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之魂
唐皇凤,王 珣(1.1)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研析
钟贞山,王希金(1.1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俊峰,陈海欧(2.1)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涂用凯(2.9)
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袁超越,朱耘婵(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
林志友,王笑容(3.10)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精神特质和天下情怀
王泽应,张小枝(4.1)
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杨值珍(4.9)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和安全
——关系演进和经验总结
孙照红(4.19)
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经验及启示
杨鲜兰,孙晓敏(5.1)
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曾祥明(5.11)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马克思的时代观及其意义
张丽君,黄 靖(4.44)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享思想及其时代发展
陈荣卓,杨广西(4.54)
符号、垄断与剥削:齐泽克对意识形态化民主的批判
陈 茁(4.6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若干问题的辨析
田子渝(6.92)
“亲历”思想:在文本史料中研究中国革命思想的起源
郭若平(6.103)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精神概念辨析
江 畅(1.20)
内在于人类动机的道德理由
——一个理由内在主义的变种
赵 凯(1.31)
“原子人”现象的伦理风险及其治理之道
向玉乔(1.40)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其时代价值
彭菊花(1.48)
直面全球化问题:价值哲学的致思方式
晏 辉(2.18)
论苏格拉底的快乐观
——基于两篇对话的比较分析
阮 航(2.27)
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机关系及其构建
孙伟平(3.18)
智慧治理的价值取向及实践原则
余卫东,张改琴(3.26)
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学?
[克罗地亚]尤里·佐夫科(4.28)
康德形而上学讲座(1775—1782)中的自由概念: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视角
[德]海勒·克勒梅(4.36)
法则、规则、准则:行为原理的三种形态
沈顺福(5.21)
对西方德性思想源头的探究:荷马史诗“德性”内涵、种类与标准
陶 涛(5.29)
拯救本心以自作主宰:陆九渊义利之辨的多重维度及精神旨趣
郭敏科(5.38)
由巫入礼的三条路径:从李泽厚“巫史传统”概念展开
曹元甲(5.46)
需要的冲突与人的美好生活
宁全荣,刘 科(6.1)
美好生活的生存之“安”与发展之“全”
倪 霞(6.9)
康德伦理学的隐秘玩笑:对格林式解读的分析与批判
董滨宇(6.17)
西方公民政治德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李婉芝(6.26)
【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故事诗学:人民生活的叙事实践
林继富(1.56)
故事诗学的学科语境及其理论建构
孙正国(1.67)
从共通感、兴趣到感性的理念
——对纯粹鉴赏判断中“第三者”问题的考辨
卢春红(3.53)
文学主体性理论:缘起、论争与评价
李若愚,汪正龙(3.63)
“文道”而“天道”:“艺道”之视域及其生命质地
——基于唐宋艺术哲学思想探究
刘桂荣,赵 浩(5.56)
从否定到隔离:论中井正一对索尔格“反讽”概念的重释
张 旎,黄晓华(5.66)
论本雅明“体验”观念及其对“狄尔泰鸿沟”的批判倒置
张 进,蒲 睿(6.36)
身体美学视域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
向 琨(6.45)
视觉奇观与英雄神话:早期好莱坞航空类型片探赜
欧孟宏(6.54)
创伤记忆与苦难美学:论新世纪以来的伊朗战争题材电影
黄 津(6.63)
【逻辑学研究】
反对逻辑多元论:来自规范性的论证
[法]帕斯卡·恩格尔(3.34)
事实与使真
——一种关于必要性的分析
胡兰双,刘叶涛(3.46)
【社会文化史研究】
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
付登舟,赵晨韵(1.77)
江汉关与近代武汉的城市发展
——以航运交通为中心的考察
吴成国,王秦江(1.89)
全面抗战前民团整编中的权力争夺
——以湖北省为中心
刘彦波,唐昊灏(6.70)
清中后期人口压力和仓储衰败背景下湖北水灾赈济措施演变
舒语佳,林久贵(6.80)
【社会经济史研究】
贡赋·本草·商品:从蕲州白花蛇看明代“道地药材”体系的形成
吴 琦,程 露(2.37)
主权·治权·利权:海关、中央、地方的权利博弈与近代广西航政管理权嬗变
赵海涛(2.46)
【学术思想史研究】
继承与发展:侯外庐“谨守考证辨伪”的内蕴和意义
徐国利(3.71)
抗战时期侯外庐的民族复兴思想
——兼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复兴”话语表达
兰梁斌(3.81)
清代史学的近代误读与校验
谢贵安(5.74)
清末科举改制中的西史问答
王乐鑫(5.84)
【政治学研究】
当代帝国主义的无限战争及其内在逻辑
孔明安,陈 宇(5.115)
从《法意》翻译案语观严复之法政思想
温耀原(5.123)
【哲学研究】
从中西“是论”之别到“语言学之后”
邓晓芒(2.59)
现代汉语“政治哲学”的语言和观念史考察
吴根友,汪日宣(2.70)
胡塞尔论明证性
——一种现象学的研究途径
王 路(3.111)
人何以为人?
——从海德格尔《时间与存在》出发
戴小师(3.123)
微观心灵存在吗?
——构成性泛心论的两个疑点
王晓阳,林崧驰(5.132)
从“主体间关系”看泛心论的组合难题
王 振(5.140)
思辨与实践之间: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观
——以冯友兰、熊十力和牟宗三为中心
陈 鹏,韩乔治(6.113)
王国维“学无中西”观的形成及意义
——以论“性”为线索
杜永宽(6.121)
【文学研究】
孝之家国意义的多维阐发
——汉代四家《诗》视域下的孝亲诗
何海燕(1.115)
作为一种“主体间性”体验:现代“小说话”的《红楼梦》阅读“兴味”
温庆新(1.123)
宋元之际世家文人的身份认同
——以陵阳牟氏为中心
熊海英,俞 乐(2.82)
文学莫逆·政治同道·德性分途
——基于文学交往的王阳明和李梦阳关系递嬗考论
郝 永(2.93)
近代海派通俗小说与上海都市伦理递变
李汉桥(2.102)
西南联大诗人群对奥登诗风的接受与转化
肖 柳(2.111)
“重读路遥”与“重返八十年代”学术思潮
王仁宝(3.92)
从拓殖邀约到政治隐喻: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流变
涂 慧(3.101)
大禹叙事的诗学结构、诗学生态及诗学实践
夏 楠(4.72)
易卜生的自由哲学及晚年创作新方向
——以《海上夫人》为中心
杜雪琴(4.81)
从“留白”看福瑟戏剧与易卜生戏剧的内在关联
——兼及欧洲现当代戏剧的一条发展轨迹
汪余礼,黄彦茜(5.95)
忧郁论视域下康拉德小说的“阴影”书写
周小川(5.105)
郑振铎的“俗文学”概念建构及其学术史意义
余来明,高慧霞(6.132)
《中学生》杂志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传播
王子瑶(6.141)
【语言学研究】
语法手段表全量的受事主语句的历史演变
金克中(4.90)
数词系统中的语义运算及其类型学考察
刘 苹(4.98)
【法学研究】
生态环境预防性行政诉讼体系的构建
马 腾,彭 涛(2.119)
环境治理中行刑衔接机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周 全(2.130)
数字正义的时代挑战与司法保障
张凌寒(3.133)
算法时代的行政法法典化
莫婷婷(3.141)
共同富裕视角下激励第三次分配的法治进路
翟静波(4.108)
实行行为认定形式化现象的批判及其矫正
王兵兵(4.119)
【经济学研究】
人力资本提升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来自中国“高校扩招”的证据
刘 斌,赵 飞(1.152)
数字经济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吗?
——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张伟亮,宋丽颖(1.162)
从党的百年实践看现代财政对共同富裕的推动
石英华,刘 彻(2.140)
人口流动会抑制城市碳排放吗?
——基于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徐俊武(2.148)
新环境标准政策能否倒逼企业管理创新
刘和旺,彭 律(4.129)
国外贫富差距研究的学术谱系及理论反思
姚金艳,李群弟(4.139)
文化创新对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 琼(6.151)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东盟国家企业发展吗?
——基于东道国上市公司资产的考察
杜方鑫,黄立群(6.161)
【新闻传播学研究】
库尔德里“媒介仪式”研究的理论突破、局限和启示
刘建明,肖珈阳(1.131)
智能传播时代技术具身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之道
杨翠芳,任祎曼(1.142)
人机互动关系的跨文化问题
单 波,白 畅(5.148)
“去蔽”与“解构”:海外自媒体“中国故事”传播实践探究
——以YouTube平台“Living in China”频道为例
陆 敏(5.158)
【教育学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形成、特征及启示
——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为例
李木洲,钟伟春(3.149)
美国课后服务的运行机制、行动逻辑及启示
于 洋(3.159)
【跨学科论坛】
繁体字书写易错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基于多学科的观察和思考
高 玉(2.159)
数字人文与网络文学批评方法的建构
雷成佳(2.169)
“论证与传播”笔谈
鞠实儿,谢 耘,林升栋,肖 珺(4.148)
元典如何记忆:中国文化元典的数字记忆构想
刘 晗(4.161)
【数字社会研究专题】
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层认识论意蕴
王天恩(1.97)
数字空间中主体的生存境遇
——基于雷蒙·威廉斯“流动的藏私”理论的视角
张 特,应 奇(1.106)
【书评】
中国哲学书写元范式的探寻
——评周海春《中国古代十哲》
徐 瑾(1.172)
18世纪英国道德情感主义哲学中的道德赞同难题
——评李家莲《情感的自然化: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陈江进(4.173)
认同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小说新面相
——评《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贺昌盛(5.168)