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楠 长春师范大学
中国历史悠久,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和独特的艺术,民间美术就是其中之一。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与地域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观念。近几年,西方当代艺术对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体现在观念、技巧等多个方面。在大量图像化作品涌入国内的背景下,我国的绘画思想受西方绘画思想影响,很多创作者将西方油画作为标准,造成本土性不足,最终导致创作灵感枯竭。所以,在现代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引入中国美术元素,提取可借鉴的符号,将其灵活运用在油画创作中,为油画创作注入活力。
民间美术比较重视色彩搭配,不同于写实的色彩搭配,通常会采用比较鲜艳的高纯度的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民间美术运用红色、绿色、黄色等鲜亮的色彩,呈现出欢闹的画面效果,营造出欢乐、热闹的氛围,描绘节日、庆典的喜悦场景[1]。在色彩搭配方面,注重视觉传达效果,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模式化的搭配方案。例如,将黄色和紫色搭配在一起,会具有厚重感,同时对比强烈,能营造欢脱的氛围,通常应用在年画中。
在民间美术中,黄色、红色、绿色等纯色的应用比较广泛,具有鲜亮、直观、简单的特点。虽然常用的颜色种类有限,但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却并不简单,即使是红色、绿色两种颜色,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有效丰富画面内容,形成绚丽多彩的作品风格[2]。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与积累,形成丰富的色彩搭配样式。虽然民间美术的用色烦琐,但主次划分依旧清晰。例如,在杨柳青绘画的作品中,呈现大场面时,为突出主要人物,可以采用淡薄的水色来勾勒天地,营造模糊的环境氛围,然后运用其他颜色呈现主要人物,彰显主要人物在环境中的特点或外形。
布面油画《日暮黄昏》 孙楠楠/作 50 cm x 60 cm
民间美术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民间美术普遍由劳动人民创作,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在画面中,但也会发挥主观意识,赋予不同色彩不同内涵,与求生、崇拜等相关[3]。例如,生活中的老虎普遍为黄色皮毛、黑色斑纹,但为了彰显喜庆,在年画中会出现红色老虎形象。民间美术不被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所约束,诞生了非常主观、丰富的色彩样式。但色彩的主观性也会受到社会等级制度与观念的限制,如住宅、服饰颜色会遵循相应的等级制度,不会随意更改。
布面油画《岩间溪流》 孙楠楠/作 50 cm x 60 cm
民间美术色彩通常会采用较为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氛围。民间色彩搭配方式贴近日常生活,能展现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情绪,同时展现色彩内涵,使人们能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底蕴。例如,在传统年画中,红、黄、白等颜色应用广泛,红色应用最为普遍,代表着喜庆、红火,通常应用于年画、窗花等上。年画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装饰画,采用浓烈、丰富的色彩,主要展现喜庆、欢快、热闹的节日氛围。例如,《天光赐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年画采用了红色、绿色等传统年画色彩,彰显了喜庆、欢快的氛围,同时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能增强新年气氛。此外,刺绣、陶瓷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采用了多种图案,色彩也比较丰富。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制作方式不同,所以色彩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陶瓷会采用单色平涂的方式,选择浓艳的颜色,通过精细的画工,增强作品的装饰性。
民间美术作品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色彩搭配比较自由,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红色象征喜庆、热烈,通常在庆典中应用;绿色代表生机勃勃,通常在节日装饰中应用;蓝色代表祥和宁静,通常在日常装饰中应用。民间美术色彩的文化意蕴也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色彩偏好不同,所以色彩还具有地域象征性。例如,战国时期,人们将五月视作“恶月”,采取了多种克服手段,包括饮雄黄酒,沐浴兰汤,佩戴五色丝、香包。早在汉代,就有“五色丝缠手臂”的习惯,分别为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象征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人们会将五色丝编制成方形饰物佩戴在胸前,随着时代的发展,香包出现,与五色丝有相似的功能。不论是五色丝,还是香包,都属于民间美术品,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幸福、平安的追求。
很多现代画家开始汲取民间美术色彩中的养分,包括林风眠、董希文等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民间美术,同时融入西方油画语言,促进我国油画的发展。例如,刘海粟创作的《北京前门》展现了独特的西方艺术内涵,采用粗犷的线条对前门进行描绘,构图比较古朴端庄,城门的颜色为暗黄色,配合黑紫色的墙檐,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同时融入西方色彩表现手法,采用野兽派画法,结合具有中国绘画特色的线条勾勒方式,使不同的色彩相互融合,呈现单纯、明快的画面。
董希文是著名的现代油画创作者,他不仅深入了解民间美术,同时探索造型艺术,学习了金石书画、敦煌壁画等传统美术知识,提倡在油画创作中运用民间美术色彩[4]。例如,他创作的《开国大典》就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创作能力与创作理念。他亲自参加大典,然后采用绘画创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呈现出来。运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色彩风格,呈现出富丽堂皇、恢宏大气的画面风格。采用多种绘画笔法和创作形式,呈现不同的画面质感。例如,采用红色发光油来描绘和塑造涂了红漆的柱子,使用软毛笔进行绘画,呈现细腻的笔触,保持色彩的油亮新鲜。如果采用传统的油画笔,呈现的笔触不同,会出现细条纹,因此产生阴影,使色彩明度受到影响,视觉上不够光亮圆滑。还采用写意笔法,对菊花进行描画,彰显花卉鲜艳盛开的质感。观众和红旗构成的画面,用狼毫笔进行绘画,保持流畅、平滑的笔触,使人物、景色分明。通过多种色彩展现手法与绘画技法的运用,展现不同事物的不同质感,实现油画与民间美术色彩的充分融合,使画面庄重而不失活泼。
人物油画也是油画的重要分支。采用民间美术色彩可以丰富油画色彩语言,使画家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给我国油画创作者良好的启发与提示。民间美术人物色彩上主要采用红、黄、白等颜色,展现了中国人的肤色特点、服饰色彩、搭配特点等。在现代人物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借鉴,展现特有的中国人物造型特点。例如,可以借鉴敦煌飞天中的色彩搭配,展现绮丽的色彩偏好,以青、红、绿为主色调,人物服饰普遍采用间色,显得朴素淡雅。例如,沈艳丽创作了《守望敦煌》系列作品,根据残存的敦煌壁画对初绘时期的色彩进行推断和还原,结合现代审美进行再次创作,使用了中国化材料,对敦煌洞窟内壁的样子进行忠实记录。由于氧化,绘制人像和局部背景的浅色颜料会发黑,在复原的过程中,保留氧化带来的颜色变化,具有历史韵味,有一种神秘且厚重的感觉。
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比较奔放自由,可以刺激视觉感官。最常见的就是红绿色的搭配,彰显喜庆的氛围与吉利的内涵。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普遍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会采用夸张、鲜艳的颜色来构造画面。民间美术色彩通常将喜庆、欢快的氛围作为基础,色彩的设置比较重视明度、补色、纯度、冷暖等对比,同时通过构图、面积进行搭配,在强调张力的同时,展现喜庆、活跃、进取的情感和思想。为呈现热情欢脱的视觉效果,民间总结出了很多色彩设置的口诀,如“红间黄,喜煞娘”等[5]。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很多艺术家也开始运用民间美术色彩,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以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为例,并没有完全采用西方油画的写实创作手法,透视和光影借鉴了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东西方美术的融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油画作品,同时也给油画的色彩运用带来了更多启发。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赋予不同色彩不同的象征意味。民间色彩会随着自然光照变化呈现不同视觉效果。现代油画创作者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彰显立体感与空间感,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展现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意味。现代油画比较注重色彩的功能性与独立性,所以有很多“单色油画”应运而生。例如,张晓刚创作的《大家庭》系列,引入了民间美术色彩观念,可以作为参考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审美不断探索和创新。
学习民间美术是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很多民间美术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社会风气,蕴含着各种情感寓意。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或无法实现的愿望,创作者会通过作品的形式来表达和呈现,倾诉内心的情感和意愿[6]。在现代社会中,民间美术的价值日益凸显,不仅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情感倾诉需求。所以,在现代油画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民间美术元素,通过对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分析,总结色彩的运用方式,结合不同的笔法技巧,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使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更好地融合,为油画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包括年画、蜡染、皮影等,色彩运用方式不同,可以给现代油画创作更多启发。民间美术以绚丽夺目的色彩吸引人们的注意,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剖析,应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与朴素的造型进行创新,同时学习悠久的民间美术色彩文化,了解不同色彩的寓意与内涵,为创新运用色彩奠定基础,使现代油画创作更加富有内涵,使油画创作向本土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布面油画《深林谧境》 孙楠楠/作 50 cm x 60 cm
综上所述,在现代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创作者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生命力,所以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积极汲取民间美术中的元素。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可以融入民间美术色彩,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表达,表达不同的情感,使现代油画更具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