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热传导》教案设计的“教学评一致性”

2023-03-06 21:49:19山东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热传导本课课程标准

◇苏 为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科学课程要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考查,强化过程评价,重视“教学评”的一体化,关注学生在探究与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思维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的课程开发,主要是针对教案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开发。“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学设计”“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三者统一于“学习目标”。作为教案的设计者,教师必须学会开发学习目标,学会反思和促进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教学过程三者一致。

一、如何理解教案设计中的“教学评一致性”

一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是学习目标要清楚具体。学习目标的制定是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情为依据的,即每节课必须指向目标来设计教学和评价教学,观察目标的实现情况。因此,目标的表述具有可评性和可测性。

二是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教学评价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向传递信息的活动。因此,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务必一致,评价任务清晰明确,且直指学习目标。

三是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之间的一致性。根据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同时又指向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上,需要学生达到什么要求,师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也知道做到什么地步。评价任务要嵌入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总之,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三方面具有一致性,即围绕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根据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二、如何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案设计

(一)设计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教案设计的核心,在分析课程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学习目标,一般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方面综合分析本节课内容的来龙去脉。

1.课程标准分析

研究课程标准是进行每一节课教案设计时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过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综合研究,找到与之对应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围绕本课进行分析。

2.教材分析

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我们要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本课教材在本单元或本主题中所处的地位、教材的具体活动、本课与前后课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要善于把教材特点放在课程标准的高度进行思考和提炼。

3.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起点进行研究,即对学生已知和已会情况进行研究;需要对学生学习可能性进行研究,即对学生应知和应会情况进行研究;需要对学生差异性进行研究,即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研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等前概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从学生学习本课的障碍与困难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这种分析是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相关联的,只有将课程标准要求置于特定学生和特定教学中进行研究,学习目标才能准确而理性。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的教学设计中,我对本课的背景进行了如下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标准的陈述。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热传递这一普遍的现象,知道热量一般都是由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物体;掌握了热传递规律及特点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热传递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举出其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用途。学生可以通过创设的情境,对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在已有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预测;利用恰当的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最终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共享的科学态度。2.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热传导》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主题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杯子传热这一生活现象引出问题,确定要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热能是通过传导的方式来实现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3.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热传递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盛了汤的碗会慢慢变热、烤地瓜会烫手等等。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与热传导相关的生活经验,这是探究热传递现象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但是受年龄、知识水平与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真正地深入思考并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模仿实验步骤和结果,或者简单地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去描述问题。对于归纳并总结科学概念,他们还存在一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与引导。

在以上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结合杯子变热等具体情境,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能从“杯子为什么变热了”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对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做出猜测。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等活动,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试验,得出结论;实验方案合理,实验结果正确,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3.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解决生活中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利用热传导的原理,正确解释生活现象。

(二)设计评价任务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到底能否完成学习目标、完成的程度怎样,即评价设计。学习目标实现与否直接决定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决定教学评价的成败。因此,评价任务也是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

设计评价任务就是要对学习目标是否实现进行准确检测,同时还要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与结构进行反馈、调控,从而引导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性关系:学习目标决定了相应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调整着学习目标的方向。目标给评价以尺度,评价则对目标以调整。这是一个目标—评价—目标的动态过程,其中目标与评价分别担负着教学导向与反馈的作用,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例如,我在本课中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

根据第一个学习目标设计了评价任务(一):通过触摸没加热水的杯子和勺子以及加了热水的杯子和勺子,清晰地说出有什么不同感觉,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为什么杯子变热了,勺柄是怎样变热的;在图中用箭头正确画出热从勺子底部到勺柄的传递过程,清晰地说出传递的过程。

根据第二个学习目标设计了评价任务(二):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规范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固体中的热量是如何传递的;认识不同物体热传导能力的差异,并能够分辨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根据第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评价任务(三):仔细分析炒勺、温奶壶等物品各部分的材料,并正确、清晰地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三)设计教学活动

1.尊重学生学习规律

首先,教学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原来的研究方法与能力;其次,教学设计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应享有的权益;最后,教学设计应正确把握与规划学习活动开展的导入点与生长点,并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2.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实现学习目标的一个基本要素,有效地连接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的差异性等诸多要素。

3.与过程性评价一体化

评价嵌入教学活动之中,其功能既体现在对目标实现的总结上,又体现在对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引导上。评价结果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将教学设计与过程性评价整合在一起,寻求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的可行性,以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

例如,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猜测“勺柄是怎样变热的”,初步认识热传导。

学生触摸没加热水的杯子和勺子以及加了热水的杯子和勺子,清晰地说出有什么不同感觉。

思考:杯子和勺柄为什么变热了?

在图上用箭头画出热是怎样从勺子底部传到勺柄的,并在全班交流热在勺子中是怎样传递的。

活动二: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引导学生提出下一步要探究的问题:热在其他固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

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实验仪器以及相关资料,学生据此制订实验方案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对实验方案加以完善,然后根据实验方案逐步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注意事项,正确规范地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热在铝片和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热在固体中是由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进行传递;热在固体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作传导。

活动三:交流生活中有哪些热传导现象。

全班学生交流炒勺、温奶壶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并说一说理由;生活中还有哪些热传导的现象。

三、结语

首先,设计并确立学习目标;其次,把评价设计移至教学设计之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最后,根据评价任务设计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的评价活动均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也以实现与落实学习目标为目的。在教学设计中,要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这也是实践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热传导本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一类三维逆时热传导问题的数值求解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热传导方程解的部分Schauder估计
一类非线性反向热传导问题的Fourier正则化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
一类热传导分布参数系统的边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