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吴翔 洪刚俊 陈婷婷
镇江市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家底丰厚,是一座钟灵毓秀、水绿山青的江南名邑,也是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低碳建设试点城市、全国优秀园林绿化工程金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镇江林业工作的中心。为此,镇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推行林长制改革工作,以林长制为统领,以林长办为抓手,不断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打造“创新创业福地 山水花园名城”,建设很有前途的镇江增添动力。
1 湿地公园
2 林中漫游
2020年,镇江的句容市被列为江苏省林长制改革试点县,成效明显。2021年,林长制改革工作在镇江市全面部署推开。经过近两年的拓展和完善,镇江市林长制已经建成上下衔接、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系统完备、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全市林长制进入高效统筹、有效运行阶段。
配齐队伍,山有人管,编织护林“保护网”。按照“统筹在市、组织在区、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原则,镇江市已全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全市各级林长共计1480 名,其中市级总林长2 名、副总林长14 名,县级林长113名,镇级林长640名,村级林长711名。构建了“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林长定期巡林,监管员、执法员、护林员常态化管林护林,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草一木都有专人负责。句容创新构建林长、区域警长、监管员、护林员、信息宣传员的“两长三员”网格化管护机制,进一步打通林长制网格化管理“最后一公里”。
完善制度,细化职责,推动林长制落地见效。全市出台印发《镇江市林长制市级会议制度(试行)》《镇江市林长巡林制度(试行)》《镇江市林长制信息报送和公开制度(试行)》《镇江市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试行)》《镇江林长制市级督查制度(试行)》等五项配套制度,以系统思维细化职责、厘清边界,全面压实各级林长主体责任,提高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的动力。全面统筹考虑区域林业资源特点和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重要山体等划分为14 个重点生态区域,明确林长责任区,实行林长分区负责。设立林长公示牌431 块,对外公示林长基本信息、责任区域、林长职责、森林资源概况、管护目标、责任区域图、监督电话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责任不留白,林长不懈怠。
部门协作,事有人干,合力解决“老大难”。镇江市以林长制为契机,建立了由林长担纲、林长会议为决策平台、林长办为执行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合力共建运行体系;成立了市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生态环境局等23 个成员单位立足当下、主动谋划,聚焦林业发展重点难点,逐级解决,分点落实,协调解决落实资源管护发展问题,进一步推动林业工作由“单兵作战”转向“集团作战”,各部门合力奏响林业发展最强音。
镇江市市域面积3840 平方公里,枕山濒(长)江拥(大运)河,丘陵岗地面积比例较大。各地以林长制为契机,不断开创绿林工作新局面。
巡林促林业发展。林长巡林是林长制贯彻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各级林长将生态重要区域作为巡林重点,深入责任区域开展巡林督导600 余次,有效解决林业资源、生态保护中发现的问题,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健康发展。自林长制开展以来,市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先后作出重要批示12 次,各级林长高位推动,为林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遵循,林业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镇江市林业局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增绿美一方生态。林长制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新增造林3 万亩,林木覆盖率稳步提升25.57%。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镇江市对已建成的长江生态廊道查漏补缺、巩固绿量、提升质量,新造长江沿岸景观防护林2245 亩,长江沿岸1 公里范围内森林质量提升面积5780 亩。全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见空补绿、拆违还绿,新建成省级绿美村庄60 个,实现路网绿化率、水网绿化率均超过95%,村庄绿化覆盖率超过35%。
复绿保绿水青山。镇江市积极推进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共建,构筑绿色生态屏障,着力夯实生态家底。林长制实施以来,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由59.7%提升至60.3%。豚类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保护区内江豚频现;生态环境逐渐改善,7000 多亩江滩湿地再现美丽自然风貌。镇江市圌山生态修复、句容市北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两个案例,入选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名单。
管绿守镇江资源。镇江市严格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保护生态红线,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强化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总量控制,严防毁林、非法使用林地等违法行为,森林资源管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两年来,镇江市审核使用林地项目面积245.9347公顷,未发生违规审核审批或超定额使用林地、超限额采伐林木等现象,未批先用、未批先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得到有力打击。
护绿保林业平安。各级林长落实底线思维,坚决守好两块阵地:一是防火。林长与护林员同向发力,守路口、包山头、盯田间,确保火源不进山;推广使用森林“防火码”,实现扫码进山入林全链条管理。2022年以来,一线巡林护林达16.5 万余人次,发送森林防火短信1146 万余条,悬挂横幅标语近1800张。全市连续15年未发生较大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实现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控制率在每次1.2 公顷以下,火案查处率超过80%的目标要求。二是防虫。全市抓好森林病虫害监测、除治、检疫等关键环节,确保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除治无死角。松材线虫病发生总面积、病死松树与2021年同期相比,呈双下降趋势,防控工作取得有效进展。美国白蛾未发生重度危害。杨树食叶害虫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持续开展。
活绿促产业发展。镇江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牵引,围绕“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创新驱动”的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高质量发展林茶、林畜、林粮、林药等传统复合种养模式的林下经济面积40 万亩,林下生“金”带动林农增收。依托全市山林资源,积极探索打造“森林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全域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采摘观光、农产品加工等融合发展产业。依托全市苗木基地,构建天王樱花园、后白岩藤农场、白兔伏热花海等赏花胜地,充分发挥茅山“金牌名片”作用,打造茅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茅山湖国家康养旅游度假区,形成了茅山湖康养度假等康养产业集群,放大森林旅游的产业价值,直接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增长。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持续保持10%以上。
镇江市立足林业实际,积极探索推行林长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发挥林长制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探索建立“山水警务”。镇江市集中执法力量,汇集专家意见,依托“山水警务实战应用平台”在国有林场、有关自然保护地、生态重点区域设置了“山水警务室”,设置24 名“山水警长”,建立100 余个“山水网格”。同时,结合护山护林队、志愿者行动等,招募1300 余名在册山水网格员,推进“网格+警格”联动融合,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山水网格综合治理。警长、辅警、“山水网格员”每周“面对面”碰头沟通情况,大大充实了护林执法力量,有利于更快更准合力防范打击违法行为。
特色打造“两库一平台”。数字赋能,数据跑路,推动林长制工作“智慧升级”。镇江句容特色打造了“两库一平台”(省级公益林调整和森林植被异地恢复两个储备库,句容市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两库”可进一步统筹林地资源使用,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消长变化。“一平台”融合了“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控林区违法行为,指导林区护林工作,为林长制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推进林长制考核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
试点建设“林长+”。推动以镇江句容为试点的“林长+警长”协作机制,探索“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机制,提高林业执法效率,健全完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推行林长制后,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为抓手,建立了林业案件协商机制,邀请“林长+”成员共同会商,大大提高了办案水平,使林业案件依法合规处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复议、上访、法院起诉、案件推倒重来等负面影响,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极大地减少了社会矛盾。
森林防火演练
全面覆盖“主题公园宣传矩阵”。镇江市充分依托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公园、森林步道等,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覆盖森林资源、彰显文化内涵、兼备功能定位和主题风格的林长制主题公园,因地制宜设置林长制政策宣传区、科普宣教区、成果展示区,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林长制的知晓度。目前,覆盖镇江全域的林长制主题公园宣传矩阵正在紧锣密鼓地构建中,扬中已建成镇江市第一个主题公园,句容市、高新区、南山风景区也正在积极筹备建设中。镇江市将充分依托主题公园开展涵盖全年龄段、全社会群体的系列主题宣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林长制工作的自觉意识,凝聚社会共识,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镇江市将不断发力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确保现阶段乃至“十四五”林业各项工作有力度、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