拟空间自由阅读,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二是时空融合。时间上,搭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景,让读者在情景化服务环境中可以和逝去的人物对话,再现红色人物和红色事件。空间上,彻底打破空间的限制,支持读者在图书馆元宇宙空间自由编辑制作,进行泛在阅读、自主阅读,解放读者的身心。三是文旅融合。加强图书馆图像空间再造,提升红色阅读研学服务,打造集红色阅读、文化创意、艺术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复合立体图像叙事空间,使图书馆成为红色教育“网红打卡地”。在图书馆元宇宙虚拟空间,探索开展游戏阅读、仿真阅读、全息阅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营造全新的沉浸化、交互式的图像阅读体验。
如何在图像时代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提高红色文化推广的时效性、针对性,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图像叙事阅读推广是数字时代阅读推广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有价值、有温度、有内涵的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