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天
合肥庐阳的四里河现在成了居民区,房价每平一万朝上了。我当兵那会儿四周可全是稻田,稻田中间有个小院子,院里是省电台的转播台,驻守着咱们八中队的一个执勤班。
我来四里河之前,中队党支部专门开过一个会,大意是:文书和一班长这几年干得不错,两人是高中生又即将面临退伍,考学的事耽误不得,从长远考虑,无论眼下队部人手如何紧张,都应该下决心把他们集中到四里河,给他们一个突击复习、放手一搏的机会。就这样,我卸去军械员兼文书之职,从位于三十头的中队部,跟一班长一起到四里河执勤点当战士来了。
我在四里河没有看到河,倒是瞧见哨所边上有口小水塘,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不几天连降暴雨,大水封路,四里河营房成了孤岛。点上储备的所有菜都被消灭光了,伙房里只剩下了一瓶酱油。一大早,“点长”拎着一个塑料桶出门,给我们做了个鬼脸说:“好好复习噢,我去弄点海鲜回来!”快中午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回来了,揭开盖子,一桶小龙虾!现在亳州路谢老二龙虾名闻一方,实际上味道远比不上咱四里河龙虾独特——我们班可能是合肥城最早吃龙虾醮酱油的一群人。
点上的电饭锅太小了,六个小伙子一人一碗就见了底。常常是,一个夜哨没站完,肚子就咕咕咕地闹起了革命。花五毛钱,到附近村里买一筐子市场上卖不掉的小西瓜,饿时一拳砸开,既练了手上功夫,又能顶半天口粮。我们,又成了合肥吃小西瓜最多的那拨人。
离执勤点不远还有一个奶牛场,牛粪的臭味就像绿头苍蝇成日萦绕不散,但鲜牛奶却成了我们舌尖上少有的美味。几块钱“拥军价”,就能买两缸刚挤出来的鲜牛奶。我们又差不多成了最早喝上早餐奶的武警战士。
几乎没有什么难事能够难住年轻的战士,稍稍动动脑筋,我们总是能够找出办法来。在四里河,我们就这样吃上了有滋有味的龙虾,过上了有滋有味的“世外桃源”生活。在支队的一次突击战备检查中,我还因执勤警惕性高,得到了一个嘉奖。
点上还有一位老兵,因年龄比我们大一点儿,我们私下叫他老胡。老胡是支队长的一位远房亲戚,两次考军校落榜,仍然屡败屡战,有种范进式的执拗。老胡文化底子不错,就是身体不够协调,打擒敌拳就像在摸鱼,玩单双杠呢又像是吊龙虾。但老胡的刻苦性,我们几个谁也比不上。我有时下半夜醒来,看到他还在灯下看书,看着看着两个眼皮打架,他就用指头撑开眼皮,还在硬撑着。这恐怖的一幕,简直把我惊呆了,没有对比就没有羞愧,我赶紧爬起来跟他一起复习。
四里河的夜啊静悄悄,年轻的士兵啊——还不敢睡觉。此起彼伏的蛙声,上下飞舞的蚊子,伴随着三位脚插在脸盆里防蚊兼降温的年轻士兵比学赶帮,度过了难忘的考前三个月。
那一年,四里河出了三名准军官。“点长”直接提干,我和一班长双双考进了指挥院校。四里河,成了我们命运的转折点,成了在全支队轰动一时的招牌执勤班。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和一班长回到三十头队部报喜。中队主官破例让炊事班炒了几个菜给我们饯行,“把酒话丰年”。那时的部队还没有禁酒,可当年的我们还是缺乏战斗力,几瓶啤酒就把我们两个放倒在大樟树下睡了一下午。临走时指导员还告诉我们一个喜讯:“经过一年的培养考察,党支部已研究决定,吸收你们加入党组织!”
两年后,当我们毕业回到三十头队部时,老胡仍然在四里河坚守着。他没能圆上那个日思夜想的军校梦。几十年来,每当想起四里河,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我们几个泡着脚一起复习的日子,想起那个打擒敌拳佝偻着身子的倔强的老胡。也是过了几十年我才明白,在生活的拳场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像老胡那样倔强地佝偻着身子打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